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大朗镇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参与各镇街区域核酸筛查、管控区域驻点采样、封控区域上门采样,定点收治医院和隔离医学观察点医疗救治,特定人群转运等外派支援任务,已完成44次区域核酸筛查支援任务,共采样124万余人次。
按照“人物同防”“医患同防”的思路,市中医院在满足正常通行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入口开放数量。针对老年人等不适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我院在入口处增设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查询健康码或填写纸质版流调表。
市中医院大力推行非急诊患者预约诊疗,实行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和预约治疗,合理分配就诊时间,并设置充足的等候区域。对于老年人等不会线上预约的群体,可采取电话预约、窗口预约、亲友代办等措施。
在预检分诊点安排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务人员对来院人员开展“四查一问”,即查口罩佩戴情况,查体温,查验粤康码、行程卡,查健康申报卡;询问新冠肺炎“十大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在主要的出入口增设闸机,利用信息系统与粤康码系统关联,检测进入医院人员的体温和粤康码情况,提高预检分诊的效率。
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或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的患者,或粤康码、行程卡、健康申报卡有异常者,均由专人指引其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入口处设有专门的预检分诊处,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再次对就诊人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史等询问,对于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人员,指引其到发热门诊特殊诊区就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及处置”,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市中医院发热门诊设置于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际物理隔离屏障,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保持一定距离,具有独立出入口,便于患者转运。发热门诊内设有成人诊室、儿童诊室、备用诊室、特殊诊室,并规范化配置10间隔离留观病房,候诊区可容纳30余人同时候诊。医院调配充足人员支援发热门诊工作,配备32名医护人员(8名医生,24名护士),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正常接诊。
发热门诊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严格执行“两个百分百”要求。对于所有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无论是否持有核酸阴性证明,均100%核酸检测,并保证4-6小时内出具结果,采取先采样再诊疗的方法,计划配置符合相关要求的核酸快检设备,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同时,持续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增设水马围蔽发热门诊,保留一个出入口,同时安排专人查验核酸阴性结果,凭阴性结果方可放行。并增派安保人员现场监管和维持发热门诊秩序。目前,发热门诊日接诊患者约110人次。
▲院领导带头强化院内检查
市中医院还发挥中医药防控优势,组织院内名老中医专家组建疫情防控中医药专家团队,制定了风温病的预防中药方。
此外,市中医院专家多次为定点收治医院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会诊,开具中药治疗处方,为隔离医学观察点隔离人员提供中药颗粒预防方,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