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把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真正做深、做细、做实,满足老干部的新要求、新期盼,大朗镇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老干部党的建设,创建“为您织件暖心衣”工作品牌,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优势和作用,努力提升老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该品牌以精准服务为核心,通过打造两个结对互助联盟、三大阵地,持续优化四项服务,把老干部最关心、最操心、最烦心的事情办实办好,做老干部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老干部感受组织温暖、社会温暖。
鼓励发挥银发担当
传递银发正能量
记者从大朗镇党建工作办获悉,2021年以来,大朗镇结合东莞市老干部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为您织件暖心衣”老干部工作品牌创建工作,通过打造“银龄互助暖织城”“银发系扣子”两个结对互助联盟,市老干部大学(市老年大学)大朗分校、旗山书院大朗分院、村(社区)“老干部之家”“银发初心站”三大阵地,持续优化老干部分层差异化管理服务、大力实施“一人N个微心愿”计划、强化“党建+服务”、常态化推进老干部关心关爱活动等四项服务,把服务做到老干部的心坎上,激发老干部发挥银发担当,传递银发正能量,助力构建幸福和谐温暖大朗。
据了解,大朗创建的“为您织件暖心衣”工作品牌,其中,“您”为品牌服务对象,涵盖大朗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延伸覆盖全镇“五老”群体。“织”既体现大朗毛织产业特色,也喻指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凝聚,集多人之力提供精准服务的过程。“暖心衣”指为老干部提供的“私人定制”精准服务。因此,“为您织件暖心衣”意指加强老干部服务工作,以精准服务为核心,把老干部最关心、最操心、最烦心的事情办实办好,做老干部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老干部感受组织温暖、社会温暖。
此外,大朗还建立了村(社区)“老干部之家”。依托老干部生活所在的村(社区)的社工服务资源,推进成立“老干部之家”,推行“邻里互助”“敲门行动”等志愿服务,提供涵盖助洁、助餐、助行、助残、助医、助乐等服务,由符合条件的退休干部自行选择,满足老干部实际需求。建立“银发初心站”。围绕开展党建引领老干部工作融入城市基层治理试点,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驻点联系工作室建立“银发初心站”,采取部门“促”、村(社区)“请”、典型“带”等方式挖掘银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退休党员、老干部政治优势、资源优势、经验优势,围绕乡村振兴、保护村居文化、提高集体经济等参与社会治理,将退休党员干部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力量。
■大朗镇老干部助力非遗传承活动 大朗供图
凝聚“夕阳红”力量
建言献策促发展
大朗镇党建工作办通过打造“两个联盟”,结对互助发挥老干部“夕阳红”。
一方面,大朗通过打造“银龄互助暖织城”联盟,结合党员“双报到”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中年轻力量作用,建立“1+1”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同时也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工作经历、性格、居住区域等,确定一名健康低龄老干部,以“一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高龄、独居、困难、行动不便等老干部,实行“3个1+N”互助模式,即每人1张联系卡、每周1个电话、每个节日1次入户走访,1人N个微心愿,提供“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维权调解”等帮助,增强老干部之间关系纽带,推动助老新风尚。
另一方面,大朗通过打造“银发系扣子”联盟,积极探索老干部助推关心下一代工作、引导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等方法和路径,建立“1+N”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即老干部结对年轻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社工、家庭医生,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朗史读书会、“桑榆扶幼苗”助力非遗传承活动、传承农耕文化传播良好家教家风活动、“银耀织城”老干部工作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年轻一代传承大朗优秀文化传统、学习掌握优秀工作经验、系好理想信念第一粒扣子,同时帮助老干部实现自我价值,形成“老带新训强本领、新促老激发活力”的新氛围。
通过建强“三个阵地”,上下联动构建老干部“大舞台”。充分发挥老年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镇委党校和镇老年学校资源优势,积极申请挂牌成立东莞市老干部大学(市老年大学)大朗分校、旗山书院大朗分院,整合村(社区)28个分教点、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图书馆、村(社区)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等老年教育资源,以推行“1+X”公益服务教学模式,开设专业课+思想政治课、健康知识课、安全防范知识课、武术(太极)、书法、歌唱、舞蹈、瑜伽等课程,并结合市立项课题《东莞城乡老年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加大对精品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打造大朗特色的金牌合唱团,建立“家门口的优质老年大学”,带动老干部、老党员参与到学习教育中,保证老干部、老同志知识库常学常新,引导老干部、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努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日前,大朗组织镇政府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赴镇档案馆参观林芝风情摄影展。老干部们通过参观林芝风情摄影展101幅作品,深入了解林芝地区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传统、动植物资源等林芝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他们纷纷对在家门口参观如此高质量的摄影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表示此次摄影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老干部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活动交流平台。参观过程中,大家触景生情,互相分享交流外游经历和体会,并为大朗文旅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凝聚“夕阳红”力量促发展。在参观过程中,年轻的退休干部陈雪红一直默默搀扶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年轻退休干部谢学兰则认真为老干部解说摄影作品,活动后更亲自开车送老干部回家。通过银龄互助,让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更强。
■28个村社区揭牌成立老年学校分校 大朗供图
