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①市教育局:对镇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案例
东莞慧教育 2022-09-15 17:20:13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83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上报的5个案例均成功入选。同时,东莞市发布了第一批12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一年多来,初显成效,8月,东莞市在广东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集中调研会上介绍了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为扩大改革辐射面和受益面,“东莞慧教育”将推出系列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重点推送“广东省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东莞市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供交流学习。

广东省、东莞市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图片

广东省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1.东莞市教育局: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项目案例

2.东莞市教育局: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广东省第二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1.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镇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案例

2.东莞市教育局:基于“国测”结果应用的“品质课堂”评价改革案例

3.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以“一体多元”评价为学生劳动素养赋能

4.东莞理工学校:基于增值理念的中职师生发展评价

5.南城阳光第三小学:基于大数据的小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评价初探

东莞市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1.东莞中学:表现性评价在学科教学实践的运用案例

2.东莞理工学校:基于增值理念的中职学生发展评价

3.东莞信息技术学校:基于大数据(HDR平台)中职学生成长评价体系

4.松山湖北区学校:大数据驱动的无痕评价系统构建与实施

5.松山湖第一小学:“三原色成长卡”德育评价体系为学生生命成长赋能

6.莞城步步高小学:“四三四”劳动教育评价模式

7.莞城实验小学:“实验之星”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南城阳光第三小学:基于大数据小学生综合素质“积分制”评价初探

9.望牛墩镇实验小学:以劳动评价悦学生心智,促学校特色发展

10.大朗镇黄草朗小学:“技术融合作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11.常平镇板石小学:改革学生评价,促进五育发展

12.茶山镇第三小学:“五育生态”教育评价案例

 

 

图片东莞在广东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集中调研会上作经验分享

 

今天,为大家带来《加强教育“督政”,推进基层政府科学履职——对镇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案例》,一起看看我市的教育“督政”工作是如何开展。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第一点重点任务。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开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延伸,考虑东莞市是不带县的地级市,2019年东莞建立了对镇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针对镇级政府所承担的教育发展责任,制定评价指标每年开展教育履职评价,推进镇级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 构建教育“督政”东莞模式。

 

 

一、项目愿景:
落实职责,优质发展

东莞市是全国少数不带县级政府的地级市之一,下辖34个镇级政府(包括2个园区、4个街道和28个镇),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市镇统筹、二级办学。除高中阶段教育收归市直属管理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发展职责大部分由镇级政府承接。全面落实镇级政府教育发展职责,提高园区、镇街教育发展水平,既是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开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延伸的需要,更是全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东莞市非常重视开展对镇级政府的教育“督政”,自2011年全市所有镇(街道)全部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后,2013年印发了《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督导验收办法》,于2013-2018年开展 “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先进镇街”督导评估,提高全市及各镇(街道)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我市2015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推进现代化先进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打好发展基础。2019年,作为国家和省政府开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延伸,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粤府办【2018】4号)的要求,东莞市印发了《对园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东府办[2019]53号),在全省率先开展对镇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通过评价,推进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纠正部分基层政府短视、片面的教育政绩观和将办教育视为教育部门一家之事的观念,推进教育政策落地落实,促进解决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进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解决镇(街道、园区)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图片

图片

 

 

 

二、评价内容:
注重导向,全面保障

根据镇级政府承担的教育发展职责,从领导、管理、保障、推进等方面开展教育履职评价。评价内容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推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资源配备水平;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受教育权益;教育满意度调查”等6大方面,每年根据年度教育工作重点工作调整细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注意导向、全面保障”为原则,立足镇级政府教育发展职责,以政府教育保障力度情况、年度教育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制定标准,年度任务和工作导向并重,为镇级政府全面推进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准绳,引导和促进镇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年度工作任务高水平完成,提高镇级政府主动履职的自觉性。指标评分标准,注重不断加大量化评价,减少主观印象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如2021年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的分值占比为67%,比2020年的定量评价的分值占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同时,在评价标准中,绝不将中高考成绩、升学率等纳入评价,并在指标要求中规定各镇(街道、园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绩效观。

图片

 

 

三、评价实施:
督导统筹,部门联动

评价工作在东莞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实施,市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从2022年起,对镇(街道、园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纳入由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发文的东莞市各年度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经镇(街道、园区)政府自评、市相关部门审核、第三方教育满意度调查、实地核查抽检、市级综评、教育督导委员会审定等环节,形成评价结果。

 

明确市各职能部门共同推进教育发展职责,建立了市相关职能部门对镇(街道、园区)自评情况联合审核制度,落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审核对应指标、开展实地核查等职责,;对评价中发现镇(街道、园区)的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和推进整改责任部门分工表,由市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制定措施,指导和督促存在问题的镇(街道、园区)尽快完成整改,促进市镇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图片

 

 

四、结果应用:
一镇一报,闭环跟进

根据对各镇(街道、园区)政府的评价情况,形成一镇(街道、园区)一报的评价反馈意见,向各镇(街道、园区)政府一对一反馈评价成绩、存在问题,为各镇(街道、园区)理清存在问题并督促和指导其做好整改。召开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公布评价结果,对评价等级优秀的镇街(园区)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镇(街道、园区)给予提醒。今年起,镇(街道、园区)对反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也纳入市政府对镇街(园区)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年度考核逆指标内容,大力推进评价结果应用的闭环管理,将根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对工作落实情况较差的镇(街道、园区)启动问责。

 

 

五、目前成效:
自觉履职,持续提升

一是提高镇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自觉性。年度评价明确了镇(街道、园区)教育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标准,为镇级政府全面推进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准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高镇级政府主动履职的自觉性,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2020年和2021年的评价结果显示,全市33个有教育管理职能的镇(街道、园区)两年教育履职评价均达到良好以上等次。

 

二是促进了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整改提高。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关注国家、省和市的教育工作导向和目标要求,促进各镇(街道、园区)采取积极措施达成目标,有效提高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效率和达标水平的提高。如关于教育投入的指标,达标镇街从2020年的22个增加到2021年的28个;又如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以上(含购买学位)的指标,达标镇街由2020年的23个增加到2021年的31个。

 

三是提高了全市镇(街道、园区)间的教育均衡水平。通过评价意见一对一的反馈和评价结果的公开公布,促进各镇(街道、园区)对标对表,努力完成教育工作目标,缩少了镇(街道、园区)间的教育发展差距,提高全市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比较2020年和2021年开展评价的结果,全市33个有教育管理职能的镇街(园区)的评价成绩最低分,2021年比2020年提高了1.7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减少了2.7分,镇(街道、园区)的教育均衡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镇(街道、园区)政府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是全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对镇(街道、园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科学谋划实施过程,用好评价结果,以评促建,擦亮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