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共建共享|东西方科幻小说影视化叙事有何区别?这场分享会进行了探讨
东莞+ 2022-08-09 10:08:33

东西方科幻小说的影视化叙事有何区别?不妨从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来看看。上周六,一场独具特色的科幻文学讨论分享会在东莞盟大集团举行。来自“我们的文学课”三位主讲嘉宾李淑萍、吴敏霞、姬晓阳分别从《流浪地球》看浪漫星空以及思想实验,探讨分享了东西方科幻小说影视化叙事的区别,以及科幻文学创作的加分项和雷区等,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让现场书友脑洞大开。

本次活动由东莞阅读联盟主办,盟大文学读书会承办。近年来,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受到读者和观众广泛喜爱,大家都渴望探知更遥远的未来世界。科幻小说和同名电影《流浪地球》的推出,更是引发了国内科幻文学热潮。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分享嘉宾吴敏霞全家都喜欢看科幻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并经常一起交流探讨观感和体会。她从叙事视角分析了东西方科幻小说影视化叙事的区别,让现场读者收获多多。

姬晓阳以“科幻——从浪漫星空到思想实验”为题,分享了万物互联与建构,以及“抬头看星空”的意义。她认为,科幻题材作品不管怎么编怎么写,都要以表现人性美为主题——表达希望与探索,敬畏心美与世界的和谐。

导演、剧作家李淑萍则以“科幻文学创作影视化道路上的加分项和雷区”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她作为一个职业写作者的经验和想法,呼吁科幻文学创作也要以正能量为主,要带给人类希望和温暖,不能妖魔化、疯狂化,让人感到绝望和消极。要给人信心,给人美好的向往。

现场读者也踊跃发言,畅谈各自对近年科幻小说和电影的印象和感受,气氛热烈。

文字:赵水平 图片:盟大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