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工作室|从“最牛”企业榜单看东莞新动能
政知工作室
2022-05-24 15:44:51

2月21日上午,东莞市2021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召开,东莞最牛的企业名单也随之公布——2021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企业、2021年度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前20名企业、2021年度东莞市主营业务收入前20名企业、2021年度东莞市效益贡献企业等名单出炉。

这是东莞企业的高光时刻。今年榜单有哪些变化?哪些企业成为了“黑马”?榜单反映了东莞经济哪些发展方向?政知君观察发现,东莞近年来通过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赋能,产业韧劲得到提升,新业态加速涌现,新动能加快成长,发展后劲值得期待。

规模效益:

步步高系重回规模效益榜单第一名

先来看规模效益成长性企业排名。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步步高系、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这完全颠覆了去年的排名。

其中,时隔一年,步步高系重回榜单,并且跃居第一名。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vivo、OPPO智能手机份额遥遥领先,牢牢占据行业前两名的位置。出货量分别达71.5百万台和68.7百万台,市场份额各占据21%,不分上下。

2021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甚至不少外贸企业出现“一箱难求”局面,为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带来了利好。该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系列产品的生产、制造及相关物流装备服务。据黄埔海关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黄埔海关监管出口集装箱25.05万标箱、货值6.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3%、537%。而在去年7月,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集装箱生产基地二期生产线建造完成并投入生产。

而在全球外贸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台资企业生存艰难,在此背景下,台达电子的表现令人意外,今年位居榜单第三。台达电子是苹果供应商,在中国大陆共设有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四个主要生产基地。“全球每两台服务器和pc电脑中,就有一台使用台达电源”,形容的正是台达电子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如今,这家东莞老牌台资企业,已经从单纯供应产品到输出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从制造业向生产型服务业突围转型。

规模效益榜单中有三家造纸企业上榜,分别是玖龙纸业(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建晖纸业有限公司、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是唯一一个超过3家企业上榜的行业。但与去年的榜单相比,上榜的造纸企业少了一半——从6家减为3家。

东莞是广东省造纸重镇,造纸产能又以中堂镇居多,其产能占全省造纸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规模效益上榜企业的减少,说明在去年纸价上涨大背景下,东莞的造纸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公开报道来看,多家东莞造纸企业上调了出货价格,也有企业通过自身转型升级(例如通过收购原浆厂、开设纸板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熬过了行业寒冬。

榜单新面孔方面,出现了几家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企业。例如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和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次上榜。这两家企业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了力量。大环境的利好,叠加自身过硬的实力,这两家企业近年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例如,菲鹏生物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布局,近年来经营业绩增长迅速,并于今年启动了IPO,冲刺资本市场。根据IPO招股书披露,菲鹏生物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2.21亿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1亿元;净利润从2018年的2460.28万元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为7.19亿元。而巨正源是口罩的“心脏”熔喷布的核心制作原料——聚丙烯的生产商。2021年,巨正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来自聚丙烯产品的产销增加。

▲风景秀丽的松山湖华为三丫坡

出口总额排名:

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成榜单新力军

出口总额排名方面,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和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位置与去年互调了位置。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重回榜单第三名(去年是第四名)。

2020年,东莞进出口总额下降3.8%,间接导致GDP止步于9000多亿元,未能如期进入万亿俱乐部,成为心头痛。2021年,东莞外贸奋起直追,2021年1月增速止跌回升,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5万亿元,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6%,总量排名全省第2。为什么东莞外贸能够逆袭?从公布的出口前20强榜单可看出,东莞外贸培育了新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

从榜单中可看出,今年出口前20强新增了许多新鲜的面孔,也成为东莞出口的一批新力军。例如东莞市易通致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亿安仓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东莞联易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橙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兆丰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阿里巴巴一达通企业服务(东莞)有限公司等。

单从企业名单来看,这些新增的出口“明星”企业大多聚集在电商(含跨境电商)和物流(含保税物流)行业。在去年东莞培育的外贸新业态中,首先“出圈”的是东莞跨境电商。2021年全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730亿元,同比增长91.8%,其总额和增速均为全省第一。一批跨境电商项目也加速落地东莞:菜鸟网络大进口华南(东莞)区域中心、国家智慧物流骨干网华南核心节点、阿里巴巴跨境零售出口全球服务中心项目等。

