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护士的工作简单而又琐碎,重复而又乏味。他们用对生命的热爱,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用坚定的目光,给了患者祛除病魔的信心;用精湛的护理,拂去病人术后的伤痛;用逆行的脚步,守护百姓生命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并践行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今年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东莞日报社推出“国际护士节致敬白衣天使”系列报道,走近身边的“南丁格尔”,倾听发生在她们身上的温暖故事,致敬这群默默奋斗在医疗一线的“白衣天使”。
警铃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对东莞市厚街医院120急救护士胡文彩来说,一听到警铃声,就会本能地拿着出车命令单快速浏览后,和医生一起飞奔上救护车。
伴随着急促的警铃,救护车极速飞驰,呼啸着赶往现场。这是与时间的赛跑,与死神的赛跑。这样的赛跑,胡文彩已经进行了20年。她说:“每一次出车,都是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抢人’,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一个班最多时候出车急救次数近15趟
胡文彩1998年毕业后,成为一名内科护士。2002年正式成为东莞市厚街医院的一名120急救护士,开始了与“死神”赛跑的征程。
“急救护士的工作并不容易,熬夜待命、抢救重患、直面生死……是‘家常便饭’。”胡文彩说,随机性强、病人病情复杂严重、突发事件多,让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性。
胡文彩告诉记者,“120”是患者的生命热线,是重要的“生命通道”,所接到的每一次警铃都是一道救命的“指令”。
“与其他医护不同,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战场,警铃一响,我们就要在三分钟内出发。”胡文彩说,在狭小的医疗舱内迎接生命,在疾驰的救护车上紧急抢救,只是120急救护士工作的一部分。
在胡文彩看来,120急救是生死时速接力赛跑的第一棒,起跑很关键,决定患者是否能够及时地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尤其是在急救情况下,时间对患者来说更加珍贵。为了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不得不在飞速行驶的急救车内为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危急性,让胡文彩时刻吊着一颗心。“晚上值班的时候,竖直耳朵,紧盯手机和电脑,不敢合一下眼。”胡文彩说,120急救一天24小时运转,平均每个班要出8趟车,她最多的时候出车急救15趟。这意味着她刚刚停下来就接到急救指令,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甚至连吃饭都要分几次才能,“想不到我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坚持20年。”
除夕夜上演“生死急救”
20年的120急救经历,胡文彩见过太多危急重病,但今年春节的一场“生死急救”,让她至今仍觉惊险。
1月31日,除夕之夜,万家灯火。晚上22:35,在完成第13趟出车任务后,胡文彩打开爱人早已送来的盒饭,还没吃上几口,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起。
胡文彩快速浏览出车命令单后,和医生一起飞奔上了救护车。在车上,她又仔细查看出车命令单,提示一名36岁男性,自发右侧胸部撕裂样疼痛。
胡文彩深知急性胸痛意味着什么,这注定又是一场分秒必争、凶险万分的历程。她提高警惕,再一次检查救护车上各种急救仪器设备、药品等完好性,准备着一场战斗。
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胡文彩回忆,患者神情特别紧张痛苦,她立即查看患者病史并测量生命体征、复查心电图。由于情况危急,她将患者情况第一时间传输给院内集结等待的专家团队。
通过评估,患者情况不容乐观,心脏功能恶化,随时有室颤停搏的可能。为确保转运途中能够及时处置,胡文彩仔细检查患者静脉通路的畅通与固定,确保生命通路顺畅。
然而,在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时,死神突然靠近。胡文彩发现患者心率的变化,她立即报告:“患者心电波形显示室颤。”医生立即下达医嘱:“能量120J,双向波准备除颤。”
胡文彩熟练地调整好除颤仪参数后,医生立即对患者除颤。由于除颤及时,患者心律恢复了窦性心律,暂时转危为安。
但胡文彩不敢有丝毫大意,她知道与死神的拼抢还远没有结束。一路上,她尽量减少患者的颠簸和震荡,直到患者安全到达医院,早已等待的专家团队顺利完成手术,她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样的场景只是胡文彩工作的缩影。她说,作为一名120急救护士,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生死时速,虽然急诊工作又苦又累,但每次将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时,便会觉得这项工作更有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