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故事|两年换5副老花镜,50岁阿姨误把“白内障”当“老花眼”
i东莞 2022-05-28 16:24:30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接诊了一位“白内障”女性患者。刘女士今年50岁,她于2年前发现视力模糊的问题,但一直以为是“老花眼”没太在意,仅2年时间就换了5副老花镜,直到无法忍受了才到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白内障”。

医生提醒,中老年人视力下降、看不清常常被误认为是老花眼而耽误了治疗,建议遇到视力模糊、下降,及时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诊断,切莫拖延。

▲医生为刘女士检查眼睛

2年配了5副眼镜仍然看不清

今年50岁的刘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时在家喜欢刺十字绣。据其讲述,她年轻时视力一直很好,直到2年前出现视力模糊的问题,以为是人老眼花,配了副老花镜了事。不料今年双眼视力再度下降,甚至看不清说明书、十字绣的格子等。

“平时买了家用电器不会使用,都是让女儿看了说明书之后读出来给我听,近来十字绣手工也做不了了……”刘女士认为视力下降一定是老花度数加深了,于是重新配眼镜,过段时间眼镜度数“不够用”又再重新配,不知不觉就配了5副眼镜。每次家人劝她去医院检查,刘女士总是拒绝,“眼花随便去眼镜店配个老花眼镜就好,没必要去医院浪费钱”。

▲刘女士配的5副老花眼镜

检查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

在女儿苦苦劝说下,5月中旬,刘女士来到东莞爱尔医院检查,原本想着专科检查后再配一副合适她的眼镜。

结果,经白内障专科主任谭泳昌检查,发现刘女士的双眼根本不是老花眼,而是患上了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且达到了膨胀期,建议其尽快手术。

鉴于刘女士患有白内障及散光300度,且考虑其正处中年的用眼需求,谭泳昌建议其选择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在解决患者白内障问题的同时,还能一并解决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等屈光性视觉问题,加上飞秒激光的辅助,进一步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清晰视力,以及舒适、清晰的视觉质量。

经手术治疗后,刘女士视力由原来的0.3提升到1.0。拿起药物说明书,刘女士不由自主地把说明书上内容读了一遍,“我看清了,之前的重影模糊症状消失了,连老花镜都不需要戴了,早知道这么轻松解决视力问题,早就应该来医院检查!”刘女士激动地笑了。

医生:中老年人视力下降要及时就医

谭泳昌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会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也会降低,导致调节能力减退,引起近距离视物困难。白内障与老花眼的症状相似,但其原理却不同。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除了常见的视物模糊,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出现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等症状,严重的白内障还会引起眼部并发症,如青光眼等。

40岁以上人群视力模糊,可能出现了老花眼,配一副相应度数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如果视物模糊是看近和看远都不清楚,频繁更换老花镜仍看不清楚,且年龄是大于50岁,应当注意排除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

谭泳昌提醒,中老年人视力下降、看不清常常被误认为是老花眼而耽误了治疗,建议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诊断。如果已确诊白内障,当视力下降程度小、对视觉质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观察,定期眼部检查;如果视力逐渐下降,对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排除其它眼病的可能,可果断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文字:冯静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