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线上转诊”小程序上线【健康东莞】,签约家庭医生的参保人如因病情需要,可线上申请办理转诊(点击蓝字回顾)。小程序上线至今,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转诊就医渠道,广受群众好评。
按照先行先试、分期推进原则,线上转诊申请服务对象范围将进一步调整啦。
即日起,申请服务对象范围由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参保人扩大至我市所有的参保市民。我市参保人如因病情需要申请线上转诊,请提供相关病情资料,定点社区门诊全科医生将线上综合判断是否符合转诊指征。既往就诊资料是转诊审核的重要参考内容,请尽量上传完整。
线上转诊申请审核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如受疫情防控影响,审核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市民如对线上转诊申请有疑问,可拨打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电话。如遇病情危急请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或拨打120进行医疗救助。
功夫在基层,幸福千万家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这个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市民带孩子打预防针,看常见病和多发病,都会首选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网络全覆盖,增加了市民在“家门口”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近年来,市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肩负着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是分级诊疗制度的网底,是市民的健康守门人。市委市政府历来对社区卫生服务高度重视,2018、2019年连续两年将社卫机构标准化建设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目前全市基本完成了建设任务,社卫机构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等基本达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我市启动了“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目前有19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全市总数的57.6%,通过比例暂居全省第一。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1)建设全科医生实训中心。
全市分区域规划建设6个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已建成松山湖片区(寮步)、滨海湾片区(长安)、东部产业园片区(东坑)、东南临深片区(凤岗)、水乡新城片区(中堂)等5个全科医学实训中心。依托全科医学实训中心,先后开展全科医生儿科、妇科、慢性乙型肝炎、皮肤、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层常见、多发病技能培训。


(2)开展家庭医生团队培训。
连续6年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滚雪球”培训项目。以专项培训的形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共计培训学员约1000人。


(3)开展多样继续教育。
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2018年起,统筹选派优秀全科医生分批到上海复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邵逸夫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科医学进修,目前已累计派出138人。定期举办基层医疗卫生专题学术讲座,近3年全市已举办47期学术讲座。



在全省率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干预行动,并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对全市18岁及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并对35~49岁人群开展糖尿病早期筛查。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将随访管理等工作和全科诊疗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东莞市的医防融合慢病防控全民体系。





2019年起,启动东莞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和金牌护理培训项目,借力香港家庭医生带教学习资源,推进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提升人员素质。目前已建成25个香港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并投入使用,推行香港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港式诊疗服务。



为应对群众对药品的需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病(糖尿病、高血压)药品目录,按照诊疗指南,配齐药品品种,与上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品种保持一致,加强我市社卫机构药品配备。

随着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我市社卫机构的服务能力
和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相信随着东莞社卫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居民健康将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