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姨话岭事② | 飞吧·飞鹅——旧飞鹅村的故事
i东莞 2022-04-13 12:53:15

旧飞鹅村,原名飞鹅村,地处大岭山镇北端的同沙水库边,即原黄沙河的边上。这里田园阡陌,绿水青山,风景非常优美。

1744年(乾隆甲子年),飞鹅村开基祖李德球公带领“松茂、树茂、凌茂、林茂”四个儿子,从厚街石马村迁到飞鹅村开基立村。据传当时因一名风水先生见村后的山头像只天鹅往上飞,故取名为飞鹅村,现仍留有地名鹅羽排、鹅膥岭、鹅膥坳。飞鹅村人凭借那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勤劳奋发的开拓精神,得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据说是1903年,飞鹅村部分人看到现在新飞鹅村的一片地形非常好,很有发展前途,便迁居到那里开基创业,他们仍称是飞鹅村。后人为了使两条村有所区别,便把分出去的称为新飞鹅村,原飞鹅村便称旧飞鹅村了,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从近百年历史来看,飞鹅村人一直有着爱党、爱国的情怀。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东莞人民抗日模范壮丁队就在榴花塔抗击日寇,打响了东莞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第二天,即10月16日,他们就从榴花塔撤退到莞城、厚街,再绕道从大岭山的伯公坳到飞鹅村隐蔽起来进行休整。中共地下县委在飞鹅村召开了临时紧急抗大会议,研究分析了当时的抗日形势,决定模范壮丁队以大岭山为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国难当头,那时飞鹅村的贫苦人民,冒着生命危险集资购买枪支弹药支援游击队,青年李锦财参加了游击队,牺牲在战斗中。解放后,飞鹅村人因支持抗日有功,被定为“革命老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展土地改革。由于飞鹅村群众基础较好,就选择在这里举办“土改工作队培训班”,200多人集中培训了半个多月。随后,又选择飞鹅村为土地改革试点村,斗地主、分田地,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喜气洋洋,飞鹅村人率先分田、分地,获得胜利果实,当家做了主人。

1958年,东莞县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决定修筑同沙水库,蓄水用来发电和农田灌溉,动员飞鹅村人迁移。飞鹅村人响应政府号召,二话没说,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把有200多年历史的整条村拆为平地,全村几百口人迁移到寮步陶瓷厂,分散住在寮步墟居民腾出来的房屋里,尽管生活十分不便,但大家都没有半句怨言。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几经周折,飞鹅村人又陆续迁回农场定居。

飞鹅村人最能吃苦耐劳。由于各种原因,1966年飞鹅村人又从农场迁回飞鹅村旧址重新建村。飞鹅村人在长达十年的迁徙中,挨尽不少艰辛苦涩。现在又白手兴家,在荒山坡上重新建村谈何容易。他们一方面搞好生产,解决生活问题。一方面兴建住房,白天做不够,晚上再接着开工。当时县移民办拨给飞鹅村的迁移补助款,只够购买分配的指标杉。飞鹅人硬是用锄头泥箕搬山填土,在荒山坡上开辟出一片村场地,又自己动手烧砖烧瓦,打坭砖,挑沙撬石头,整整用了五年时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硬是把一条新村建了起来,勉强解决了村民的住宿问题。

飞鹅人致力家乡建设不停步。40多年来,三修其路,首先将原来的羊肠山路修成了能通汽车的机耕路。改革开放初期,在“路通财通”的理念引领下,全体村民艰苦奋斗,用村集体微薄的积蓄向计岭村购买了一些土地,修建了一条6米宽直通莞长路接口的水泥路,不久又拓宽成10米宽的水泥路。

飞鹅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40年来三易学校,建村之初,为了解决子女就近读书问题,全村人利用旧砖厂工棚办起了小学,解决了小学生到外村读书走路难的难题。当时学校没有一张书桌,就用坭砖砌好墩,放上松树板做书桌板凳。几年后再改建成砖瓦结构的平房课室。改革开放前夕,全村人克勤克俭,建起了环境优美的两层楼小学,再后来由于生源太少,飞鹅人率先购买了校车,把全村中小学生送到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就读。