“边学习边服务”新模式
关心关爱暖人心
近年来,大朗还通过优化“四种服务”,多措并举织好老干部的“贴心衣”。
大朗建立完善了“银色数据库”,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大调研,精准采集老干部基本信息、患重大疾病老干部信息、家庭及子女信息、身体状况、特长爱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分门别类统计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家庭困难、孤寡独居等老干部。运用大数据发展的优势,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根据老干部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并根据老干部的身体条件、精神状态及居住环境等进行分层管理,做到对老干部的个人需求情况明、底子清。此外,还实行“一人N个微心愿”计划。精准对接社工资源,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精干力量,通过电话咨询、发放“心愿卡”、召开座谈会、上门慰问等形式,摸清老干部真实需求,建立需求清单,针对性形成“一人N个微心愿”精准服务工作方案,同时按照每两月至少联系一次的要求,动态更新服务内容和进展情况。
同时,狠抓“党建+服务”,开展“边学习边服务”活动。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统筹推进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将党组织生活和党建活动融入到具体的服务中来,将党建工作沉浸化、具体化、服务化,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不少于10次的党组织学习活动,开展不少于5次党组织生活。
常态化关心关爱老干部,落实联系走访慰问老干部长效机制,特别是在重要纪念日、重大庆典和老年节、元旦、春节期间集中走访慰问老干部;在老干部生病住院、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及时关心看望老同志,让老干部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关怀。针对共性的需求,为退休干部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温馨、更加有效的服务,如举办老干部退休仪式,发放光荣退休服务卡,定期举办老干部季度集体生日会,“七一”为50年党龄老干部授纪念章、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提供上门修脚甲、理发等贴心服务。
坚持“边学习边服务”原则,针对部分老干部年纪大、腿脚不方便等问题,在规划活动时,安排年轻的退休干部“一对一”服务老干部,使活动参与率大大提升。接下来,大朗将继续从老干部的切实需要出发,为老干部提供“点单式”精准服务,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干部。
统筹盘活服务资源
常学常新不止步
随着老干部工作做深做实,大朗镇党建工作办通过联席机制,发动了组织、财政、人社、卫健、民政、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优势和积极性,为老干部幸福养老提供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发挥社会资源作用,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老干部医养模式,把独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列入重点联系对象,开展各类适老性活动,实现“老有所依”;建强“三个阵地”,丰富退休干部学习教育形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有所乐”。比如,老年学校已开办5个学期,18期班,参加老干部、老同志近1100人次,社会效果明显,得到各界好评。
“亲情化结对帮扶”实现共赢。建立“1+1、1+N”的结对帮扶机制,逐步形成相互帮扶方式方法,实现了对特殊困难的老同志“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知、难时有人帮”的安全养老的目标。对老干部而言,得到了精神慰藉、人文关怀、养老服务,对年轻老干部而言,在帮扶过程中贡献余热,实现自我价值。对年轻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社工、家庭医生而言,能够从老一辈身上汲取前进力量、升华精神、增长本领。
老干部的优势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加大对退休干部的关心关注,让老干部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促使老干部参与社会活动、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反哺社会、发挥“余热”、关心关爱下一代的热情更高涨,更充分发掘了“为您织件暖心衣”的品牌内涵,从暖己到暖人。比如,疫情期间,大朗中学老校长撰词,制作《“老大”有话讲》短视频宣传防疫知识,点击量高达6.2万。
成立28所
老年学校社区分校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质量工作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做好2022年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市委2022年重点工作,要求户籍老年人进校学习率达到全市平均(2021年全市平均62%)。为此,大朗镇教育管理中心依托大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了大朗镇老年学校,在原有太极、书法、唱歌三个班的基础上,改造3个功能室并增设舞蹈、国画、瑜伽三个班,现已开班学习。
■老年学校分校内设施齐全 大朗供图
为了扩大老年学校覆盖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需要,助力推进老年教育向社区下沉,增加老年教育供给、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28个村社区成立28所分校,进一步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连日来,有关领导前往各社区为大朗镇老年学校分校举行授牌仪式。
在老年学校,有声乐专业老师悉心指导,从基本功教起,让学员们知道了什么是简谱、五线谱,懂得了声部的练习方式,了解了歌唱的呼吸,初步掌握了发声方法,不但有胆量在课堂上勇敢的放声高歌,并且在结业典礼上还登台演唱。而太极班学员以外促内、以内养外、内外相依的武式太极24、54式尽情演绎,展现了老年学员们健康向上、再现青春焕发的精神风貌。书法班的学员们则在挥墨中展示大字的苍劲有力,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展示了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激情与风采。
据介绍,大朗镇老年学校和社区分校的成立是镇政府响应落实2022年市委有关工作部署,是拓展老同志办学活动阵地、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也是回应老同志关切期盼再学习的愿望、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举措。接下来,大朗镇老年学校将以各分校的成立为起点,加强老年教育,提高老年整体素质,让每一位老年人就像一粒粒焕发青春,充满生命活力的种子,沐浴阳光雨露,绽放生命的第二个春天。秉承“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理念,结合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盘活社区优势资源,调动社区老年人的积极性,定期举办多元化公益活动,丰富老年群体的生活,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