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假期“余额”不多,第十二届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演讲比赛海选也将迎来收尾。8月20日,倒数第二场海选赛来到了“最美小镇”清溪,在风景宜人的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近百名来自东南临深片区的选手现场“各显神通”,用一段段或抒情或激昂的演讲讲述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更打动了在场评委的心。
冠军学校再度“踢馆”
走进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就被迎面而来的垃圾分类标识所吸引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选手们有序来到签到点签到,并在一旁的打卡点拍照留念。
▲清溪第三小学今年组织了四名学生参赛
清溪第三小学的谭庆其老师今年带了四名学生来参赛。早在前年,学校就组织了学生和老师前来,并且还获得了少儿组和成人组的冠军。对于今年的比赛,孩子们表现得信心十足。“今年我们挑选的参赛选手也都是颇具实力的,希望能再度取得好成绩。”谭庆其说。
7岁的王锦荣一到达比赛现场,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他和妈妈从凤岗赶来,精心打扮成了有害垃圾桶形象的人偶。王锦荣妈妈表示,孩子幼儿园就有学习垃圾分类,希望通过参加比赛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他更好地明白垃圾分类对环境的益处。
▲选手王锦荣
“我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希望从自身做起,通过上台演讲,让我的学生们更加懂得垃圾分类的益处,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何韵渟来自樟木头,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和同事一起结伴前来参加比赛。她介绍,为了这次比赛,她仔细回顾和梳理了日常教学的经验,希望呈现出一场与众不同的演讲。
评委更青睐“说我所想”
下午两点,比赛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选手们依次上场,秀出了自己的演讲实力。
“垃圾分类应该是全民性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推广,去践行。”身着小西装,12岁的欧阳航讲解了施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并现场针对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提出了几点意见,饱含激情,言辞恳切。在赛场外等候的父亲,则攥着双手默默为孩子加油,他表示,孩子平常喜欢朗诵,但是是第一次上台演讲,总体来说发挥还算正常。
▲选手欧阳航
蔡园园在选手当中表现得较为特殊,她是一名城管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名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队员,不时走进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讲。现场,她结合自身的一次宣讲经历,讲述了后端处理的重要性,并在当中引经据典,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是一名城管人,平常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垃圾分类,更应该站出来宣讲,让更多人知道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比赛结束后,蔡园园如是表示。
▲选手蔡园园
“不管是语言表达技巧,还是整体形象,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听了众多选手的演讲,评委们纷纷点赞。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王亚楠曾多次担任虎门镇垃圾分类演讲比赛的评委,首次担任市级比赛评委,她表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四位专家担任评委
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郑健则建议,选手们要将朗诵和演讲区分开来,在内容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朗诵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演讲则是很自然的交流,需要以理服人,选手们在准备时注意一下,现场效果会好很多。”
【相关链接】
清溪:以全链条提升推动垃圾分类全民参与
街角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标识,趣味的垃圾分类主题精品路线、高频次的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作为此次海选赛的东道主,自东莞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清溪镇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建设,坚持以“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为目标,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全市评比中名列前茅。
当前端做好分类后,后端的收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清溪镇已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理,并有完整的处理体系。其中,在厨余垃圾收运方面,已建成1个厨余垃圾处理中心,配备相应的收运车辆,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与处理需求的比率达100%。有害垃圾收运采取“预约制”,提前在微信收运群内发布收运通知,并有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统一上门收运,已形成了“镇收集,市收运”的基本模式。
为培养中小学生自觉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习惯,清溪镇垃圾分类办还加强了千点示范工程学校的示范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小小引导员”等体验活动中来。此次比赛举办地东莞市海德双语学校就时常开展垃圾“变废为宝”活动,鼓励学生将手中的废弃塑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成为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清溪镇生活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还多次组团考察走访深圳、珠海等城市,汲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宝贵经验,推动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