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和唐诗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双绝。提起宋词,不得不说到“填词专业户”柳永。才子词人,一生多情,仕途坎坷,你听过他关于“奉旨填词”的故事吗?他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者地位,后来还获得苏东坡的大赞。
奉旨填词柳三变
宋代词人叶梦得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意思是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能听到人们在吟唱柳永写的词。柳永何许人也?他是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出身官宦人家,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何为词?词是合乐歌唱的歌词,亦称曲或曲子词。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就叫做填词。柳永可是当时的“填词专业户”。
他自称是“奉旨填词”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柳永年轻时生活放纵,常去歌楼酒馆打发日子,是有名的风流才子。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未能高中。于是他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的意思是金榜题名做个龙头,已经没有指望了……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女们写词,即使身上穿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我怎么能忍受拿浅斟低唱的惬意生活,去换取那科举的浮名呢?
据说这首词被宋仁宗听到了,他很不高兴。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已考中,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直接就把他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柳永知道后,自嘲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其实,学而优则仕,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先后五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50岁才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
自有才华开新局
爱好宋词的同学一定读过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大家也一定读过柳永的《雨霖铃》。
这两首词,一短一长。短的叫小令,长的叫慢词。小令一般二三十至五六十字,慢词一般八九十到一两百字。慢词的大容量可以让人尽情铺展,无论写景叙事都可以曲折有致。在《雨霖铃》这首词中,柳永从容不迫地描写自然景物,刻画人物心理,抒发离愁别恨。柳词多为慢词,正是柳永使得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后来的苏东坡和辛弃疾,正是在柳永的基础上才创作了许多千古慢词,比如大家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世间风景皆可入词
一,都市生活。柳永写都市生活,笔下生花。一首《望海潮》写尽了杭州的繁荣富庶,写尽了盛世的美好祥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几句词将杭州的景之美、人之多、家之富,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那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被金主完颜亮听到后顿时对杭州心向往之,竟让他有了南侵宋朝的想法。
二,歌女情感。柳永终年与歌伎舞女为伴为友,对她们的生活、情感了如指掌,因而笔下也经常有描写歌女的情感之作。他用手中之词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或失意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定风波·自春来》中写道:“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意思是早知道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这样自己就能整日和他相伴了。这样的表达在那样的年代不可谓不大胆。
三,行旅愁思。柳永,一生或为生计,或为功名,一直行走在羁旅之途,饱尝离愁别恨,因此,这种行旅愁思也是他笔下常见之词。《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让苏轼极为赞赏。这几句写寒风,写关河,写残阳,一派凄凉萧索的氛围,自然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思。最后几句“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直接抒发词人内心的思乡之情,真是“情到深处自然浓”。
落寞离去世人念
柳永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直得不到士大夫阶层的认可,更自始至终未能得到皇帝的重用。他一生颠沛流离,穷苦潦倒,去世时身无分文,无亲人祭奠。最终还是那些有情有义的歌伎,凑钱埋葬了他。每年清明节,这些歌伎还会相约去他的坟地祭扫,年复一年,渐成习俗,这就是“吊柳会”。
代表作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主讲人:
邢艳,东莞市塘厦实验小学教师,东莞市第一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东莞市第五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