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共建共享丨清溪:弘扬“松鹤精神”,共建“雕塑之乡”
东莞+ 2022-09-28 19:55:32

9月28日上午,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学术交流活动在东莞市清溪镇文化服务中心一楼影剧院举行,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四川广汉市青铜工艺研究所所长霍季民,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金连经,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顾问王光胜,雕塑家、张松鹤后人张方,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赖志强等艺术家,围绕张松鹤的艺术成就与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清溪镇打造“雕塑之乡”和筹建“张松鹤美术馆”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张松鹤一生与时代同频共振

金连经与张松鹤相识40余载,对张松鹤为人为艺的特点印象深,交流会在他的回忆和具体往事细节的描述中开始。“张松鹤为人特别坦荡、对艺术非常执着。他的艺术造诣和水平这么高,就是因为这个人太直率,太坦荡、太执着了。”张方对此很认同:父亲张松鹤是一个非常忘我、非常专注的人,他的成就来自其执着性格,草根品质,工匠精神以及在革命战争中经过战火的锤炼所形成的坚毅品格。

霍季民对张松鹤十分敬仰,他坦言自己艺术之路深受张松鹤影响,他走上青铜雕塑之路,更是与张松鹤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当年青铜雕塑在国内是一片空白,被普遍不看好,但张松鹤却认为其前景远大,将对中国雕塑事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一再鼓励他去趟一条新的路子来。后来他开办青铜工艺研究所,并在之后筹办了全国首届青铜展。“展览开幕以后,张松鹤老师握着我的手一直不松开,说我功德无量,为雕塑界办了一件真正的好事。然后就给我写了一首好诗:古有青铜史,中华艺特高,发扬与光大,重任在我朝。我们进行了非常推心置腹的谈话,他鼓舞我,这件事开了头,还要往下走,要弘扬广光大。”霍季民说,“在张松鹤老师的家乡,在他的研讨会上,我可以告诉张老师,他的诗我真地读懂了,我一定要把它继续弘扬下去。”

黄乔生则对张松鹤的爱国爱乡情怀印象深刻,认为张松鹤能与中国的历史同频共振皆源于此。“这种爱是对我们国家的希望,对下一代人的培养,对家乡所做的贡献,我们看出了他真正的品格。”

“展览中的好多东西是我们没见到的第一手材料,补充了我们在研究鲁迅版画思想、美术思想过程中的缺失。”黄乔生认为,鲁迅美术思想是张松鹤一条重要的美术线,从他的艺术成长轨迹到作品风格都与鲁迅息息相关,正好接续了鲁迅的传统。赖志强在为展览挖掘文献史料过程中发现不少史料,并从中发现鲁迅和广东地区美术界的紧密联系,也对张松鹤的成长和艺术走向有深远影响。

近年来全国兴起了“红色收藏日”,促进了中国的红色收藏迈进了新的时代,推向了新的热潮。王光胜结合自己的收藏人生和与张松鹤的渊源,解读了张松鹤对收藏界的影响。他表示,张松鹤的雕塑艺术具有革命性和红色性双重性,对中国红色收藏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他走向了红色收藏、研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清溪镇打造“雕塑之乡”富有前瞻性

学术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对清溪镇筹建“张松鹤美术馆”,打造“雕塑之乡”的规划表示期待,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赖志强表示,早在20年前,中国就已经进入了美术馆时代,东莞也有多家美术馆在运营当中。张松鹤影响力巨大,成立张松鹤美术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其家乡清溪率先筹建张松鹤美术馆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黄乔生对赖志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清溪镇能够出现张松鹤这样一位国家级、影响整个时代的艺术大家,是清溪的幸运,建立美术馆非常必要。金连经则认为清溪镇的这个做法是一个创举,目光长远,富有前瞻性,并建议强化对张松鹤的宣传。

张松鹤是一位全面的艺术家,与20世纪整个中国艺术同频共振。对于“张松鹤美术馆”的筹建和“雕塑之乡”的打造上,黄乔生建议美术馆在筹办方向上以雕塑为主,兼及书、画、诗等其他方面。同时在张松鹤一生的美术业绩讲清楚的前提下,注重精品展示,并规划好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空间。此外,还要以张松鹤美术馆为中心,通过系列举措向外辐射,为“雕塑之乡”的打造做好引领。

张方则希望张松鹤美术馆能够海纳百川、兼具包容,并有足够的学术的高度,打造为一个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利用张松鹤美术馆和“雕塑之乡”,把清溪跟北京能够连起来。

王光胜建议清溪镇与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策划一个全国性的张松鹤雕塑艺术精品展,通过展览进一步筛选作品,并纳入下一步的“雕塑之乡”建设中来,同时再建一个室外的张松鹤雕塑院来衬托“雕塑之乡”。有了作品之后,再根据美术馆、雕塑院的功能,进行分层次设计,丰富“雕塑之乡”内涵。

文字:沈汉炎 张喜林 图片:郑家雄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