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公告。项目投资金额为2030860400元,主线总长度约1.8km,其中隧道全长约1.5km,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改善地区出行,对构筑完善的越江体系,缓解曲海大桥、万江大桥等越江通道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建设必要性:与轨道交通1号线共廊道
目前,东莞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过江通道主要有东莞水道特大桥、曲海大桥和万江大桥等,其中东莞水道特大桥和曲海大桥间距约3公里,河道两侧东西向主干路均需绕行至曲海大桥和万江大桥两桥过江,形成了整体路网结构上的瓶颈。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曲海大桥和万江大桥两条桥梁均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交通堵塞情况已日益严重。
这是建设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的必要性之一。
据招标文件《东莞市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东莞市三江六岸综合交通规划》等多个层次规划均提出了新增中心城区在东莞水道的过江通道。同时,在东莞市“三年品质提升”计划中,鸿福路过江通道已纳入项目库(征求意见稿)中,计划与轨道1号线同期开展建设。
鸿福路-银龙路跨江通道为接通两岸干线道路的节点工程,通道建成后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改善地区出行,对构筑完善的越江体系,缓解曲海大桥、万江大桥等越江通道压力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东莞水道两岸沟通,缝合东莞水道两岸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轨道交通1号线与鸿福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共廊道,滨江体育馆站车站目前已在施工,汽车总站-滨江体育馆站区间已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若不能尽快启动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的建设,将错失施工良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乃至于影响轨道1号线的施工安全。加快推动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建设已迫在眉睫。
总体方案布置:隧道主线全长约1.5km
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由跨江通道两侧分别衔接鸿福西路和银龙路,北起万江大道,沿银龙路向南穿越东莞水道和曲海大桥,向南接鸿福西路,南至港口大道,主线总长度约1.8km,其中隧道全长约1.5km。隧道主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隧道设计净高为5.0m,隧道主线双向6车道;全线附属设施设置雨水泵房4处,管理中心1处,设备用房1处。估算总投资(暂定)约203086.04万元。
《东莞市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也给出了总体方案布置:鸿福路越江隧道沿规划线位布置,越江通道两侧分别衔接鸿福西路和银龙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技术标准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速度为50km/h,设计净高为5.0m。
隧道北起万江大道以南,沿银龙路向南穿越车站南路、规划住宅地块,后采用沉管法实施穿越东莞水道和曲海大桥边跨,之后沿规划轨道交通1号线平行线位穿越滨江体育公园,最后接鸿福西路,于港口大道以北接地。隧道主线全长约1.5km。
南侧鸿福西路地面道路为双向八车道,隧道主线以双向六车道越江,地面道路以双向四车道衔接东江大道,服务近江交通;为保障银龙路交通功能,同时更好服务近江交通,北侧出入口采用两级疏解的方式,隧道穿越东莞水道后于银龙路和车站南路设置一对出入口匝道,北侧主线出入口以双向四车道规模下穿车站南路后接地,而后银龙路以双向八车道规模地面道路形式向北衔接万江大道。
越江段采用沉管法实施,沉管段长度约150m,沉管采用轴线干坞形式,在北岸岸上段的主线范围开挖施工干坞,预制沉管管节后沿轴线由干坞浮运运到隧址。隧道线位从曲海大桥边跨穿越,与桥桩间距约5m,为减少基槽开挖对老桥的影响,通过钢板桩围堰将南岸桥墩围进岸上明挖段范围;围堰的钢平台避开东莞水道现状航道范围,且围堰在明挖段施工完成后拆除,对东莞水道行洪限制影响不大。南岸隧道明挖段避让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区间,预留地铁区间实施条件,南侧敞开段拟与滨江体育馆站共用围护实施隧道结构,需与相关部门协调。全线设置雨水泵房4处,设置在四处峒口内侧,设置管理中心1处,设备房1处,与管理中心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