这十年来,东莞文化薪火正旺。
这十年来,东莞文艺百花齐放。
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喜迎党的二十大,东莞文化氛围芳香馥郁。
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建设文化强市,东莞文学艺术界如火如荼。
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文艺工作者之家,是文艺集大成者心之依归的地方”。十年来,东莞市文联矢志不渝,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家繁荣东莞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迈上“双万”新起点,东莞市文联不忘初心,将进一步做好“联”字文章,修好“育”字秘诀,发挥好组织优势,统筹好“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与“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文艺新局面,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9月30日,市文联启动“东莞文艺空间” 并举行东莞市喜迎二十大系列文艺活动之“学而时习之”篆刻作品邀请展 记者 陈帆 摄
“联”字诀
众人拾柴火焰高
十年来,市文联通过持续有力加强理论武装、聚焦聚力“做人的工作”、用心用情推动文艺创作、合力推进文艺行风建设等有效举措,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赶考之路,为东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薪火。
“文联是‘文艺工作者之家’,是文艺集大成者心之依归的地方。”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认为,文联要发挥组织优势,就要在“联”字上下功夫,其核心就是“做人的工作”,其立足点就是“交心”,要把文联建设成为全市文艺工作者“心之依归的地方”。
据了解,市文联的“联”字工作是多元化的,成效是显著的。一方面,它加强上下联动,尤其强化镇与协会、协会与文联、镇与文联之间的联动,加强三方资源整合,推动优秀文艺品牌活动的有效互动和产业资源联动。另一方面,强化专业领域内的“联盟”,强化专业深度与影响广度。
今年下半年,市文联指导 “东莞美术馆联盟”成立,打破东莞美术馆分散运营的“孤岛状态”,为多方合作提供良好的交流合作推广平台,实现资源互助、合作共赢、融合发展,推动美术馆的体系化、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以点带面带动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术馆阵容,为东莞美术事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贡献美术界的力量。
该联盟成立5天后的白露之夜,8馆联动,举行“美术馆之夜”活动,一夜刷屏朋友圈,引发全城热议。随后的中秋假期,9家美术馆联手推出 “中秋盲盒行动”,国庆假期12馆联动推出“观展闯关集印章”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走进美术馆,共享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
此外,“联”还体现在与时俱进,强化跨界联合上。比如与东莞日报社等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高效、立体的宣传阵地,扩大东莞文艺影响力。2022年,市文联举办的“诗意东莞”“美术馆之夜”“东莞文艺论见”“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等品牌活动得到了新华社、光明网、 “南方+”“东莞+”等各级媒体平台的多元立体报道,让东莞文艺走向全国,为东莞树立了良好形象。
当然,在“联”字上,市文联还有许多大胆的创新举措。比如今年9月30日,正式启动“东莞文艺空间”并举行东莞市喜迎二十大系列文艺活动之“学而时习之”篆刻作品邀请展,用独特的“方寸之章”艺术,彰显思想伟力。市文联将一楼闲置场所重新规划、改造为一个专业艺术空间,将美术馆开到文联里面,这何尝不是一种“方寸之章”艺术呢。
“文联不是衙门,文联是文艺工作者的文联,是文艺爱好者的文联。”张彤飚表示,东莞通过这个文艺阵地和平台,免费为东莞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办展,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将东莞文艺工作者的情感联络起来,让他们常回家看看。
“育”字诀
培育东莞文艺“新实力”
十年来,东莞全市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文立心、以文化人、以文弘业,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为东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尤其近年来更是喜讯不断,如《血脉》《只要祖国需要》《中国就是中国》等3部作品入围省“五个一工程”奖;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两村民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等;李志良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并入选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名单等,李会展(寒郁)、莫华杰、周齐林参加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陈启文、詹谷丰、李会展、李志良等7人作为代表参加了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繁荣东莞文艺事业,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人才是关键。今年,市文联更加注重在“育”字诀上下功夫,并重点从铸思想、聚人才、搭平台、创品牌、出精品五个主要方面着手。铸思想上,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引导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奋力书写东莞新时代奋斗史诗。聚人才上,联结文艺人才,特别是青年文艺人才,引导文艺人才在文联大家庭中,守正道、走大道,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搭平台上,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文艺活动,为文艺人才搭建更多的艺术展示的平台。创品牌上,充分发挥各协会的积极性,鼓励协会与镇街(园区)共建全市性的文艺品牌。出精品上,加强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着力瞄准一系列的国家重点奖项,用五年时间打造一批文艺精品。
2022年,东莞文联推出“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品牌活动,通过创作采风、名家讲座、展览展演、分享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国内文学名家的联系与交流,为东莞文艺人才,尤其是青年文艺人才传经送宝,扩大东莞文艺人才视野和提升创作理念与技巧。推出东莞文艺论见·文学沙龙系列品牌活动,从宽阔性写作、西部书写与湾区叙事、非虚构写作、文学文本的跨界转化、新工业文明的书写等话题展开,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莞“论见”,为东莞文学创作者分享文学话题和观点。推出“诗意东莞”系列活动,将诗歌与音乐、朗诵、露营“雅集”于文保单位、美术馆等地方,实现文艺的有效跨界与转化……市文联通过时尚、前沿的议题,或赏学一体或创新融合的品牌活动、交流平台,培育文艺新人。
再如,2022年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扶持的16个项目中,有13个受扶持项目的作者为“70后”“80后”,且“80后”占据大多数。“东莞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东莞的文化强市建设,不仅需要名家,更需要后起之秀,在文艺人才的引、育、留上,我们要多向有潜力的青年文艺人才倾斜。”张彤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