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电子阅读器Kindle曾经发布过一则经典的广告文案:读书的人,脸上有光。该广告词形象生动,也契合了当下的阅读形态——电子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较为普遍的阅读习惯了。
是的,随着互联网的流行,移动科技的发展,当当、京东、抖音等网上电商平台(网络书店)的出现和竞争,我们获取图书变得更加轻便,人们就越来越倾向于移动端的阅读方式下载电子书,或者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看书。

东莞作为一座以年轻人为主体人群的新兴城市更是如此。比如,早在2015年Kindle就发布过《2015年度Kindle电子书阅读行为报告》,“Kindle付费中文电子书阅读完成率城市榜”中,武汉、东莞、哈尔滨三个二三线城市远超一线城市。“Kindle付费英文电子书阅读完成率城市榜”上榜的城市前五分别是东莞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青岛市……一般来说,付费额度越高完成率就越高。这个数据说明了东莞读者“有始有终”的良好电子阅读习惯。
2021年6月,艾瑞咨询发布了《2021年中国图书市场研究报告》也显示,2020年京东用户量城市排名中,东莞和杭州超越重庆和天津进入前十,东莞排名第九。此外,从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多个电商平台历年发布的国民图书消费报告也显示,东莞图书消费十多年来一直位列全国非直辖市前十,在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占据省内最爱买书城市TOP3位置。其中电子书购买阅读数更是雄霸全国亚军。有意思的是,笔者还在《2016中国城市阅读报告》中看到,73.49%的东莞受访者都把“爱读书”作为择偶条件。可以说,在东莞你不多读点书,找个对象都困难呢!

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推动了整个图书市场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而东莞作为一座外来人口多,年轻人口集聚的新兴活力城市,电子阅读和电子图书消费都表现得非常抢眼。他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书香东莞建设、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数字平台搭建与优化阅读管理相辅相成。阅读习惯的改变是大趋势,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城市的东莞,“春江水暖鸭先知”,主动积极顺应时代趋势,在很早就开始开发适应当下电子阅读时代的精细化服务。比如推广掌上阅读、搭建东莞学习中心网络平台、优化阅读服务管理等一系列数字图书馆建设措施。

据悉,自2003年开通数字图书馆网站以来,东莞图书馆将传统图书馆服务数字化、网络化与数字馆藏有机结合,不断从资源、平台、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资源方面,通过购买和自建不断丰富数字阅读内容,现有30余个数据库可供大众免费使用,提供电子图书约150万种,人文电子期刊4000余种,学术期刊约1万种,论文文献近10000万篇,音视频资源约14万小时,在线试题约30万套,古籍3000余部,书法作品1000余种等资源服务,可以满足普通阅览、研究参考、学习培训、少儿阅读等多种需求;同时自建东莞报道、东莞图库、东莞文库等地方文献数据库;数字平台方面,暨数字图书馆网站之后,不断拓展数字阅读服务方式,陆续推出东莞学习中心网站、东莞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图书馆App、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图书馆)等平台,并持续更新、升级服务全市总分馆用户,先后开通单点登录、一站式检索、信用办证、数字用户在线申请等功能,引入微信支付、支付宝信用借还、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提升区域图书馆整体数字化服务水平。

其他数字服务方面,升级阵地服务设施,改造图书馆二楼电子服务区,开辟创意工作间、录播室、数字教室、移动阅读区、数字展示体验区等;除网络平台外,引入电子书、电子期刊阅读机,VR体验等设备,提供多终端数字阅读服务……直接推动了书香东莞的快速建设。近年来,东莞图书馆数字阅读成绩单一年比一年优秀。2022年2月2日东莞图书馆官微发布最新一期《东莞图书馆数字阅读报告》显示,该馆各个数字平台的服务次数相较往年均有长足的增长,读者对该馆的数字资源和阅读服务的利用率也有明显增长。

回顾互联网以及网络图书商店(电商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你会发现,每当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一些本以稳固的秩序和人们业已习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起初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不适,因此其发展也容易遭受一定的阻力。对此,我们应该以富有前瞻的眼光看待,以富有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努力去适应它、应用它、发展它来为我们服务。对于新事物,年轻人的接受能力较强。东莞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以“海纳百川、厚德务实”为城市精神的城市,有着先天的有优势率先拥抱时代新潮。如今,互联网、电商平台、电子阅读等早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也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城市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已经证明了敢为人先,敢于拥抱新事物的好处。

笔者也算一位爱书的“80”后,成长过程中也基本上经历了互联网和网络书店的出现和发展,从卓越、亚马逊、当当、京东到如今的微信微店和抖音,购书的电子平台不断在变;阅读习惯也从单纯的纸质书到如今的纸电并重,阅读的类型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学、社科类,到如今的文学、社会与网文并重,阅读习惯早已在不知不觉改变;阅读的载体也一样,查阅资料也不再到处找纸质书,更多的是网络搜索和图书馆数字平台下载。这一过程让我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所带来的便利,通过长期的电子阅读和学习,自己也成长了不少,可以说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