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趋势,看准未来。从昔日的苦坐冷板凳到如今的广受关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疑成为当今经济备受瞩目的发展力量。8月24日,天眼查研究院推出《“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专精特新十强城市出炉,北京居首,东莞排名第9位。
报告聚焦十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重点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促进价值,填补了行业内的研究空白,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阶发展提供有利的成长启示与路径参考。
报告显示,从东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国标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位列第一。报告还提出,东莞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科创板的种子选手。
东莞专精特新企业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行业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70%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GDP呈现正相关态势,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TOP10城市,超过一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以及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都经过时间的检验,平均成立时间接近10年。
截至目前,东莞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70家。
从东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企业数量较多的年份集中于2009年前后。其中,“最老”的企业是广东南方宏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广东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最年轻,成立于2018年。
从东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国标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位列第一;从五年工业品产量变化来看,与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具备相关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
值得提出的是,报告还指出,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信息Top20来看,以工业机器人、锂电池为代表的企业已成为东莞地区产业发展的主流。
此外,报告还提出,东莞这些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科创板的种子选手。从东莞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产业分布可看出,基本集中于集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方向,这类企业普遍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强,以创新为导向进行发展,这与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极为吻合。
东莞在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下足功夫
从昔日苦坐冷板凳,到如今成为科创板的后备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无疑是当今经济发展备受瞩目的力量。智能化升级倒逼产业发展。挖掘新动能,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多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2021年《“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的东莞则拥有雄厚的“基本盘”。2021年,东莞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成为地区GDP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城市。
双万新起点,东莞市在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下足功夫。
近期便正式印发了《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提出了7项17条具体政策,为处于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根据《若干措施》,东莞将实施企业分级培育,构建梯度发展格局。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期末,东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0家以上。
此外,为提升企业融资水平支持企业上市发展,东莞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纳入中小微企业“白名单”,贷款额度提升至300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专属金融服务,五年内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总授信额度不少于1000亿元的专属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