飞鹅人有勇于开拓进取精神。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飞鹅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发展经济受到一定的制约。在1989年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扶贫政策,并指定市外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飞鹅村对口扶贫。在市纺织公司和镇政府的支持下,从计岭村购买土地20多亩,着手兴建了厂房,并修筑了从飞鹅村到计岭村连接莞长路的水泥公路。厂房出租后,每年收入租金206万元,从而奠定了飞鹅村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正当飞鹅村人挖到了第一桶金,准备乘改革开放春风大施拳脚发展经济的时候,市政府又规划把同沙水库建成同沙生态旅游区,把飞鹅村全部土地划入控制区的红线图,将所有土地冻结,不准开发利用,使飞鹅村发展经济又受到很大的制约。飞鹅村人还是一如既往,听党话,跟党走,无条件服从政府的决定,再次表现出大局的意识和宽广的胸怀。

飞鹅村人在发展中,群策群力,默默耕耘,全面整合资源,哪怕能找到针头微利的项目也不放过。从2011年全村年收入仅为517万元(其中206万元是市政府的同沙生态旅游区控制补偿款)到2021年就达到1350万元。10年时间,飞鹅村人虽然经济上有了发展,但还不是很宽裕,为了未来,大家依旧同心同德,致力于乡村建设,修通道路,整治村容村貌,取得一定成绩。正是飞鹅人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有勤劳奋发,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最终还是赢得了市、镇政府的信赖和支持,把创建第三批“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的光荣任务交给了飞鹅村。这几年,全村上下,干部群众,在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全副身心投入“示范村”建设,直到去年12月创建工作通过了上级的考评验收。

近年来,在市、镇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围绕着乡村振兴建设,全村着重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和居住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修筑和改建了从飞鹅到计岭接壤,又从飞鹅到下高田接连马路的两条双车道、双绿化人行道的柏油路,长达3.8公里。改变了飞鹅村原来只有唯一一条进村路的现状,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美化了整条村的大环境。

二是建设了美观实用的清水平台。从近420米长的村前空地向水库搭建了一个5米宽的钢筋水泥平台,建有美观的安全护栏。每到傍晚,村民饭后都会出来在平台乘凉散步,或凭栏观景,享受生活。

三是修建了一个富有客家风情的村门楼,重新装饰了村委办公楼和村综合大楼,部分民房还进行了穿衣戴帽,配上村前一排排五层楼高的新楼,使人未进村便觉得飞鹅村整洁、美观、靓丽。

四是改建了村文化广场,扩建了一个休闲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五是修建了2个生态停车场和规划停车位,共有195个停车位,凡在飞鹅村租房居住的市民群众都可以免费使用。全村小车停放整齐有序,丝毫没有拥堵挤塞的现象。除此之外,全村巷道和水沟坑渠还进行了硬底化建设,配置了专职卫生管理人员,村容村貌卫生整洁。

飞鹅村开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市、镇、村共投入约4500万元,村自筹800多万元。据介绍,飞鹅村被市纳入第二批共70个“特色精品村”创建名单之一,第二批创建工程2022年底完成,市、镇、村计划投入1800万元,建设项目有入村牌坊建设,绿化提升,停车场建设,村史馆建设,巷道升级,三线整治等。据村副书记李耀堂同志介绍说:“飞鹅村现在是整洁,但还要向美观升级;现在是宜居,但还要再向宜游(办旅游村)升级。”

飞鹅村从革命老区村,到土地改革试点村,到迁移村,到文明客家村,再到现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村”,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飞鹅村人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坚持顾大局、识大体;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团结一心,和谐共生,共建美好家园。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建设成就和美好的幸福生活。

如今,假如你从连马路下高田入口到飞鹅村,远远便能看见靠山面水的一条美丽小村,他背靠飞鹅山,山峦起伏,树木葱茏,面向同沙水库,水宽无限,碧波荡漾,蓝天飘白云,碧水映青山。开车驶进“文明客家村——旧飞鹅”的精致牌楼,左边是大型停车场,右边村前是一个有几千平方米伸出水库的“清水平台”,村前看到的是一列列五层高的新楼房,坐落有致,湖边有几许休闲市民群众在垂钓,湖光、山色、小楼、绿道,相映相辉,使人领略到宜居的胜景。

如今的飞鹅村,每到傍晚,连平等周边村的不少市民群众,都会慕名前去飞鹅湖路绿道散步。他们看到飞鹅村华灯初上,在湖水的映掩下熠熠生辉,把飞鹅山附上了灵气,好像一只凌空而起、冲上云霄的天鹅。

我内心不断地默默赞颂,时逢盛世,飞吧,飞鹅。

作者简介:

李培森,现任大岭山镇关工委委员。曾任大岭山文教办主任、大岭山镇委委员、大岭山关工委主任等职。

文字:李培森 图片:大岭山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