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镇能量|大朗:紧密联系松山湖 产业结构更优化
i东莞 2022-01-21 09:26:52

去年以来,大朗镇抓好“双统筹”,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2021年1-9月,该镇GDP达290.83亿元,同比增长12.3%。1-11月,该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6.31亿元,同比增长15%。进入2022年,站在“双万”新起点上,大朗将从抗疫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在“双万”新赛道上全速前进,深度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发展,奋力建设“科创新城、品质大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年来,大朗着力抓好“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工作回顾

2021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2.3%

近年来,大朗着力抓好“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4亿元,同比增长1.1%。2021年1-9月,大朗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83亿元,同比增长12.3%。2021年1-11月,大朗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6.31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84亿元,同比增长12.1%;规上工业增加值150.72亿元,同比增长17.3%。

大朗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发挥镇委党校作为全市首个省委党校实践基地作用,创新举办“线上党校”“周四夜校”,累计参与党员干部8.5万人次。构筑疫情防控红色防线,设立汽车站防控点等9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全镇5000多名党员干部毅然投身抗疫。大力推进党建阵地建设,依托大朗“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党员群众达6万多人次,28个党群服务中心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文化主题馆二期启动建设。

大朗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牢牢把握“双区”驱动重要机遇,主动融入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全力融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一流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研平台,打造湾区科技创新高地。2020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总量达234家,5亿元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拥有19家省级工程中心和3家国家认可实验室,2019年上报R&D经费投入8.2亿元,占GDP比重2.3%,排名全市第7。

大朗产业升级全面提档。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2020年集中签约、动工2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152.5亿元,为大朗历年之最。加快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毛织为主导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业产值分别突破350亿元、210亿元,新材料、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推动毛织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建成全省首个毛织人才驿站,与东职院共建毛织产业学院,与四川美院共建毛织产品研发中心,率先打造6大直播基地,荣获“共建世界级毛织产业集群先行区”等称号,引进物流保税仓项目,启动全市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大朗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加快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建设,打造东莞文化“会客厅”新标杆,朗豪步行街投入试运营,长盛核心区15分钟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持续开展“行走大朗”“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投入超7000万元开展松山湖南部及周边区域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在全市首创“包村入格”督导机制,干净整洁村实现全覆盖。投入超3.4亿元攻坚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截污管网建设213.7公里,排查疑似“散乱污”企业超4000家,重点排水户雨污分流及接驳工作完成率100%,获评全市环境保护任务完成量优秀档次。

大朗社会治理不断优化。全力推进“平安大朗”建设,投入超5200万元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大力推广简易喷淋装置配置。充分发挥360名专职安全员的力量,全年检查“三小”场所、出租屋达4.6万间,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高压整治“两违”,超额完成“两违”治理面积160万平方米。全镇违法犯罪警情数、“两抢一盗”警情数、破案数实现“两降一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排名全市第一。

大朗民生改善硕果累累。依托荔香湿地公园、市级非遗项目大朗“烘焙荔枝干”等资源,不断强化“大朗荔枝”品牌效应,曾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镇,全力推进教育扩容和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大朗中学等13所公办学校建设,新增路外公共停车位超2400个,大朗医院立体停车库、发热门诊和政务服务中心新大厅投入使用,大朗女篮连续4年蝉联市篮球联赛冠军,全年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1000多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大朗民生改善硕果累累,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镇

工作部署

重点在六方面展现新作为,力争到2025年GDP进入500亿元行列

大朗与松山湖仅一路之隔,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最好的载体,是最好的实体经济拓展区域。接下来,大朗将紧紧把握重大机遇,克服“12·13”疫情影响,与松山湖实现更紧密的联系,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重点在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聚焦先进制造、城市品质提升、为群众办实事、完善社会治理等六方面展现新作为,以更大的力度拓展新的空间,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把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得更优,力争到2025年大朗GDP进入500亿行列。

关键词:党的建设

把党建引领贯穿各项工作中

大朗将在坚持党建引领方面展现新作为。

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引领作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滚动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实抓好“头雁”工程,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持续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健全完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建立重点工作“一盘棋、一张表”调度机制。推广疫情期间选派中层优秀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的经验模式,选派更多能力强、有担当的党员干部攻坚征地拆迁、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重点难点工作,营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关键词:创新驱动

发展松山湖华为配套产业集群

大朗将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展现新作为。

集聚创新平台,把握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依托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南方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协同效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承接产业外溢资源,积极发展松山湖、华为配套产业集群。

