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3时30分,何某驾驶小车从东莞市桥头镇出发,沿高速公路行驶前往长安镇。当车辆驶至莞佛高速西行K8+900M大岭山与龙大高速互通路段时,车辆径直驶入导流带撞向道路分岔口护栏。猛烈碰撞后,车辆急速翻转横亘慢车道。事故造成小车车头、路边护栏及防护设施损坏,驾驶员何某手部受伤。肇事后,何某自行走出驾驶室。
接报警后,东莞交警高速公路大队迅速调派警力到场处警。现场,民警找到肇事驾驶员何某,发现何某身上散发出浓烈的酒气。对此,处警人员兵分两路,一路人员勘查、清理事故现场;另一路人员将肇事驾驶人何某带回办案区并进行酒精吹气检测。吹气检测结果显示,何某身体酒精含量为93mg/100ml。随后,经对何某送院进行抽血检测,何某身体内酒精含量为85.23mg/100ml,为醉酒驾车交通肇事。
据何某供述,何某当晚与朋友在东莞桥头镇某大排档吃饭,期间何某喝了两瓶啤酒。饭后,朋友因事先行离开,何某则继续留在饭店。是日23时30分,何某自认为喝的酒不多,自己精神状态良好,便心存侥幸驾车上路返回长安。途经事发路段时,发生交通事故。
“朋友在离开前曾劝我不要开车,让我呼叫代驾。但我觉得自己已经休息了一阵子,自以为精神状态还行,最后没有听劝告。”肇事后,何某对其醉驾交通肇事供认不讳。
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处理中。
酒驾醉驾是一种严重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酒后驾车酿成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交巡警提醒广大驾驶员朋友,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谨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绝不能心存侥幸酒后驾车,以免酿成恶果。

知多D
一、为什么酒驾发生事故的概率会增加?
1.酒驾会麻痹人体机能,包括视觉、触觉,影响判断和操作能力等,让驾驶行为变得危险。
视觉:一般人在正常状态下的视野可达到180度,但如果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08%,视野就会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驾车极易产生危险。
触觉:饮酒后,人的手、脚触觉能力会大大降低,可能导致驾驶人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判断和操作能力:饮酒后,人对声、光等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无法准确判断距离和速度。
疲劳程度:饮酒后,人会出现困倦、短暂睡眠等情况,无异于“闭眼开车”,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酒驾会麻痹人的心理,让驾驶人轻视甚至无视酒驾的危害。
自以为没醉:饮酒后,一些人容易出现超乎寻常的“自信”,自认为还能够开车,对酒驾危害重视程度不够、防范心理较差。
心存侥幸:一些驾驶人认为“不会那么巧碰上交警”,甚至还有驾驶人认为“就开一小段没事”。但谁也无法预料危险的发生,喝酒不开车是驾驶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安全意识。
二、酒驾的“成本”有哪些?
酒后驾驶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醉酒驾驶更是涉嫌犯罪,不管喝了多少酒,一旦触犯了“酒驾”这条红线,都要付出沉重的法律成本,下面我们就来好好算算这笔账。
1.法律成本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酒驾、醉驾交通违法,均要付出沉重的法律成本:
饮酒驾驶=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1000至2000元罚款+一次记满12分
再次饮酒驾驶=10日以下拘留+1000至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饮酒和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
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醉酒驾驶=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拘役1至6个月,并处罚金。
2.经济成本
保险不赔。《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条规定,下列情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保险车辆损失,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四)驾驶人员饮酒、吸食或注射毒品、被药物麻醉后使用保险车辆。驾驶人酒后车祸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交强险保险公司对受害人人身权益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你追偿。这都需要你自己和家人承担,因为你的酒驾行为,造成家庭也跟着受牵连,得不偿失!
巨额赔偿。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将加重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造成一人死亡的,要承担对死者家属的相关赔偿。
3.职场成本
律师、医师吊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公司职员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公民不能入党、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
当兵或报考军校无法通过政治审查。
从事出租车、货车、客运车辆等营运行业的驾驶人,更是面临失业的危险,尤其醉酒驾驶将终身不得从事营运类工作。
作为法定代表人无法顺利办理营业执照。《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中有规定: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法检、公职人员双开。按照规定,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出现饮酒驾驶违法行为,除受到交通法规处罚外,还将被通报给纪检监察机关,受到纪律查处。
醉酒驾驶机动车则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危险驾驶罪。《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应当开除党籍。《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所以,如果达到醉酒驾驶标准,依据上述规定就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需要注意的是,对因醉酒驾驶被免予刑事处罚的党员干部,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也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
4.时间成本
酒驾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二次酒驾或醉酒后开车,即使不发生事故也会失去人身自由,面临最高15天的行政拘留或最高6个月拘役的刑事处罚。而发生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5.家庭成本
酒驾违法行为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全家将为其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容易对家中未成年子女造成阴影。
酒驾违法行为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全家将为其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容易对家中子女造成阴影,因为家长醉驾被判刑,犯罪记录伴随终生,子女报考公务员、上军警学校、入党等,政审时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限制。
6.社会成本
因酒驾的事故后果影响深远,无数家庭的破碎,致伤后的家庭危害、致残后的家庭危害、死亡后的家庭危害,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影响。
7.其他成本
精神成本,一旦酒驾和醉驾被查处,因为会面临各种处罚,精神折磨难免。
“酒驾醉驾”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贷款、消费或受限制。公安机关将与市政府征信管理部门对接,及时转递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人信息及处罚数据,纳入个人信用记录,形成联合惩戒机制。
影响申请办理出国签证。醉酒驾驶已经被列入刑法,会给当事人留下案底,因此会影响政审的通过。而办理移民签证,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否则拒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