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治①丨建设“粤心安”,用心用情撑起心理健康伞
i东莞 2022-05-13 18:39:41

开栏语

近年来,横沥以项目为抓手,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善治,探索出了一批具有横沥特色的社会治理实践创新经验。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聚焦2021年度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项目,推出“沥治”系列报道,解码横沥市域社会治理。

“音乐、暗示、放松、宣泄……这些心理调节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心结’,我会一个个教你,让我们一起扫掉情绪阴霾!”每周三下午,“心晴小屋”的心理咨询师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来访群众缓解焦虑、解决困难、走出阴霾。

“心晴小屋”是横沥镇“粤心安”心理服务项目的其中一项,通过个案跟进服务,为有需要的市民群众撑起心理“保护伞”。这背后,是横沥镇融合多元力量,构建镇村两级“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创新的缩影之一。

日前,“粤心安”心理服务项目入选为横沥镇2021年度社会治理优秀案例。为此,记者深入一线探寻该项目在创新服务模式、服务社会大众上的探索与经验。

心理疏导筑起“心灵港湾”

私密的咨询室、摆着沙盘道具的心理测量室……走进位于横沥镇协同创新园的“心晴小屋”,屋内摆放了暖色系沙发和抱枕,墙上有简笔画、爱心贴纸等装饰,房间四处可见活力盎然的小盆栽点缀增色,置身其中便感觉静谧温馨、轻松自在。

近年来,因受疫情和经济多重影响,心理“亚健康”问题愈加突出。“心晴小屋”由此应运而生。横沥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周淑轩介绍,横沥组建了一支“阳光心使”团队,每周三下午,心理咨询师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员舒缓焦虑,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构筑起缓解心理压力的温馨“港湾”。

推开这扇屋门的,有不少困境中濒临崩溃的人。去年秋天,一位男子因为和妻子感情生变,意欲轻生。横沥镇综合治理办接到求助电话后,联动妇联和警务室,开展座谈研判会,确定介入思路。对当事人展开十余次心理咨询后,男子的情况有所好转。随后,妇联、社工、横沥镇综合治理中心继续跟进情况,开展回访工作。

“一般情况下,项目为每位市民提供限定5次的免费公益咨询服务,对于问题程度为‘严重’和‘危急’的个案,实行重点关注和跟进服务,并视个案发展情况提供延长性公益免费咨询。”心理咨询师崔萑告诉记者,对于突急的即时性个案,实行顾问式即时支援性咨询,即时应对突急个案的咨询需求。对于超出本平台服务范畴或技术的个案,实行转介和协作服务,为个案寻求更合适的服务渠道。

据统计,2020年8月以来,项目共开展心理咨询服务232次,心理危机干预55个,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建档106个,心理健康宣传教育61次,成为求助者妥善舒缓心理压力、走出负面情绪的服务平台。

推进心理关怀服务向纵深发展

心理关怀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必须搭建着眼于“短期成效+长远受益”相结合的工作架构,让更多心理健康维护服务“直通”村(社区)和群众家门口,既解决迫切的心理健康问题,又要创造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心理支持空间。

为了加强实体化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横沥通过“企业-村居-学校”三位一体的阵地建设,搭建“心晴小屋”心理咨询室、沙盘室“一对一”实体服务打造市民“身边的关爱中心”,打通实体化运行“微循环”,以“心治”促“心安”,进一步夯实辖区和谐稳定根基,全力打好社会心理保卫战。

周淑轩表示,“粤心安”心理服务项目联动平安法治社工项目组、公益导师、公益学院志愿服务队等体系服务资源,通过联合服务、资源互享、搭建转介渠道等方式扩大实体化心理健康平台的影响。

与此同时,把心理健康宣传和平安工作相结合,针对有心理服务需求的人员提供系统化的跟进和转介服务。通过搭建“企业-村居-学校”三位一体的阵地,以点带面,多元介入,联合铺设横沥镇心理健康平安网络,将更多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带到群众身边。其中,与村(社区)、工业园区合作共建22个分站点,有效夯实村居心理健康工作阵地。

另外,如何让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到位?项目组选择了“线上微课+线下趣味心理沙龙”的方式,以更精准的话题、更接地气的参与,促进全民关注心理健康的知识。

接下来,该项目有意整合稻香集团“一元爱心善款”资金,联合益企啡吧平台,定向为镇内罕见病、通过心理平台咨询来访严重患者、镇内精神病患者送上一份“舒心”礼包。“舒心花园和舒心包在早期切入,提前干预,靠前引导,相信一定能够达到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从心理引导上助力社会稳定和谐的功效。”周淑轩介绍说。

文字:袁健斌 通讯员 邓明敏 图片:横沥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