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上网课,很多父母在家又有了新职责——盯梢员。不放心孩子学习,担心孩子上课开小差、偷玩游戏,隔三差五地在孩子身边转悠;动不动就查看孩子的学习状态,有时还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又唠叨了起来。说好的亲子陪伴,怎么变成了对立与抗衡呢?萌萌姐姐邀请广东省阅读推广人、东莞市优秀教师、东城实验小学副校长杨颖婷来支招。
杨颖婷老师表示,父母的情绪波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不是完人,当我们承受压力的时候很容易对我们所爱的人大吼大叫,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冷静下来发现,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产生亲子冲突和无尽的烦恼。其实,家长朋友们可以有更好的渠道引导和帮助孩子塑造自己的行为。
家长首先要明确管教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引导,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但引导过度就是控制。如果孩子被过度控制,会有两种对待事物的态度,一种是不当一回事,另一种就是叛逆。所以父母要注意拿捏控制和引导之间的分寸,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作为孩子的引导者,采用情感引导促进亲子良性沟通,比长期在孩子身边转悠、监视孩子学习更高效,而且事半功倍。所以父母要从“盯梢员”变成孩子的“盟友”。

1、学会观察和判断
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聆听孩子的心声,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作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观察、判断,寻找适合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一次正式地交流:“上网课两天了,咱们聊聊好吗?”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再开启正式聊天模式。这样能避免“零敲碎打”。
2、肯定与鼓励
我们知道,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需要经历规则认同、接纳并最终内化的过程。如果孩子总是被强迫被命令,被迫执行,那么自我价值感就无法形成。所以,沟通时先肯定孩子:“这两天你能按时起床,按约定完成自己的上课任务。很了不起,为你点赞。”
3、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
“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多数孩子内心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的。这里的重点是“帮助”,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孩子学会审视自己、正确评估自己、认识自己。
4、运用同理心
情感引导是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感同身受。“是的,就算是大人,也很难做到一整天时间都很专心,我理解你。”还可以举自己经历过的实例。
5、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应对挑战
6、共同商议对策
跟孩子反复说“帮助”这个词,让他感觉到父母和孩子是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的。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把你当成一个可靠的盟友。
7、该认错时就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盯梢”过程中,很多父母也会因焦虑和担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唠唠叨叨,甚至大吼大叫。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陈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用自然和健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去面对世界的不完美。
与用一时的权威、控制、监控相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对他们进行情感引导,与他们结盟,让他们成长为不盲从、不依附的独立个体,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专家介绍:
杨颖婷,东城实验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持有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广东省阅读推广人,东莞市优秀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