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策划|深耕“莞邑良师”行动计划 东莞锻造教育“大先生”
东莞+ 2022-09-09 16:52:24

编者按: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为庆祝第38个教师节,准确把握在双万东莞新起点上,城市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东莞日报特推出“双万新赛道 教育加速度”特别策划,欢迎垂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东莞教育人披星戴月、踏实奋进,为东莞教育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高的发展起点。

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面对发展新机遇,东莞教育将牢牢把握政策红利、机遇,深耕“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大力打造教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卓越教师、未来名校长等培养品牌,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锻造东莞教育“大先生”。

而随着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加入,东莞,这座年轻且充满无限创新活力的城市,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追梦“大先生”的广阔舞台和空间,与此同时,城市的未来也被不断赋予更多种可能。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图书馆(受访者供图)

“看见世界,遇见知音,发现自己”

今年夏天,外求学七年后,东莞女孩韦芷晴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韦芷晴是麻涌人,十年寒窗让她见证了东莞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让她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敬仰。2015年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入读中山大学档案学,四年之后又保研至南京大学。

七年求学时光,韦芷晴没有忘记养育她的东莞,她时常和恩师聊起母校的发展变化。在恩师的点滴言语中,她十分向往和期待毕业后能回家乡做一名老师。今年,随着毕业季到来,韦芷晴开始注意搜索和关注来自家乡东莞的教师招聘信息。三四月份的春天,一条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招聘图书馆教师的信息,让她激动不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只要有一个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未来学校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图书馆,其亲近、复合、灵动、 开放的理念,将成为借阅、研究、陈列、展演、交流、创作、休闲一体化多元学习资源中心。”韦芷晴说,她相信这就是心中的梦想,更相信在这里,会看见世界,遇见知音,发现自己!

▲今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东莞教师队伍的东莞麻涌女孩韦芷晴(受访者供图)

于是,韦芷晴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并最终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一名东莞教师。研究生毕业后,韦芷晴没有在家中等待着开学,而是去松山湖走走停停,领略这座城市未来“高地”的风采。“城市的变化好大,更美丽更宜居,令人流连忘返。”韦芷晴说。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的新老师,从学生到教师,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得益于东莞通过岗前培训和学校的一系列活动,韦芷晴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变,成为学校一名优秀的新教师。

7月18日,韦芷晴第一次与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见面,成为她难以忘记的一天。“聊天过程中,万校长叮嘱我要发我专业特长,注重课程开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韦芷晴说,万校长对自己的寄托让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和价值。

没过多久,韦芷晴又参加了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让她对东莞教育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自己做一名优秀教师更加充满信心。“在与老师交流时,老师提醒我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设计课程,确定好大模块之后再慢慢往下延伸专题内容,以此形成图书馆自身的课程体系。”韦芷晴说,更重要的是,为期10天让她从一个忐忑不安的小白转变为一名信心满满的年轻教师。

“来到学校后,我发现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里,成长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要做的是享受在这里的工作,努力做更好的自己。”韦芷晴说,现在已经完全熟悉环境,正在进行图书馆课程体系的开发,把图书馆打造为延展无限学习边界、见证青春与智慧飞扬的起点,让学生们在这里也“看见世界,遇见知音,发现自己!”

▲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 主持人万飞

锻造高质量教育人才

像韦芷晴一样,近年来,随着东莞城市发展和“品质教育”品牌影响力扩大,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学子如春风一般,搅动东莞教育的一池春水,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同样,东莞,也绝不会辜负这些优秀学子的才华和抱负。2018年,东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专门针对见习教师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导师带教制度,帮助新教师实现上岗前快速成长,打造教师培训全省样本。

今年是新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第五年,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1272名新教师,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按照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学段分批完成集中培训。自2018年开展见习教师规培以来,五年里先后有3200多名新教师,通过培训实现岗前成长蝶变。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人才的重要性,东莞怎会不知?谋定而后动,2020年,东莞始深入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大调研活动。围绕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全市教育系统大调研的基础上,东莞统筹谋划教育“十四五”发展蓝图,相继出台《东莞市打造品质教育十二项行动计划》《东莞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第一批)》等系列文件。

其中,锻造教育人才被放在核心重要位置。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施高规格的“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培育高质量教育人才,打造高质量教育品牌。今年4月底,在“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基础上,东莞发布10名“首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名单,开辟领军人才培养的“新赛道”。

活动当天,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等市领导与首批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座谈,同时启动东莞教育人才招聘平台。如此高规格,不难看出,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人才队伍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纵观“首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的工作经历,万飞、冯正华校长为筹办多所学校付出了大量心血,有力推动集团化办学科学发展;柴松方、尹凤葵、郝洁、熊盛才几位校长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学理念、带头主持参与课题研究,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曹永浩、李军校长持续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获得国家和省多项荣誉奖项;李烜、王定国老师培养了大批青年骨干教师,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可以看出,他们无不在教育界深耕多年,为东莞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无愧于东莞教育“大先生”称号。

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万飞

追梦更多教育“大先生”

那么,为何东莞如此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领军人才,追梦“大先生”呢?

“大先生”,是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一个新的要求,是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坐标。

事实上,对一座城市来说,教育也是核心竞争力,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城市。随着2021年,东莞迈进“双万”新征程,新的时代课题摆在东莞教育事业面前:如何持续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城市与千万人口共生共荣?

具体而言,在国家和省战略布局中,东莞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在国家层面,“双减”工程、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民办教育规范提质等重点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在大湾区建设层面,东莞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承担了深化港澳合作、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重点任务,深化港澳合作打造湾区教育高地势在必行;

作为广东的经济大市,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东莞打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名片纳入了市教育“十四五”规划目标。

与此同时,东莞人口规模进入千万级别,东莞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面临学位供给、结构优化、师资队伍、风险隐患、教育治理等系统性、结构性、阶段性问题。面对本地人口倒挂的实际市情,要实现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在保障公办学位供给、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服务配套方面,面临的压力更大,肩上的担子更重。

回顾东莞教育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东莞教育始终以“担当”作答。东莞教育人十分清楚,要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构建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人口增长的教师队伍,通过优质教育、素质教育打造品质教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批10名教育领军人才出炉,作为东莞教育的“大先生”,他们带着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嘱托,担负起为东莞教育改革创新“探路攻坚”的重任。

对教育“大先生”,东莞满怀期待。在今年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班上,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也深情寄语:新老师们正处于风华正茂、未来可期之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快成长为“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在东莞成就出彩人生,共建美好家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东莞教育,正以新的担当精神,接续奋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深化教育改革,以开拓创新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品质教育,跑出教育加速度,为东莞加快实现“学有优教”目标不懈努力,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东莞教育责无旁贷的担当,更是东莞教育人一以贯之的风范。

策划:莫延钦 李照东

统筹:张朝霞

出品:东莞日报行业新闻部

文字:刘召 图片: 东莞图库/蓝业佐、程永强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