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随着H5互动游戏的上线,东坑镇二月初二“卖身节”正式启动。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东坑“卖身节”继续以线上的形式举行。虽然都是云端过节,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东坑“云卖身节”的线上游戏更加有趣、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并且还在奖品中特别增加了防疫套装。
今年的东坑“云卖身节”活动以“我记忆中的‘卖身节’”为主题,由东坑镇人民政府主办,东坑镇文化服务中心、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围绕“我记忆中的‘卖身节’”这一主题,该活动突破传统形式,主打线上沉浸式互动体验,推出主题情怀短片、H5互动平台、在线抽奖等项目,打造一场与众不同、充满新意的“云卖身节”,更全面直观地展示东坑传统特色文化魅力,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让云端过节也充满精彩。
实际上,在3月3日,东坑就已提前向社会发布主题情怀短片。该短片以爷爷、妈妈、孙子三代人的生活互动为主线,聚焦“农耕文明的精神”“亲人邻里的温情”等内容,运用地主雇工、亲友欢聚、趁墟活动、射水祝福、东坑美食这些本土元素,展现几百年来东坑“卖身节”的习俗变迁。“很真实,很亲切,很温暖。”东坑市民陈小姐表示,在观看短片的时候,脑子中是满满的回忆,还是那种熟悉的“味道”,完全就是她记忆中的“卖身节”。
3月4日,东坑“云卖身节”H5互动游戏正式上线。记者了解到,该H5以东坑运输大动脉“青鹤小河”为背景,设置七个“关卡”对应塑像“东坑人氏”的七大姓氏,通过闯关集卡,集齐“东坑人氏”七款姓氏卡后,每位用户能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同时,主办方还在游戏中融入有关“卖身节”的传奇故事,内容丰富,互动好玩,并让大家在玩游戏时,能够沉浸式体验到东坑的特色文化与魅力。该游戏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东莞市民的大力追捧,大家纷纷上线互动。“都‘几得意吓’,挺好玩的。”市民谢先生说,该游戏设计得很精致巧妙,不管是内容还是时间,都恰到好处,大人小孩都爱玩。据了解,该游戏将持续至3月6日12:00才下线。
连日来,东坑在推广“云卖身节”的同时,还持续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在二月初二“卖身节”期间,不参与大型聚集性活动、不外出玩乐洒水、不在街道上摆卖射水及节庆商品,注重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一起共筑防疫安全墙。
起底“卖身节”
岭南流传最早的“劳务集市”
寒溪河畔,青鹤湾边,昔日农耕岁月中,东坑可是贯通莞城、省城的运输大动脉,谱写出一曲二月初二“卖身节”春耕颂歌。
据了解,东坑“卖身节”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发祥地是东坑镇塘唇村,是中国岭南地区流传最早的“劳务集市”,迄今近已有500年历史。
相传,当时在东坑塘唇村有一家姓卢的大户,为了能赶在清明之前开耕,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村前贴出请农耕长工的启示。自此之后,相沿成习,没有田地、没有工作的青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村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蒙巾以示“卖身”、出卖劳力,等待财主雇请。有田地的财主就会前往村前挑选“卖身”青年,“卖身”因此得名和流传。
后来传说在“卖身节”这一天,神仙也会降临,察民情行善事,故“卖身节”又称“遇仙节”。于是,在东坑这块人杰地灵的坑土宝地,便传出了很多“遇仙记”:每到“卖身节”这一天,必定有仙人下凡,常常化身平民或摊主,或施行善事、普救众生云云。
这么多年来,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初二,东坑的小河岸边、路桥两侧,都会商贾云集、人山人海。相传,人们只要在节庆人潮中挤一挤,便可以挤掉往年的霉气,迎来新一年的大吉大利。但凡离开东坑时,人人都要购买一件物品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得到了点化,带回去一身的好运。
历年来,节日当天必定“半晴半雨”。水者财也,故近年来,每逢“卖身节”,游人中的年轻男女,总爱在大街小巷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除了射水,每年主办方都有精彩的文艺表演。随后,“卖身节”这一天在东坑指定射水区域内,游客可以尽情射水,把东坑“卖身节”的福气带回家。
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游客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自发聚集东坑。每年的“卖身节”也成为东莞参与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前来射水狂欢的游客,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生好运。
美食“卖身节”
“糖不甩”和东坑阴菜有特色
