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逆旅
作者:侯平章
何真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六百多年后,有一个叫詹谷丰的江西籍作家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在浩若烟海的历史故纸堆里,从发黄的文献和史料里寻找其留下的蛛丝马迹,通过拼接勾画复原出元末明初那段真实的历史原貌。写出了一篇名叫《半元社稷半明臣》的几万字的文章。让何真复活,重新站在了元末明初岭南政坛的潮头之上。我读了这篇文章,无数次地走进何真出生的地方——东莞茶山。
去茶山是为了心灵的朝圣,让内心得到洗涤,灵魂得到净化。茶山有了何真这位站在东莞历史高地上的人,我仰视茶山。对茶山的敬意油然而生。
如果用美丽来形容一个地方,就显得单调。如果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来诠释一个地方,又太笼统,不够具体和细致。如果用人杰地灵来推介一个地方,又容易雷同,缺乏独特的个性。只有真正了解到一个地方的褶皱,纹理和斑点,用丰富的细节来呈现一个地方的美和魅力,不但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让人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就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画面上父亲脸上的每道皱纹都是时间的刻度,都留有岁月的痕迹,都能看到生活的沧桑,都会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
我通过深入茶山,进行细致观察和了解。茶山在我的记忆里也烙印上了许多不可被磨灭的印痕。何真就是刻进我心最清晰的印痕。他站在历史最显要的位置。
在阅读《半元社稷半明臣》时,我知道了何真内心的激荡与挣扎,内心的和解与妥协。所有的答案都可以从詹谷丰的文章里找到。詹谷丰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剖。找出何真心灵深处最真诚的思想源泉。就是保岭南百姓安宁,救赎天下苍生。也才让我真正明白纵横岭南的一代枭雄选择归顺的缘由。社稷苍生为重,个人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之前,我从明朝屈大均含标点符号在内仅有的124字的文里知道何真。文:“东莞伯何真少时。有相者谓曰。公才兼文武。霸王之器。惜生南方。微带火色。爵位不过封侯。后果如言。既贵显。先墓常有紫气。人或指为符瑞。辄斥绝之。比事孝陵。夙夜畏威惟谨。在朝名公。如宋濂、方孝孺辈亟称重之。至论其保障炎邦。识时知命。则谓南越以来所未有云。”
虽然在文中没有直接说何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是就识时知命,同秦末的赵佗建立南越国相提并论。对何真在岭南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肯定了何真在动荡时局所做的选择的正确性。
面对朱元璋,何真用最忠诚之心、最坦诚之心赢得了信任。明洪武二十一年何真病故后,朱元璋亲自写下“当元季海内兵争,群雄割据,不可胜数,其识时务而知天命者几何人哉?尔真昔能辑众,保有岭南,当朕平定天下之秋,不劳师旅,即全土地以来归,使一方之民,得以安全,可谓识时务者矣。朕嘉尔诚心,锡尔官爵,今以年高善终于家,朕甚悼焉。虽然身居高位,禄及子孙,丈夫至此,又何憾哉!尔其有知,服兹谕祭。”的悼词,并要求在朝百官素服三日。以厚礼安葬于京师城南八里冈。彰显了何真的耿耿忠心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和地位。
何真用行动践行了保一方百姓安宁的理想。让整个岭南百姓在元末明初免遭生灵涂炭。何真的人生理想应该得到传承和光大。
何真之后,在何真的家乡茶山的所有人家都用行动赓续和传承着何真的理想。明清时期茶山人丁兴旺。既安居又乐业还繁荣昌盛。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至今保存完整的南社谢家的古民居。从现在的外貌来看是没有遭遇硝烟与战火的破坏。也没有留下兵戎相见的血刃的任何痕迹。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位于南社的谢家大宗祠在穿越历史风云后,至今依然坚挺地屹立在寒溪河岸边。
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的罗氏大宗祠。也完好地站立在茶山的土地上。都见证着历史上百姓生活的康宁。在茶山,有一位不顾个人名声一心为民的好官何真。就可以说茶山是人杰地灵之地。
六百多年过去了。我在文字中依然能够看到何真的鲜活存在,依然血肉丰满地站立在历史的长河里。
对于元朝,何真绝对忠心耿耿。在明洪武元年的春天,何真所举起的那面归顺的白旗所用的旗杆也是“虽失臣节,以救生灵”做成的。
何真在《上廖平章书》里有“区区虽失臣节,以救生灵足矣。”说出了他在时局面前低头的缘由。在历史拐弯处的回身,在历史前进的灯海里找准闪耀的亮光。何真的选择让岭南祥和安宁的生活继续。人的生活是愉悦的,就能长寿。文字记载,崇祯年间,温塘龙翁,寮溪竹园公都超过103岁,超过100岁的就多达七人。可以证明东莞在明朝也是最适合人居的。
一个作家必须在史料堆里找到那个时代里人们生活的逼真气息,那种铁马山河扑面而来的气息。要有钻进去的写作态度和精神。沉下去,忠于真理还历史现实,用尊严和诚实写作,用强大的悲悯情怀,包容历史的悲欢离合。深刻反映历史的真相。詹谷丰做到了。
在《影响中国的东莞人》一书中,何真排在首位。无论是元朝的资德大夫、江西福建行中书省右丞,还是明朝的江西参知政事,山东行省参政,四川布政使。如今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在历史研究者面前的信息符号也只是干瘪的文字记录,但何真作为历史上最真实的存在,又在詹谷丰非虚构的文章里青春勃发。足够见证何真在东莞历史里的伟大。所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
何真的理想就是保佑天下百姓康宁。他的这种人生理想和今天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正在茶山发扬和传承。
我在上元的稻田公园里,见到茶山在努力寻找城市化进程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平衡。这里的平衡绝对不是四平八稳的呆滞的拼接,而是在热火朝天的众声喧闹的城市文化空间中保持了冷静,让客观真实与未来愿景之间的各种重要声音在这块土地上弹着和弦,奏出共鸣的和声。就眼前新生的直插云霄的尖锐的顶部,也是后起之秀的挺拔。
茶山在保留自己千年农业文化的传统时。做到了超然和稳健的调和。在拓宽发展空间的规划上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洞微烛机,才留有最后一块处女地,劈成稻田公园,引领潮流。
我在今年夏至的微风中闻到茶山上元稻田公园里的稻花香。最近两次走进茶山,时间差一个月,中间经历小满、芒种和夏至三个节气。节气也是时间的刻度。
2022年的5月19日下午,先抵达南社,后到了寒溪水村,最后到了上元的稻田公园。我看了上元稻田公园,有了天边的感觉。多年前我去内蒙古,在鄂尔多斯的乌审,看草原,那种空旷。让我在茫茫无边里感受地缘的辽阔。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茫然。我在稻田的上空看到的天空是那样的碧蓝,云是那么洁净。站在稻田的中间就有被碧绿的稻禾洗除内心的杂念。微风推着云朵飘逸,云层的变化让我浮想联翩。我仿佛置身陶渊明向往的世界。我于6月21日再一次来到上元稻田公园,青青的稻禾已经成了弯腰的稻穗。稻花香直接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这次我感到和看到的醒来的不只是沁人心脾的稻花,还有走道上跳跃的麻雀,堤沟里翻飞起舞的鱼群。
我站在稻田边遐想,这一片稻田不仅承载了我一个人的某段成长记忆。也一定饱含着当年何真选择继续在明朝为官的理想。
这里,是最初的故乡,也是现代人最立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