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说宅家学习并非首次,但不同于师生面对面监督学习,孩子上网课,难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沓等现象。此外,没有在校期间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孩子的诸多不自律情况,也令家长十分头疼。家长疲于工作,难以时时刻刻监管孩子,那么,如何唤醒孩子宅家学习的自律?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师、东莞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南城阳光第一小学校长莫凤联来支招。
孩子不自律原因多,父母应理性应对
“其实,孩子宅家学习‘不自律’不仅是孩子自身管理能力的问题,还与当下的学习环境、组织方式、教学关系等变化有关。我们要分析造成孩子宅家学习‘不自律’有哪些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莫校长深入分析,首先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宅家学习,家变成了学校,客厅、卧室变成课室,家里手机电脑电视美食,一应俱全,让孩子抵抗诱惑能力急剧下降。尤其对年龄不大的小学生来说,家仍然是相对自由的地方,现在却要按部就班地在家对着屏幕上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其次是时间管理的变化。宅家学习,上下课没有规定,作息时间自由支配,孩子容易造成“早上不愿起来,晚上不想睡觉,玩起手机不想停,催交作业装不听”的局面。
再次是学习方式和学习心态的变化。宅家学习,从集体到个体,从师生互动到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离开教师的直接管控,没有往常同学之间的互学赶帮的学习氛围,没有相互监督,学习的密度和强度的降低,容易让孩子产生松懈、倦怠的感觉。互动的锐减,孩子心理的缺失,急需家长的补位,帮助其度过这个艰难期。疫情期间,封闭在家,空间狭小,活动空间不足,导致心理、情绪产生变化,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尤其是在防疫初期,基本所有人都在家休息,孩子受此影响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不自律是必然的。
父母要做“三好家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那么,家长可以通过哪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唤醒孩子宅家学习的“自律性”呢?莫校长建议父母要做“三好家长”——保持好心态、做孩子的好导师、做孩子的好伙伴。
“父母首先要保持好心态。一方面,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注意力转移、合理宣泄等方法,调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自信阳光,积极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无声地让整个家庭的氛围更融洽和温情。另一方面,把目光从孩子身上转到自己的身上,学会自我成长,比如学习一个新技能、研究工作中的新思路,这种榜样的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于学习不自律的孩子,莫校长建议,家长要懂得转换角色,不再做“权威型”父母,而是以一种尊重、平等、理解的身份与孩子相处。要理解孩子宅家学习的各种“不易”,适当降低期望值,学会倾听与接纳,与孩子做到共情。
“做孩子的好导师,为孩子育环境造氛围、帮助孩子调作息养习惯、引导孩子列清单明目标。”莫校长建议,虽然学生不能返校,但家长可在家里划分出一个专属于孩子的学习空间,里面只放置必须的学习用品。为了更投入学习,可以下载上下课的铃声提醒孩子,营造在校学习的氛围。还可以在卧室门上贴上班别名字,甚至穿上校服学习,给宅家学习增加仪式感。
在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方面,可以通过“一减少、一坚持、一制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提升自律能力。“一减少”就是与孩子协商减少无效时间的浪费,比如晚睡、无节制刷屏等。“一坚持”就是要求孩子周一至周五坚持早睡早起,强化宅家作息习惯的形成。“一制定”就是按平时上学时间来制定孩子每日、每周时间表,将作息调整得与日常上学时相近或相符,为正式开学随时做好准备。
对孩子而言,他律是自律的基石,需要规则约束,他人督促。在规则里,既有惩罚也要有奖励,既有对孩子的规则,也要有对父母的规则,这样才能体现彼此的尊重和公平。比如孩子完成任务后可以有适当的奖励,如玩一盘游戏,一顿丰盛的晚餐,一部喜欢的电影,跟好朋友进行一次视频聊天等。又如,父母不能以惩罚孩子为目的随意改变规则等。规则的制定一定要在双方自愿遵守的基础上设立,双方同意后,就要严格执行。
疫情宅家,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父母和孩子相处,父母的以身作则和陪伴潜移默化中都会影响孩子的自律。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好伙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宅家办公,闭门不出,放下手机,关上电视,专注工作,规律作息,关注疫情,服务社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们言传身教。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玩游戏、一起锻炼,一起看电影,一起做饭,一起做简单有趣的小游戏等。参与的过程是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最好时机。一切的教育始于关系,当彼此的关系好了,教育自然会水到渠成。
专家介绍:
莫凤联,南城阳光第一小学校长、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师、东莞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优秀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