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镇能量”⑰|宏远诞生地 篮球入人心
东莞+ 2022-09-24 21:26:17

入秋后的傍晚时分,南城大大小小的篮球场上,人们或场上秀球技,或场边看比赛,自得其乐,呐喊声、欢呼声一浪接一浪……

对于南城居民来说,这只是寻常、熟悉的一幕。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一天都在南城每一个社区、学校、工厂上演。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球员”,这里每个社区都有篮球场(馆);这里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训练,月月有赛事。

作为宏远诞生地,篮球运动已不仅是南城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篮球精神更成为了南城人的生活态度。那是一种洋溢在脸上的快乐与自信,刻在骨子里的拼搏与进取。

篮球场馆星罗棋布

在南城,篮球场馆几乎无处不在,篮球运动更是无时不有。生活在南城,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灌篮”的地方。

水濂社区共有25个篮球场、2个篮球馆,是目前南城篮球场馆最多的社区。“若说篮球场是利用率最高的运动场地,一点儿也不过分。”水濂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每到傍晚,篮球场上渐渐热闹起来,吆喝声、喝彩声与篮球碰击地板的声音此起彼伏,跑动的身影、投篮的身姿随处可见,“球员们”随机组队,用篮球本能建立十足默契。

“打篮球已成为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胜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位于城市中心的胜和社区,运动场馆资源充足,胜和居民不仅拥有“社区级”篮球场22个、篮球馆3个,还得到“市级”赋能,配套了足球场、篮球馆、游泳馆的东莞体育中心也坐落在胜和社区。

据南城体育管理服务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南城共有篮球场219个、篮球馆27个、三人制篮球场9个、体育馆(含篮球馆)3个。

不断完善的篮球场馆设施体系,为南城篮球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南城篮球这项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篮球人才茁壮成长

2021年,石鼓社区兴建了一座面积约800平方米的篮球馆,专门用作培训后备力量。场馆负责人李志伟介绍,目前有80名青少年、30多名社区本地球员在这个场馆接受训练。

这只是南城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南城深谙篮球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今年5月,由南城体育管理服务中心主办、新搏篮球训练营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承办的“我为群众办实事”2022年南城街道体育公益培训活动(篮球项目)如期举行,招收了400名中小学生,着重培养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学习篮球规则,练习运球、传球、投篮等篮球基本功,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

据了解,这个篮球公益培训班已开展了13年,共培养了5000多名热爱篮球的青少年。

这些年,南城与宏远三队共建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多次代表南城参加全国、全省及本市篮球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为东莞打造“篮球城市”名片贡献南城力量。

篮球赛事跨越四季

在南城,篮球活动赛事频繁,从元旦持续到岁末,社区联赛、企业联赛、机关联赛、青少年联赛等轮番登场,形成了一个“人与篮球城市共成长”的生态圈,进一步推动篮球运动成为社会新时尚。

据统计,南城每年篮球活动赛事达200多场,平均每1.5天就有一场赛事。其中,“上座率”最高的赛事当属南城社区篮球联赛,这项赛事诞生于2003年,已产生20个冠军,被誉为南城人的“村BA”,成为了南城居民以球会友,展现南城潮流、活力的闪亮名片。

今年南城“村BA”更是含“睛”量十足!人们不仅见证了周溪队以“十二冠王”的姿态书写新的王者传奇,也见证了南城社区篮球联赛进一步扩大舞台,见证了鸿福队等新锐之师的精彩首战。

尤其是决赛上,周溪队、鸿福队都展现了顽强的作风,“传统社区”与“新型社区”的激战拼搏,给这场赛事赋予了“传统”与“创新”的篮球精神,鼓舞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篮球运动。

在南城,篮球运动也绝非年轻人的“专属”。每当夜幕降临,不少球场出现老人、妇女的身影,人们以球会友,把打篮球作为健身、瘦身方式。

文字:记者 刘志斌 图片:通讯员 卢佳 翟嘉欣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