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共建共享|用书画作品表达家国情怀!东莞这群“业余画家”不业余
东莞+ 2022-09-17 16:19:52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近日,一个别具特色的展览——“家国情怀 墨缘情深——‘墨缘情深’公益班师生画展”在东莞市文化馆开展。之所以说“别具特色”,原因在于,“墨缘情深”公益班的学员全都来自不同单位的机关干部,在工作之余,因为热爱书画,他们走到了一起,醉心丹青,乐此不疲。

本次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60件(包含中国画、书法、水彩、彩铅等),“墨缘情深”公益班学员以各种书画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抒发对祖国对东莞的热爱。身为公职人员,学员们也希望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以书画作品表达奋进新征程,礼赞新时代,喜迎二十大的心声。

“墨缘情深”公益班成立于2014年,在东莞市文化馆的组织推动下,该公益班小有成就,学员的作品曾多次在省、国家级书画比赛中获奖和专业杂志发表。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2016年,该公益班连续两届捐献师生作品参加慈善义卖,义卖款项近20万元全部现场捐献给东莞市妇女儿童福利会。

自成立以来,“墨缘情深”公益班学员秉承古训,“游于艺,志于道”,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在浓淡的墨色、勾染的技巧和丹青的融合中,从梅、兰、竹、菊,到莲花、牡丹,以至桃、李等瓜果,一扇书画欣赏和创作的大门缓缓向他们打开。研修传统花鸟画技法,了解画史画论,探讨画派风格,这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学、自然哲理和人生追求,吸引着学员们笔耕不辍,感悟艺术人生,提高美学修养,不断精进,收获满满。

学员心声

陈静怡多了个“业余画家”的称谓

陈静怡,《荷塘清韵》,2022

一次偶然机会,我加入了画画的圈子——墨缘情深。

第一次拿起画笔是画牡丹。还记得当时一脸茫然,看了老师示范,可笔和手不听指挥。老师鼓励我大胆地画,大胆地将笔在画纸上按,终于拥有了我的第一幅作品——大写意牡丹。我陶醉了许久,从此正式踏入国画写意画的学习历程。

“墨缘情深”公益班有群非常好学的同学。大家从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学习画画,倍加珍惜这美好时光,上课时的欢声笑语让我们得到很好地放松,令人无比愉悦。

画画让我们的审美有了很大提升,老师示范的作品美轮美奂,自己照着画总有缺憾,从中会去认真总结是构图原因还是线条节奏不好……通过不断研习名家名画,通过老师示范,有针对性的观察,自己的画画知识、欣赏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每一幅作品,为了与文字相得益彰,也是绞尽脑汁,这样一来,学习范围就更为宽广,诗词佳句是少不了的,书法练字也是必须的。

画画让我们得到家人的赞美,拥有非常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里也多了些艺术气息。看着家里挂的都是自己的作品,亲朋好友喝茶时的茶杯,乘凉时摇摆的扇面都有自己的画作,自豪感油然而生!

现在,朋友们介绍我时多了个“业余画家”的称谓,可乐坏我了!

邓玉群收获一帮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

邓玉群,《春山远眺》,2022

自从参加了东莞市文化馆举办的国画公益班后,我收获良多:一是收获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二是艺术修养上得到了提升;三是收获了健康与快乐。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布置画室,废寝忘食,为的是可以早点开始学习和画画创作。大家边交流边相互鼓劲,佳作频出,进步神速。

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创作,一定会收获更多美好的作品,也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衷心感谢市文化馆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与交流文化艺术的平台。

温庆芳在生活中练就发现美的能力

温庆芳,《浅绛山水》,2022

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大有裨益。首先,在水墨丹青中感受艺术之美,可以提升欣赏水平,在生活中练就发现美的能力,日常的事物都显得别具美感。其次,随着绘画技艺的提高,也能够提高业余爱好的成就感,并以绘画扩大朋友圈。此外,一些好的绘画作品参加公益活动,还能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

相关链接

墨缘情深公益班师生画展

主办单位:东莞市文化馆

展览地点:东莞市文化馆东展厅

展览时间:2022年9月10日-9月26日

参展作者

老师:莫玉瑜、郭建宗

学员:邓玉群、李光霞、李国培、祁淑芬、江袆霞、张健芬、张焕珺、何建新、陈丽梅、陈静怡、袁鸣春、萧从真、黄远兴、彭碧玲、谢玉华、温庆芳、谭彦贞

文字:赵水平 图片:东莞市文化馆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