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铁路穿村而过,铁路沿线的相牛文化公园如火如荼建设中;精美的墙绘与茂盛的绿植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图景;整齐规划的“四小园”装点着每个角落,鸟语花香的张坑公园为村庄增添了一丝宁静悠闲的气息……近几年,横沥张坑村“颜值”不断提升,旧貌换新颜。而这一切,得益于“铺天盖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村里变化挺大的,房前屋后的废品、杂物堆不见了,环境好了,咱们村民脸上有光了。”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一位村民自豪地说道。事实上,此前的张坑村还是一个破旧、脏乱的小村庄,隧道雨天积水,门前屋后杂物堆放,闲置地杂草丛生。这些让村干部和村民闹心的事情终究要解决。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攻坚的号角吹响,张坑村通过升级村道小巷、旧村改造、打造“四小园”等一系列提“颜值”建设,成功创建“精细化管理示范村”“市特色精品示范村”等。人居环境整治“洁净美”换来村民们一串串欢声笑语。
■张坑村通过升级村道小巷、打造“四小园”等,人居环境实现“洁净美”
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乡村“颜值”
“旧围存在垃圾。”“求雨岭大街已经清理干净。”“桂湖公园清理完毕。”……每天上午10点前,张坑村党总支副书记张镇林的微信已经响个不停,不停有工作人员将环境整治照片发在“张坑洁净城市督导群”。一条条整治信息背后,是张坑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力建设美丽幸福乡村的信心与决心。
走在张坑村的村道上,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旧村小巷里的石板路平整洁净,拐角处的街头小景绿意盎然,依山傍水的张坑公园不时有两三村民闲庭信步……这些让人迷醉的乡村风光,背后是张坑村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全体村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集体共识。
环境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以前杂草丛生、垃圾堆放的现象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小花园、小公园。”说起村里的变化,吴小姐赞不绝口,“晚餐后一家人出来散步,也是一种幸福。”
“以前我们羡慕别的村,现在他们羡慕我们村——这些年变化真大。”村民张先生一脸自豪。他表示,明渠变暗渠、垃圾卫生死角成花园、居民实现“田园梦”,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发力,张坑村不再是之前的破旧小村落。
美丽环境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时时美”“处处美”?张坑村为此积极行动。为了引导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村干部和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环境整治的践行者、文明新风的宣传者,率先垂范,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全村力量,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张镇林介绍,张坑村还制定了“路长制”“巷长制”“所(站)长制”的管护机制,把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与村民群众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为每户家庭配置垃圾分类收集桶,动员村民群众共同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近年来,张坑村在完成村道小巷升级、旧村改造等20多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市特色精品示范村”二期工程的“四小园”、相牛文化景观提升等多项工程建设,提升美丽乡村成色,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张坑。
“四小园”
圆村民田园梦
“人居环境整治的难题在于思想的改变。”旧时,村民习惯用房屋来确定土地所有权,在宅基地上搭建简易的房子、猪栏、牛栏等作为“主权”宣告,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房子以及猪栏等年久失修,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甚至倒塌,很多宅基地上还堆放了木柴、建筑材料等杂物,严重影响旧村的面貌形象。
如何让这些角落既美观又能让村民接受呢?看到有些村民在犄角旮旯处种着的蔬菜,张坑村的村干部自有主意。
“我们决定对旧村倒塌的旧猪栏、牛栏等建筑进行拆除清理,分别在‘鬼乸园’建设一个小菜园,在张坑公园铁路旁入口建设一个小花园。”张镇林告诉记者,为征得村民同意,第一件事情是与村民协商。工作人员到现场对村民原有的猪栏、牛栏等位置进行丈量面积、登记备案,画好“红线图”,与村民签订改造协议书,明确土地所有权。
村民满意了,幸福感自然而来,环境整治工作也顺利推动。
目前,张坑旧村“四小园”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6月底完工。建成后的小菜园和小花园将返还给村民,用于种植蔬菜、休闲娱乐等。随着“四小园”建设工程的陆续推进,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而且环境卫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双提升”的良好局面。
“你看,这块是闲置的宅基地,村委会整修好之后,我就在这里种了一些瓜果蔬菜,实现自己的‘田园梦’。”村民张大爷指着一块种满蔬菜的土地说道。原来,他是“四小园”的第一批受益村民,菜地刚整修好不久,他就迫不及待地种上了瓜果蔬菜。
只见小菜园里整齐地排列着一垄垄农作物,鲜嫩的菜心、蔓延的瓜苗、摇曳的黄花,将来还有累累的果实,小菜园里将呈现出丰收景象。“下一步,我打算看看还有没有空地,再种植一些水果,送给大家吃,享受自足自得的乐趣。”张大爷说。
除了推进建设“四小园”,张坑村积极回应村民反映的明渠存在异味、滋生蚊虫等问题,对旧村内巷道进行明渠改暗渠、铺设排水管道、硬底化升级等一系列改造。现今,旧村的道路平坦了,村民走路更加舒畅,纷纷为此点赞。
■美“沥”之谈
张坑村党总支书记张锦亮:
打造“小而美”相牛故里
记者:近年来,贵村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何亮点?
张锦亮:张坑村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作为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加大对房前屋后垃圾杂物、道路村巷、空地危房等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道路升级、旧村改造等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张坑村坚持一条路干到底,把每月10日定为“洁净城市”活动日,积极动员全村参与,全面整治村内卫生黑点,务求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方面,提升张坑村的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围绕“相牛文化”主题,对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乡村景观小品等进行元素打造,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让“相牛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全力打造“相遇美好相牛故里”文化品牌。
记者: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贵村取得了什么成效?
张锦亮:2019年,张坑村全面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洁净城市”试点村,并成功创建“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在2020年4月的市级“洁净指数测评”以及2021年6月的“洁净东莞指数测评”中,张坑村都列于“红榜村”名单中。
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信心倍增。随着村子环境越来越美,反哺了厂房、出租屋、铺位的出租率,租金持续上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