每年的东坑“卖身节”,必然离不开该镇的传统美食。据了解,在东坑每逢过时过节,大家都会端着糖不甩、阴菜牛展汤、玛仔、鱼笼等传统美味,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而这些传统美味也成为东坑儿女连结家乡的独特的味蕾记忆。
其中,“糖不甩”是东坑一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形似汤圆,取其甜蜜美满的意思。其传统制作经舂米、筛粉、揉粉、搓丸、水煮、过冷、熬糖、挂浆等工序制作而成。东坑“糖不甩”口感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如今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知名小吃。
而东坑阴菜素有“东坑人参”的美誉,是用“耙齿菜”的萝卜,采用阴干的方法制成的一种驰名特产,是极补之物。人曰:“阴菜此物,珍贵无比,参茸不易也”。以阴菜为主题的阴菜牛汤、阴菜白果牛肉汤、阴菜老鸭陈皮玉竹汤、阴菜蒸排骨、阴菜蒸肉饼等,形成餐桌上阴菜的系列特色美食,是东坑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传奇“卖身节”

传奇1:“东仔”故事(冀望篇)
“到东坑卖身去,在拥挤的人群里挤一挤,年底定会诞下麟儿,抱个‘东仔’。”近在茶山、附城,远至增城、博罗等地,在已婚、尤其在不孕妇女里广为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话说增城仙村,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主人叫丁传宗,父亲丁财寿,由祖上传至他这代已经是九代单传了。娶妻王氏,性情刚烈,却也夫妻恩爱。结婚九年,还没见妻子有怀胎迹象。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旧中国,不孕妇女遭夫家抛弃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年的正月灯景,丁财寿饮罢别家的灯酒回家,见别人家添丁请酒,喜庆异常,想想自己已是九代单传,触景生情唠唠叨叨地抱怨起儿媳妇来,说儿子娶了只不会下蛋的母鸡。王氏受不了公公的数落,次日收拾些替换的衣裳,也不和家里打个招呼,径直投奔东坑岭贝塘村的亲戚家。
丁传宗见妻子出走了十多天仍不回来,便四处打探妻子的下落,听一个出门锉镰刀的老乡说,在东莞东坑曾见过嫂子云云。正月底,传宗踏上了寻妻的路途。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正是东坑的“卖身节”。清晨,沿途只见肩挑车拉的商贩,四面八方赶去趁墟的人流络绎不绝。丁传宗走得也有些烦了,坐在茶亭里吃起干粮,顺便打听往东坑的路程。一个推车的小贩说:“客官,你定是远方来的,怎不知道今天是东坑的大日子‘卖身节’呢?大家都是赴节的呀。”
丁传宗抖擞精神,随着赶墟的人流到了东坑,在亲戚处寻着妻子,劝她回家。亲戚说:“难得你们远来,还没见过本地盛会,过了二月二这天,明天回去也不迟。”
小别胜新婚,丁传宗牵着妻子的手,往东坑墟来。呀!好家伙,黑压压的人群一浪接着一浪,挤拥得紧,根本分辨不了东南西北。夫妻俩被熙攘的人群冲散了,王氏怕丈夫人生地不熟迷失路途,挤进人群去三进三出寻夫,像百万军中寻阿斗的赵子龙。挤得累了,就坐在墟边的榕树下歇息起来,丁传宗也是在寻王氏,在树下见着妻子,相见后,夫妻相拥而泣。
次日,夫妻告别亲戚回家,儿媳见过公公,丁财寿自责酒后失言,叫儿媳不要把往事记在心头等。
一个月后,王氏腼腆地对丈夫说:“相公,你快要做爹啦。”丁传宗惊喜地问:“真的?”果然在那年的十一月底,产下男孩。因多年不孕,想是经东坑“卖身节”挤拥一番而得子,将孩子取名“东仔”。意即是由东坑那边得到的。这件事便慢慢地传播开去,故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传奇2:直鱼钩(惩恶篇)
寮步两头塘村有个温老汉,为人忠厚善良。与东坑塘唇村的卢老二交情甚好,每年的“卖身节”,都到卢老二家住上几天。道光二年(壬午)二月初一,温老汉携带九岁的孙儿温小牛又到卢老二家作客,准备参赴明天的盛会。
天刚拂晓,喧闹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温老汉,嗽洗罢,与孙儿一道前往墟中游玩,是时,熙来攘往的人流夹杂着各地不同的乡音,声闻数里。摆摊档的、唱大戏的、玩杂耍的,卖吃食的、卖竹篙棍棒等农具的,应有尽有,目不暇接,爷孙俩玩得开心极了。
突然,小牛跑到一档卖针线杂物的货摊前,拿着一根针嚷着说:“爷爷,我要买鱼钩。”温老汉笑着说:“傻小子,这根叫针,不是鱼钩,鱼钩是弯的。”小牛说:“这明明是鱼钩,是弯的,爷爷,你买给我嘛。”爷孙俩看见的各所不同,争吵声引来了旁人的围观,大家看见的分明是针,哪来的鱼钩呢?都笑小牛是傻的。为了避开众人的嘻笑,温老汉赶忙掏钱买下了这根特别的“针”。
回家后,小牛约了几个小伙伴用新买的鱼钩到河边去钓鱼。刚下钩,马上钓上了一条大鱼,三次下钩,都能钓上大鱼,但再下钩,总没鱼儿上钩的。每天只能钓到三条大鱼,天天如此。其他小伙伴只能钓到些小鱼虾之类的。大家都唤这根直直的鱼钩为神钩了。
这件事,传到村中恶棍李大麻子耳里,这个李大麻子在村中横行霸道,坏事做尽,大家早对他恨之入骨。如往常一样,小牛又到河边去钓鱼,还没下钩,李大麻子强行将小牛的神钩抢去了。碍于恶棍的势力,小牛只能把眼泪吞向肚里。
李大麻子高兴极了,马上把神钩放下河中,只见浮子拉得极沉,以为钓上大鱼了,急忙收钩,一看钓上来的是一条四五斤重的潜水过基硖毒蛇,这蛇咬断绳子,向李大麻子猛扑过去,狠狠地咬了李大麻子一口,然后游下河里去了。李大麻子被蛇咬后,不到一个时辰,便一命归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