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用戏剧故事记录城市脚印
常平发布 2022-09-19 11:18:00

图片

走进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琳琅满目的奖状和奖杯占据了办公室的“半壁江山”。

图片

在基层深耕20多年,这些奖项是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负责人秦川一步一个脚印最好的记载。近日,记者对话秦川,听他细说多年的心路历程。

 

童年的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从成长环境来看,我应该是最不可能从事与舞台艺术相关工作的人。”秦川回忆,小时候学习条件较差,艺术教育严重缺失,初中以前几乎没上过音乐课,也很少有课外读物。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病逝世,让他面临着失学的窘况。由于他的成绩是当时全乡第一名,家人便借钱供他读书,直到后来考上师范,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幼时的苦难给了秦川一颗敏感的心和不认命的性格。

 

 

虽然苦,但是童年的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1992年,秦川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万源市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任教。学校艰苦的环境并未让他感到失意,他将写作带入大山、带到课堂,成立了“丑小鸭”儿童文学社,教孩子们写诗、创作童话故事,为孩子们编辑杂志,并将他们的作品送到外面去发表。
1995年,秦川考上四川教育学院历史系,1997年毕业后回原乡担任初中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秦川得知四川达州市要开一个剧本创作会议,便拿着已经发表的作品找到万源市文教局,意外地遇到了伯乐。秦川当时没有想到,他创作的剧本《山村分来女教师》后来获得了四川省第十届戏剧小品比赛第一名,并于2000年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三等奖。
图片

他带领常平小品扬帆出海

图片

 

 

2003年,是秦川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那一年,广东“非典”肆虐,当时年仅31岁的他在小戏小品界已小有成绩。在《中国文化报》上看到东莞市常平镇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编剧人才,他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小品多流行于北方方言地区,常平本没有小品基础,再加上这里以白话和方言为主,那时我也担心小品创作会‘水土不服’。”到达常平后,秦川顺利进入常平镇文化服务中心担任编剧。在这里,秦川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结识了一大帮有着共同追求的创作者及演员,一切都如鱼得水。
图片
图片
2006年5月,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该基地被授予“中国戏剧家协会东莞(常平)全国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同时被授予“广东省戏剧小品创作常平基地”“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秦川本人也获市文广新局颁发“东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秦川小戏小品工作室”。
截至目前,东莞(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创作的作品共获得80多个国家、省、市级奖项,近30个原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也带领20多名小品演员登上央视舞台。

图片

小品《女主人与小保姆》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此外,该基地自成立以来经常举办各种创作研讨会、表演培训班、小戏小品编导演培训班,邀请小戏小品界知名“大腕”前来授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戏小品编导演人才。

图片

图片

“一个文化人生活在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城市里,是这个文化人的幸福。”秦川坦言,常平的给予他的创作环境极为宽松,政府对文艺人才的重视程度也是很多地方无法比拟的。

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小品容量虽小,却能以小见大,情节简单,却寓意深长。秦川的剧本人物取材于各行各业,所以搬上舞台后非常有亲切感,让观众在感受欢乐之余,能得到心灵抚慰、情感宣泄。

图片
 

接地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接地气的作品才更能打动人。

图片

小品《铁骑队与外卖员的故事》剧照

工作生活在工业发达、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常平,秦川善于思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并把这些思考融入他的作品。比如展现警民合作的暖心小品《铁骑队与外卖员的故事》,通过讲述铁骑队员在交通执法中,与外卖员产生矛盾;帮助外卖员找回被盗车辆,获得理解;台风中充当外卖员,得到由衷的崇敬;最后,警民携手挽救孩子生命,展现了铁骑队员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形象及和谐的警民关系。
图片小品《杀年猪》剧照
再比如反映农村留守问题的小品《杀年猪》,讲述在偏远山村的男人们进城务工,只剩女人、老人、小孩留守家乡。新春将至,三名妇女准备杀年猪迎接男人回家,于是上演了一出杀猪的喜剧。在十几分钟的舞台演绎里,三位妇女经历了喜与忧的心情起伏,一种底层百姓苦与乐、离与合的人生百味也直击观众心间。

图片

 小品《隔离》剧照

秦川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不限于小品。2020年,他创作的首部音乐剧《迷航》正式上演,并在鹏城戏剧嘉年华之“2021中国·深圳市青年戏剧月”活动中斩获7项大奖。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副主任薛金岭对《迷航》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常平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在全国四个小品基地中率先创作出第一部小剧场戏剧、也是第一部音乐剧,堪称基层文艺发展的样本。
目前,秦川正潜心创作新的大型音乐剧《东莞东》。该部音乐剧取材于千千万万来莞的外来务工人员,计划于2023年进行首演。
图片

 音乐剧《迷航》剧照

“艺术反映生活,反映当地的精神面貌,对这个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川表示,一直以来,常平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积极举办各类文艺赛事和戏剧曲艺培训活动,以赛事促进创作,大力培养戏剧曲艺创作人才,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下来,该基地将紧紧围绕市里提出的“七大文化”和“四张城市名片”,不断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更多优秀的东莞题材作品,让东莞题材作品走向全国,为常平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注入更多文化动力。
文字:梁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