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以“三来一补”起家,对外开放是东莞最鲜明的底色和最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外贸一直都是东莞经济的底盘和最基本的色调,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年进出口额超1.5万亿元、“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等标签,一直是东莞作为“外贸大市”的佐证。时至今日,东莞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国城市外贸总量前五名。
然而,当人们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来料加工、借船出海”时,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东莞企业在市场上已“危中寻机”。而东莞也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积极引用外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并加快向“外贸强市”转变。
我们梳理了近几十年的外贸数据发现,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东莞“外贸强市”地位更稳固。

从鱼米之乡到出口大市,“东莞制造”卖向全球
东莞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而且毗邻港澳,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之前,东莞的出口商品以烟花爆竹为主,其次是水草(草织品)、干鲜果菜、活猪等农副土特产。
1978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东莞,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拉开了东莞千帆竞逐的制造大潮,种下了“东莞制造”的根与魂。
那一年,家住东莞虎门的小东还是个农民伯伯的孩子,全家的收来自农田。可自太平手袋厂进来以后,小东全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村民们纷纷洗脚上田,变成工人。就在当年,东莞外贸出口总额3938万美元,但第二年(1979年)外贸出口总额就达到5382万美元。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循环的角度来看,东莞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规模、贸易方式、外贸主体、外贸商品结构、外贸出口市场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1979年后,东莞逐步与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欧美等近百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出口额从1979年外贸出口总额的5382万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171.6亿美元,年均增长31.87%。至2002年,东莞市出口总值连续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仅次于深圳、上海。
2010年,东莞市外贸出口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出口695.98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286.69亿美元,增长70%;比2000年增加524.39亿美元,增长3倍;比1979年增加695.44亿美元,增长1288倍。
2015年,东莞全年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1037.1亿美元)。之后每年稳定增长,至2020年,达到1195.3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东莞货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全球。
外贸总额居全国前列,稳居全省第二位
1995年开始,东莞每年的进口数据纳入官方统计。加上进口数据来看,东莞外贸更是一年一个台阶——从1990年到1995年,东莞外贸进出口增长了近15倍;从2000年开始,数据更是每年递增——3百亿、4百亿、5百亿到千亿美元,东莞间隔时间仅为一年。2007年,东莞外贸进出口首次破千亿美元。
近几年来,东莞逐渐成为全国外贸风向标。时间来到2015年,当年的东莞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407.8亿元(当年起主管部门对外发布的进出口相关数据采用人民币口径),增长4.2%。而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总比下降8%——无论是五年前,还是今天,在全国乃至全球外贸形势严峻之时,东莞外贸仍然体现与生俱来的韧性。
特别是在2020年全年下降的基础上,东莞外贸在2021年开年便奋起直追。至2021年末,外贸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较2019年增长10.2%,总量排名全省第2。从全国和全省情况看,东莞去年的进出口总值分别占同期全国、全省的3.9%和18.4%,规模继续稳居广东省第二位。
如果把时间压缩成五年来看,更能看出东莞外贸的不容易——“十三五”期间,东莞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490.6亿美元,高于“十二五”时24.4%,年均增长2.8%;外贸出口总额5679.5亿美元。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进出口总量稳居全国第五,出口总量稳居全国第四。
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强市地位更稳固
数据是冰冷的,数据背后可看出东莞外贸哪些特性?近几年,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东莞这座外贸城市的气质悄悄在转变——东莞,原来不仅仅是“世界工厂”。
针对企业自主性根植性不强以及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东莞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迈进。
如今,以“三来一补”起家的东莞外贸,已经逐渐撕掉“代工”城市的标签——数据显示,全市外贸依存度从2015年的165.7%下降到2020年的137.9%,下降27.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不再是占领“老大”位置,含金量更高的一般贸易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例由31.0%提升至44.9%,成为了东莞贸易模式的主流模式。
此外,东莞还在逆境中培育了“新市场”。“十三五”期间,东莞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由167.3亿美元提升至335.3亿美元,增长100.4%;对东盟国家出口由91.9亿美元提升至163.7亿美元,增长78.1%。
还令许多人惊喜的是,过去习惯做外贸出口的外资企业,也积极融入“双循环”,不少外资企业老板还纷纷做起了直播带货……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额由3356.3亿元提升至4996.4亿元,增长45.2%。
紧抓机遇,争立潮头,东莞外贸从“搭便车”到“创新路”,实现“华丽转身”。我们记录的仅仅是东莞外贸旅程中一个逗号,在未来的道路上,“东莞奇迹”将排除艰险,以新的面貌为中国书写一个更大的惊叹号!
【相关新闻】
为全国探路,东莞外贸输出“东莞经验”
比数据增长更难得的是,东莞还为全国外贸贡献了许多宝贵经验,是国家外贸多个领域的试点城市。
2016年,东莞成功承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2018年顺利完成任务得到国家高度肯定,还创造了一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东莞经验”,经验总数位居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第一。此外,东莞先后获批虎门港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为全市外贸新业态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何东莞能成为全国试点?这与东莞敢为人先的先天基因有关。多年来,东莞敢于先行先试的举动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以跨境电商的探索为例,从一纸空白、摸着石头过河起步,东莞创造了全国跨境电商领域多个“第一”:“全国第一票”跨境电商货物通关、全国首笔以9610申报跨境电商出口退税、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全年,全年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730亿元,同比增长91.8%,其总额和增速均为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