而东莞保税物流增长也为东莞外贸增添了后劲。2021年1-11月,全市保税物流进出口2980.6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市进出口比例提升到21.4%。广东亿安仓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去年保税物流进出口实现413.2亿元,增长74%。

此外,出口前20强里还包括许多台资企业的面孔。例如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等。说明在全球外贸形势不明朗的2021年,东莞作为台资企业最集中的地区,台企在此运营良好。

▲麻涌镇玖龙纸业

主营业务:

前5强两年没变

主营业务前20强中,排名前5名的企业依然是步步高系、华为系、玖龙环球(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京东利昇贸易有限公司。两年来榜单都没变,说明东莞工业基本盘扎实稳定。

步步高系、华为系、玖龙企业为东莞人熟知。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与智能手机制造相关,由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兴建,主要从事智通手机、平板电脑产品的生产。东莞京东利昇贸易有限公司位于麻涌,是京东系企业,这家企业颇为神秘,网上公开信息不多。

不仅是前5名,记者梳理发现,主营业务的榜单中,以“老面孔”居多。例如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东莞创机电业制品有限公司、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等东莞知名企业,常年稳居榜单中,所占位置也只是微调。

当然,也有代表新动能、新业态的新鲜血液的强力补充。例如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三年来首次上榜。以诺通讯是福建上市公司福日电子的孙公司,随着5G通信逐步商业应用,以诺通讯近年增资扩产,其终端智能制造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项目完成以后预计每年手机生产量大概2400万部。

而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落子松山湖,年产值从2013年的不足400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19亿元,到了2021年,东莞记忆存储的年产值已达130亿元,成绩斐然,令人惊叹。其母公司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曾连续20年蝉联中国内存市场第一的科技型龙头企业。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隶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香港,下辖子公司分别在东莞市和宁德市。主要为全球顶尖的消费电子产品品牌提供锂离子电池,是全球五大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之一。新能德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发展势头向好,去年订单量有所提升。

▲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做实验

新动能持续壮大

新活力不断增强

可以说,通过“最牛”企业榜单观察得到,东莞在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稳扎稳打,新动能持续壮大,新活力不断增强。

从全市层面来看,东莞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赋能,规上工业企业达1.1万多家,排名全省第二;工业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投的比重均排名全省第一。松山湖科学城稳步建设,一大批大科学装置、高层次科研平台加快集聚,R&D占比排名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各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市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全市纳税超亿元企业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27家,平均纳税额上升了15.1%;出口排名前20的企业出口总额比2020年增长4.8%。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47%建有自主研发机构,全市超过90%的研发支出来自企业,有力支撑了全市科技创新大局。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东莞也迎来了“双万”新起点上的开局之年。年初,东莞召开了市党代会,确立了“双万”“双聚焦”“双实现”的奋斗目标,并召开市委全会和市“两会”,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新的一年,东莞提出要全力培育新动能,增强发展后劲。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塑造更多比较优势。要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加快建设,聚焦关键领域推进技术攻关,加大力度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打响“是人才、进莞来”号角,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水平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首开区”,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以更大力度抓好产业链招商,精心筹备好全球产业招商大会,更加主动地到长三角、京津冀等先进地区开展多元化招商。

新的一年,东莞要全力助企撑企,激发市场活力。东莞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站在“双万”新起点,东莞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民营经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东莞将一如既往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对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给予帮助,对中小微企业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扶持政策。东莞将落细落实中央、省、市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面夯实生产要素保障,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东莞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企业监管、融资等方面创造更加公平的政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提振企业家扎根发展信心。

如果说通过今年的企业榜单感受到新动能、新业态正加速涌现,那么对于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站在“双万”新起点的东莞来说,我们有理由对于明年榜单的成色和质量充满新的期待。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李金健 实习生 古若卉 图片:程永强 郑志波 郑家雄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