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故事拾遗③|陈乐琴《愁城十二景》四屏
东莞+ 2022-06-01 19:35:11

《愁城十二景》四屏于1922年由沙井龙津居士陈乐琴所创作,一共十二幅画面,描绘的是太原的一个富家子弟沾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后,家境由富到贫,最后沦落成乞丐的悲惨画面,反映出鸦片给吸食者带来的危害,以此警戒世人,唤醒烟片成瘾者早日脱离毒海。

在《愁城十二景》中,第一幅“迷途初步”,讲述的是太原一个富家公子,初尝鸦片烟后沉迷上瘾;第二幅“贻父母忧”,在鸦片烟馆流连忘返,年迈父母劝说无果;第三幅“兴尽悲来”,与烟友在烟馆吸食鸦片,纵情声色,吞云吐雾之间散尽家财;第四幅“痴成产败”,变卖家产田地只为筹集银钱吸食鸦片,昔日富家公子彻底沦落为瘾君子;第五幅“置若罔闻”,妻子以泪洗脸,苦苦相劝,但烟瘾犯了,六亲不认;第六幅“积怒生愤”,妻子愤怒,举刀破烟枪,企图让烟瘾丈夫回心转意;第七幅“甚于饥渴”,家境落魄,饱受鸦片烟毒摧残,形容枯槁,不复往日体面。第八幅“妻号子哭”,妻子儿女忍饥挨饿,终日哭啼,家中如同人间地狱。最后四幅,“空如悬磐”“自贻伊感”“无以为家”“究竟如斯”,讲述的是这位富家子弟的悲惨结局,从前锦衣玉食,如今家徒四壁,穷困潦倒,烟瘾犯时,不惜乞讨烟钱,最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愁城十二景》四屏反应的仅仅是当时众多鸦片吸食者中的一位,社会上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19世纪初,吸食鸦片的一般是殷实富有之家,到19世纪30年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甚至妇女儿童也未能幸免,沿海地区尤其严重。鸦片吸食上瘾后,绝大多数烟民难以戒烟,犯瘾时眼泪鼻涕直流,哈欠不断,浑身瘫软如泥,有气无力,面黄肌瘦,精神萎靡。为了获取烟钱,鸦片吸食者往往会不择手段,从变卖家产到卖妻卖儿、抢劫偷盗,无所不为。

吸食鸦片除了毒害身心、破坏个人及家庭幸福之外,还威胁社会安定,加剧国家财政危机。在近代中国,鸦片烟毒祸害已经成为危及整个社会及国家统治,乃至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

文字:鸦片战争博物馆 图片:鸦片战争博物馆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