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说起端午,除了吃粽子,厚街人更加关注的是桥头舞旱龙和涌口赛龙舟两个节庆活动。笔者获悉,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这两个传统民俗活动将停办,但传承弘扬之路依然呈现出“勃勃生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遥想端午节当天,白天涌口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晚上桥头村民自发组织舞旱龙,以木制的“龙头”上香祈福,用树枝代替“龙身”,齐声高喊“扬去、扬去……”祈福,成为厚街传统文化独特风景。
厚街文脉流长、底蕴深厚,传统民俗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已经深深烙印在群众的心里。虽然端午民俗活动按下“暂停键”,但端午文化传承并未止步——涌口会在端午节前,选吉日举办“龙舟下水仪式”,上岸后免费给村民派发龙船饼,寓意风调雨顺,万事顺意;桥头在端午节当天,将木龙头从祠堂“请”出,在土地庙做简单祭拜仪式,再请回祠堂。
厚街人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和弘扬传承着端午民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庆祝节日、村民相聚狂欢和维系村情感的文化嘉年华,还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结合,日益融入时代、走进生活,赋彩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厚街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通过盘活旧祠堂、建立村史馆,让更多的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助力,舞旱龙、赛龙舟等民俗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盛情绽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涌口社区创建特色精品村围绕“东莞旧八景”之一的海月岩以及独有的“龙舟”文化特色,打造成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桥头社区在创建特色精品村以“旱龙故里,龙舞桥头”为主题,将融入舞旱龙元素,传承舞旱龙文化,新增舞旱龙元素的路灯,更换龙元素护栏等舞旱龙元素,并将“活化”祠堂,将其打造成为村史馆,孩子学习舞旱龙等传统文化知识,让非遗文化弘扬传承出新出彩。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旱龙”活动,经过800年传承发展,正散发着新时代魅力。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传承、创新与活化利用厚街独特的端午民俗文化,让它们更好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服务当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脉更加绵长,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增进家国情怀。(涂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