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上午,可园博物馆后花园中,端午节的喜庆气氛浓浓,15组6周岁以上的少年儿童及家长在可园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赏可园风光,诵读与端午有关的诗词,体验包粽子、制香包等端午民俗,其乐融融。
原来,端午节将至之时,可园博物馆又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当天举行的便是今年的端午节主题活动——“知节俗·情浓端午”文化体验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在亲子互动中体验传统节日魅力
东莞可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与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可园占地约2204平方米,临湖、近路、傍江,自然风光幽雅。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紧凑、虚实得体。厅堂室舍、廊榭房轩、亭台悬阁糅合天成,极尽园趣。可园主人张敬修以武将之姿起家、以文人之风行世,“将骨文心”的特质在可园建筑风格中亦可窥探一斑。一是由他自撰的《可楼记》云:“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可见其以“幽”与“览”为造园匠意。二是在建造手法上,运用传统民居、庄寨、园林,把雅集会客、瞭望防卫、休憩游览等功能统筹兼顾,营造了可园别出心裁的独特个性。
近年来,可园博物馆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充分挖掘可园独有特色,创新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可园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发生地和碰撞地,让市民和外来游客在移步换景的游览中,享受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感受莞邑文化的厚重与包容。本次活动活动以亲子家庭为对象,以经典诵读、节庆民俗体验、互动教学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旨在营造文明、欢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让少年儿童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参与体验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强亲子互动及情感交流。


参与可园节日活动一举多得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物,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古建筑园林的“厅堂轩院、亭台廊榭,湖山桥树”是人类历史文脉的符号与延续,可园亦然。作为可园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机构——可园博物馆更是集文物保护与收藏、研究与展示、学术与交流、文化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展示可园古建筑本体、可园主人张敬修生平、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特色、“岭南画派”创始人居巢、居廉与可园的关系及脉络传承等的专题性博物馆。它一方面,将可园建筑特色、文化传统与重要节假日等结合,积极借用社会力量,共同打造融情于景、沉浸式体验的传统文化活动。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细化服务,创新文化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活动中,参与人员先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欣赏可园风光,了解可园的建筑之美和文化之美,逐步融入传统时光,融入节日的氛围中。随后,便是诵读与端午有关的诗词,体验包粽子、制香包等端午民俗等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给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带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节日体验和记忆。
“可园博物馆非常注重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还紧抓社会教育功能,坚持从娃娃抓起,打造了‘可园杯’市青少年书画大赛、‘可园故事进校园’‘学国学品国粹——可园小学士’等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市民欢迎。”一个参与本次活动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可园附近,是可园迷,经常报名参加可园的活动,因为可园保护得很好,一砖一瓦都能品出历史韵味。“在这里不仅可以细细品味岭南园林很别致也很有特色的美景,也能充分享受历史文化熏陶,感受莞邑文化的厚重与包容。参加可园的活动,总是能一举多得,希望可园的活动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