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1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十四五”期间,由广东省东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10个区县。7月29日,两市签订了《东莞—铜仁教育东西部协作协议》,制定教育帮扶工作规划,明确了教育协作方向。东莞43名支教教师成为莞铜东西部教育协作的践行者。9个多月以来,43名支教教师正书写着43个动人的故事,他们既温暖自己,又温暖他人,更是温暖着铜仁的教育。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的王长涛老师,是广东省特级教师、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实践导师,《小学语文教学》封面人物,出版著作《小学生作文三十六计》《涛哥讲作文》。
2021年7月,王长涛到铜仁市碧江区支教,挂职担任铜仁市第二十一小学副校长。支教以来,王长涛主要负责学校语文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及教学常规管理等工作。他积极深入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听课、评课200余节;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30余次;先后负责学校课后服务小主持人班、国旗护卫队训练班、涛哥讲作文兴趣班等3个社团的教学工作;每个周末还要为40多名教师点评随笔写作……王长涛老师的支教工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忙”。
缘起:榜样的力量

王长涛的支教梦缘自2004年。那一年,他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山东老乡徐本禹老师到贵州支教,并成为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那段催人泪下的颁奖词,他至今记忆犹新: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那一年,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就在那一刻,王长涛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有一天我也要成为这样的老师!”
终于,机会来了。2021年7月1日,南城阳光第二小学罗慧玲校长在行政会上说要落实“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支教工作,动员教师积极报名。王长涛马上说:“我报名!”罗校长用诧异的眼神望着王长涛:“你怎么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你刚刚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而且还是东莞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还想让你多带带我们学校的年轻教师呢!”于是,王长涛就讲起了17年前的那个支教梦,罗校长被打动了,同意了王长涛的支教申请。
回到班上,王长涛激动地跟学生们说了这件事。没想到王长涛的这个决定对学生的影响会那么大,学生家长给他发信息说:“孩子说起你支教这件事的时候,我看到他的两眼放光。您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榜样!”看到这条信息,王长涛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王长涛对自己说:“我们教师不就是要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吗?力量是可以传递的,包括榜样的力量。当年,徐本禹老师把力量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它传递给了我的学生。”
追梦:感动的力量

到了铜仁市第二十一小学,学校的环境和大家的热情都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学校环境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艰苦,老师们的热情也比他想象的更高涨。王长涛为学校师生赠送了礼物——他的著作《小学生作文三十六计》《涛哥讲作文》,“老师们都拿着书找我签名,那股热情劲儿,着实让我感动。”王长涛说。
开学后,忙碌的工作开始了。除了一些管理工作,王长涛每天都要深入课堂,听两到三节课,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并针对老师们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随后他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调研报告,并向全体教师作了题为《教学常规管理的建议》专题讲座。为了促进学校的教研工作,他还主动谋划制定了集体教研制度,学校教研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每个周末,王长涛都会在学校教师阅读微信群里为老师们点评随笔写作。40多位教师,40多篇随笔,他都要逐一阅读、逐一点评,阅读点评结束后,已是深夜。结合老师们的随笔写作情况,他为全校教师作了题为《教育写作与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获得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王长涛还在学校营造了两种文化氛围:一是有声文化——普通话朗读,老师们每周把自己朗读的录音发在微信群里,互相交流,王老师经常把自己的朗读录音发给大家参考;二是无声文化——小黑板书写粉笔字,老师们每周把写好粉笔字的小黑板进行统一展示。这系列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对于老师们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学校组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王长涛积极参与,先后负责了小主持人班、国旗护卫队训练班和“涛哥讲作文”兴趣班的课后服务工作。
针对学校经费困难、办公设备紧缺等问题,王长涛积极联合东莞市爱心企业人士,一起为学校捐赠爱心图书、教师办公电脑体育器材等,价值近20万元。其中,王长涛个人捐赠两万多元。
反思:精神的力量

支教以来,王长涛听课、评课200余节,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30余次,组织开展教师基本功系列培训,包括教材解读、常规管理、教育写作、写字、朗读、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题研究……
王长涛还跟学校几个青年教师签订“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亲自带徒弟。在他的引领下,第二十一小学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指导刘利老师获得学区小学群文阅读优质课评选第一名,指导刘利老师、顾琴老师分别获得碧江区第四届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第二十一小的李娟校长被他的工作热情打动,给他发信息说:“一个人的精神可以改变很多人的一生,当我看到老师们听你上课和讲座时眼睛里闪烁的光,我就知道你就是可以改变他们的那个人……”李娟校长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拼。王长涛回答:“我在全国各地上课、讲座不下200场,我们这里的老师是最专注的。我经常被大家的专注感动,所以做多少事都会感觉很开心!”
感动之余,王长涛开始重新思考那个问题——为什么来贵州支教。他开始反思:“只是为了圆自己当年那个支教梦吗?如果这样,会不会有点太自私了?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这一年,我究竟能为学校的发展做些什么?能够带给老师们什么?能够带给孩子们什么?能够为当地的教育做些什么?”
王长涛说:“贵州一年的支教工作,注定会在我生命的年轮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我相信,今后,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会骄傲地说,那一年,我曾积极奋斗;那一年,我曾努力拼搏;那一年,我无愧于学校的期许,无愧于自己的梦想。”
或许,这就是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