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松山湖通湖礼廊二期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公告,项目估算暂定投资1.56亿元,将通过打造2带、7节点的景观构架,呈现5种生活场景,全视角描绘松山湖中心区的都市画卷,打造诗情画意的山水廊道+开放多元的城市空间+人文艺术的创享片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景纽带。
招标公告显示,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沁园路及红棉路(沁园路段:西至控股大厦,红棉路与沁园路交会处,东至万科生活广场,新竹路口;红棉路段:北至中心公园、与礼宾路交叉口,南至北湖桥)。总体实施范围面积约14.5万平方米(最终以立项批复范围为准),绿化率:≥30%。主要建设内容有道路铺装改造、停车规划、原生植物梳理、植物种植、管线改迁、灯光、雕塑小品、城市家具、公交站牌提升、智慧灯杆、智慧过街等。
招标文件介绍,随着东莞城市地位提升,东莞松山湖应以更国际化、开放化和创新性的崭新面貌向世界呈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其环境品质,树立新的示范,新的标杆,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做准备。东莞松山湖道路品质提升事关东莞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事关未来东莞松山湖片区城市改造与提升的走向。此次功能完善项目要全面提升街道环境、交通环境及景观环境,使东莞松山湖道路系统成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活力休闲带,真正成为高端人才停留地。
项目将通过打造2带、7节点的景观构架,呈现5种生活场景,全视角描绘松山湖中心区的都市画卷,打造诗情画意的山水廊道+开放多元的城市空间+人文艺术的创享片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景纽带。
项目设计目标:项目旨在改善中心区公共空间品质,完善片区生活配备,提升中心区城市形象。项目范围串联松山湖TOD、体育馆、居住区、松湖会厅、松科苑、松湖烟雨和文创沟谷等多种功能用地,是松山湖中心区的重要连接带和重要展示界面。项目秉承还湖于市民、还街道空间于民的提升理念,通过打造城市U型街道空间、优化慢行功能的设计方法,提升松山湖片区的景观性质,优化公共空间,提升场地活力,打造宜人街区。
项目设计过程应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现状交通问题、空间环境问题、设施配置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诊断,为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设计必须结合现场实际,切实可行,所做的设计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同时,应遵循思路开阔、方法科学、手段先进等工作原则,充分调研国内外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空间建设先进经验,为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区环境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