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本土新作丨《山河故人》:为广东左翼作家立传,赓续左联革命血脉
i东莞 2022-04-14 11:15:08

3月25日,“詹谷丰、耿立散文研讨会”举行,围绕詹谷丰的《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后简称“《山河故人》”)和耿立的《暗夜里的灯盏烛光》展开研讨。

《山河故人》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是詹谷丰的最新力作,以春秋笔法深情回顾了邱东平、欧阳山、洪灵菲、杜国庠、冯铿、冯乃超、许峨、戴平万、草明、蒲风、冯宪章等广东左联人物的革命轨迹和文学成就,再现了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学联盟成立及其发展的革命历史,真实还原了广东左翼作家群体的历史风貌和斗争精神。

与会专家认为,《山河故人》在历史的钩沉和时代精神的回望中重温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激发读者赓续“左联”革命血脉、地理奋进新时代的勇气和信心。

《山河故人》封面

 

深度呈现真实历史

为广东左翼作家立传

詹谷丰,江西修水人,原是知名小说家,著有《苍山无尽》《再造七级浮屠》等小说集。1994年作为文学人才被引进东莞,从此扎根东莞。2005年后转型新散文,尤擅长为历史人物立传。他追求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艺术,创作十分严谨,动笔之前,对每个题材,每个人物都要进行漫长时间的研究,阅读大量文史资料,做大量的笔记,再经过严密的构思,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才会开始动笔写作。因此,近二十年来,也只是集结出版了《喋血淞沪》《书生的骨头》《纸上文人》《半元社稷半明臣》《山河故人》几本书。书写对象从民国文人到东莞先贤再到左联人物,从个体到群像,孜孜不倦地探索创作的新天地。因为慢工出细活,詹谷丰每本书出版都在文坛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詹谷丰的《山河故人》是一种客观的实质性求真的、求实的引据自我的创作。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山河故人》是詹谷丰用春秋笔法写就的广东左联人物群像谱,是一部既真实还原历史又极有故事性的人物志。记者看到,相对其以往的作品,本书内容更加庞杂丰富,涉及的历史和方面更加多样,但作者对史料的梳理、判断和运用更加娴熟更加有条理,表现在行文上,逻辑更加清晰,叙述更加通畅自然,更富文学性,也更加阅读。

首先,该书对当年的时代背景,对左联成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成立后的斗争状况都交代得十分清晰,使整本书所写的每个人物,能在同一时代背景下溶为一体,整本书显得很有历史的纵深感,很多维、很立体,很丰盈。这能让读者能轻松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对人物的性格、历史抉择和命运走向的理解更加轻松。

其次,詹谷丰在历史文章的创作上,80%的时间是花在史料的搜集、梳理和研判之中,作品史料真实、详实。创作期间让詹谷丰最为痛苦的莫过于,因为历史客观条件和“为贤者讳”的人为主观原因,这些历史人物的负面文献材料奇缺,对他树立历史真实、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产生了重重困难。为此,他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这方面的材料搜集、梳理和研判之中。

《蘸得销烟书铁血》一文创作时,他搜集了非常详实的史料,尤其是体现邱东平这个人物个性的各方面材料进行了长时间的对比和研判,做到成竹在胸时才动笔写作。比如对“邱东平之死”这个历来有争议的话题,他深入了解争议的来龙去脉,结合历史背景、人物个性和人物选择的可能性,以及与邱东平早年共事过的作家草明,北秦庄事件的亲历者、作曲家孟波,作家章枚等人的回忆录等有关档案资料,通过对比、推理和研判,最终提出一家之言,认为“邱东平之死”并非作家庞瑞垠的小说《东平之死》中所说的“自杀”,而是在抵抗日伪军进攻时牺牲的。

广东省作协主办报刊《广东文坛》,2022年初以专版形式解读詹谷丰散文作品

 

人物鲜明

赓续左联革命血脉

也正是詹谷丰的这种写作态度,即对历史的真实和艺术书写的高要求,造就了其作品人物个性分明的特色。《山河故人》书写的是广东左联人物志,有共同的时代背景,有共同的革命志向,有共同的左联作家头衔,并共同属于岭南人,但本书难能可贵的是用並不多的笔墨勾勒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寻不出丁点众人一面的面谱味,作为文学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相对于以往作品的“个传”,《山河故人》的群像凸显,这也是詹谷丰历史写作的一个突出变化。本书是以每个广东左联作家独立谋篇的,都是以每一位人物的成长道路来写的。但集成一本书,我们则看到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看到广东作家群像在左联活跃的身影,看到他们在左联的核心作用,看到岭南文脉在左联的涌动,这对当代岭南文化人无疑是一种激励与鞭策,增添着岭南大地的文化自信。

作家、文学批评家西篱认为,詹谷丰的《山河故人》,文字精准而充满活力,书写饱含深情激情。他对冯铿等人的革命轨迹和文学成就的抒写,将铁血硝烟的年代和我们的当下勾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历史从来不会消失。

西篱还表示,历史并非是固化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境界、文学价值追求和历史观,决定了历史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能在升华的同时给予读者深深的影响。“詹谷丰对众多中国左翼文学的岭南血脉的梳理,对时代精神的回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他诗化的文字将我们点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度感受到作者与他所回忆和塑造的人物的重合与融合,仿佛他和他们一样,为铁血硝烟的时代和青春觉醒的理想信念与激情,发出深深的叹息。本书还带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传记文学的文体形态是多样而丰富的,其叙事手段的创新和实践有待作家探索。”

詹谷丰(左)在作品人物个性塑造方面的表达是为亮点

 

作家简介

詹谷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原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小说集《苍山无尽》《1823,道光年间的东莞》《再造七级浮屠》,散文集《天堂的入口》《莞草,隐者的地图》,长篇人物传记《喋血淞沪》,新散文集《书生的骨头》《纸上文人》《半元社稷半明臣》《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等。

 

广东左联·链接

20世纪30年代之初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猖獗,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成立了文坛战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局面,也铸就了我国现代革命史、思想史、文学史的红色丰碑。据姚辛的《左联史》,左联成员约440人,其中广东籍的左联作家有60人左右,粤军是左联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在中国左联及各地左联的筹备和建设中,广东籍作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左联12位筹备委员,粤籍作家有3位,其中冯乃超是左联纲领的起草人之一,也是左联首任党团书记,曾亲自带左联纲领草稿征求鲁迅先生意见。参加左联成立大会的50余位会员中,粤籍作家有8位。

随着中国左联的影响日渐扩大,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左联组织。广州左联是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其首任领导人是作家欧阳山,他在延安时期曾亲聆毛泽东文艺思想,其创作长期坚定不移地坚持革命现实主义道路。毛泽东予他的亲笔致信,目前保存在广东省作协10楼展厅。从延安时期革命文学实践结果的《高干大》到时代巨著《一代风流》,他始终坚持以中国的民族风格为主体,杂糅某些“欧化”东西并汲取中国古代和民间艺术精粹,使其作品体现出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融合性艺术风格。他的《一代风流》既有着《战争与和平》的广阔,又有着《红楼梦》的旖旎(刘白羽语)。欧阳山笔下所塑造的高干大、周炳等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背景资料来源:《文艺报》2022年02月18日评论文章《传记文学叙事的创新探索与经典的永恒魅力》,作者为作家、文艺批评家西篱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