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宋词⑧|岳飞:精忠报国 铁血丹心
东莞+ 2022-07-04 17:53:29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这首歌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壮丽恢弘的气势,悲愤苍凉的基调,成功塑造了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的光辉形象。谈起岳飞,大家一定很熟悉。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书法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毫不夸张地说,岳飞是脍炙人口的文武兼备的英雄人物。

精忠报国好男儿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当时有飞鸟在他家的房梁上展翅鸣叫,所以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

他年幼时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张,岳母就把沙子铺在地上让岳飞在上面练字,岳飞勤勉好学,不但学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那是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当时北方的金兵每隔一阵就来骚扰中原,夹在中间的百姓苦不堪言。岳母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告别亲人,投身抗金前线。岳飞骁勇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朝廷因此嘉奖,名声也传遍大江南北。

岳飞主张和其他义军联合驱逐外族、收复失地,他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这些士兵在岳飞的带领下严格遵守军纪,在行军打仗过程中坚决不动用老百姓的物品,宁愿饿死也不会抢夺百姓的粮食,因此走到哪里都深受百姓爱戴。金兵将领曾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由此可见这支军队的凝聚力。

深知南宋时局的岳飞坚决反对与金兵议和,誓要决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他率领军队联合北方义军,从而军力大增,成为全国抗金战争中的中坚力量,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如虎添翼频频获胜,收复中原指日可望。

赤胆忠心照汗青

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战场上的岳家军愈战愈勇,远在朝廷的高宗赵构却担心一旦收复中原,自己的哥哥宋钦宗回来后,他就保不住自己的皇位,从而急切想与金人议和。他的私心被奸臣秦桧等人牢牢掌控,赵构与这些奸佞狼狈为奸,秘密制定了全线撤军造成岳家军孤立无援的情境,急令岳飞班师回朝。

要么班师回朝,要么全军覆没,两权相害取其轻,岳飞深知这不是单纯的传令,但为了保存抗金的实力,不得不就此撤兵。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岳飞十分悲愤,他的抗金战争,不得不被迫停止。回到临安时,岳飞立即陷入了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天罗地网,被安上“谋反”的罪名押送进临安大理寺,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在秦桧等人手中,一代名将不得善终,着实令人痛惜。

民间流传不少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现实中的岳飞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一个武将能如此一针见血,实属不易,他担任高官之后,更是身体力行,一直维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他的俸禄也经常补贴军用,一片赤胆忠心赢得无数人的尊敬。

千古绝唱《满江红》

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岳飞所留的诗词作品不多,但是一片铮铮傲骨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尽是舍身报国的铁血丹心。

《满江红》这首词是岳飞心境的真实写照,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彰显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真男儿,就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莫要虚度年华,不要等年老时,白白后悔悲叹。靖康年的奇耻大辱至今还没有洗雪,作为大宋的臣子,只愿能驾御战车踏破贺兰山,冲向金兵的营垒。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满江红》纵横捭阖的气势和消灭敌人收复山河的决心,以及雄壮豪迈的歌声,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代表作

《满江红·写怀》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主讲人:

曹祥江,东莞市东华小学东城校区教师,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曹老师不仅教学成绩优秀,而且勤于钻研,制作的微课曾获东莞市一等奖,撰写的教学案例曾获广东省一等奖,已完成多个省级课题。

文字:赵海霞整理 制图:郑伟华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