集聚创新主体,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争取到2025年突破400家。全力推动六淳智能等企业上市,开拓资本市场“大朗板块”,力争5年内推动3—5家高技术企业上市。

集聚创新人才,发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大科学装置对高层次人才的虹吸效应,集聚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探索建立更多人才驿站、产业学院,提升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将人口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优势。

关键词:先进制造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朗将在聚焦先进制造方面展现新作为。

以更高标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谋划打造新兴产业园,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移动终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储能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华润电力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

以更深层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毛织产业“十四五”规划,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持续推动毛织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做强研发和销售环节,建设以毛织产业为核心的巷头500亩产城新区,高水平谋划“织交会”,打造中国毛纺织行业最具影响力展会。

以更宽领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与东莞港、东欧班列、重点外贸企业沟通对接,壮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和物流保税仓两大平台,推动中小微企业通关更加便利,力争每年出口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

关键词:城市品质

推进城市更新和“工改工”

大朗将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展现新作为。

全面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以连片土地整备为重点,集中一切力量攻坚松山湖科学城核心创新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大平台、大项目的土地整备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工改工”,大力支持连片改造,争取每年开展1—2个100亩以上的镇村工业园改造项目。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以“绣花”功夫全域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管“片长制”管理机制,强化对“六乱”“两违”等执法整治力度,力争“洁净城市”排名保持在中上游。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更多特色精品示范村,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红花油茶市级森林公园项目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关键词:民生福祉

补齐“民生五个位”短板

大朗将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展现新作为。

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落实《大朗镇关于减轻经营主体租金负担的若干意见》,在降低租金成本、减轻税收负担、加强融资对接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

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加快补齐“民生五个位”短板(即公办学位、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就业岗位、停车位),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前谋划好2022年民生十件实事。

推动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推进村级文化支馆、城市阅读驿站等文化空间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汇聚文化正能量。

关键词:社会治理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大朗

大朗将在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展现新作为。

优化社会治理体系,配齐配强网格员和专职安全员,持续完善“智网工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朗,高压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反诈”行动,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落实落细“大安全”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紧盯毛织“三小”场所、出租屋等场所,狠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广安装简易喷淋、感烟报警器,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全力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重点关注

把抗疫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去年底,大朗经历了“12·13”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专家组科学指导下,大朗坚持把疫情应对处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动员全镇上下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日夜奋战、连续作战,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非同寻常的优异答卷。经历抗疫的洗礼,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组织力、执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了。接下来,大朗将从抗疫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入学习贯彻市党代会及两会精神,着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大朗将慎终如始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线。解封不等于解防,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多地相继出现疫情,目前的形势非常复杂、严峻。大朗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守住今冬明春这个关键期,切实做好防“倒灌”工作,加快打造防“倒灌”试点,为全市提供借鉴参考。强化药店和诊所“哨点”监测作用,严格落实中高风险地区来朗人员落地排查和核酸检测“双清零”工作。加强和规范新冠肺炎相关“十大症状”患者就诊管理工作,对于有“十大症状”的来诊人员,要严格实施“单人单管单采单检”。抓好社会面管控,持续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严控人员聚集,严格落实戴口罩、测温扫码等健康服务措施。常态化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升全民防疫意识,提高群众的接种疫苗积极性。抓好应急处突储备和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快速有效应急处置。

大朗将锲而不舍加强执行力建设。要切实把抗疫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用真抓实干的精神和强大的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把大朗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各单位、村(社区)要全面提升执行力,不折不扣地把上级和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补齐工作短板,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方面下狠功夫,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同时,提前谋划新一年工作,确保第一季度开好局、起好步。同时,大朗将全力以赴做好春节前后各项工作。春节前后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也是维护稳定的关键期。下来,要有力有序抓好春节前后各项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度过喜庆安康的节日。

数说大朗

大朗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毛织“三大支柱产业”,先后荣获“中国羊毛衫名镇”等“24张国家级名片”。

“毛织”“荔枝”“中子源”是大朗最鲜明的三大特色亮点。

大朗是国内最具规模、产业链最完善的毛织产业集聚区,毛织全产业链年交易额超600亿元,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1件来自大朗。

大朗是中国荔枝之乡、广东省荔枝专业镇,荔枝种植面积超1.6万亩、年产量超2万吨。

大朗是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所在地,毗邻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正深度参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

大朗还是东莞市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WCBA广东女篮主场所在地。

自2013年以来,大朗累计承担近10项省市改革试点工作,获得56个单打冠军,连续6年入围全国百强镇,在2020年百强镇中排第23名。

文字:李健武 通讯员 聂旭芊 图片:大朗供图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