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学校上学期视力检查结束后,黎女士拿到了她女儿小雪的视力检测报告。
“拿到学校视力检测报告后吓一跳,原本还庆幸孩子没有近视,谁知却查出有300多度散光。”担心孩子视力的黎女士,在寒假第一个周末便带着小雪到医院做检查,并趁着假期给小雪配镜。
记者从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获悉,进入寒假以来,陆陆续续有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前往该医院“报到”,他们当中,不少是拿到视力不良的检测报告后到医院再次检查、配镜。正值寒假,该医院大视光科主任扶城宾提醒,近视有“真假”之分,草率配镜易留遗憾;近视防控,家庭防控是关键,应合理安排寒假作业,养成良好用眼行为习惯;定期带孩子做视力检查。

草率配镜易留遗憾,要科学辨别近视“真假”
生活上,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测出近视后,就赶紧配一副眼镜。
扶城宾告诉记者,孩子在配镜前要辨别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而科学有效的辨别方法就是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放松调节后验光,也就是俗称的散瞳验光,如果草率地将假性近视配了眼镜,那么很快就会变成真性近视了。
此外,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是由于近视和近视散光引起的。一些眼部病变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因此,在验光前应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
合理安排寒假作业,注意正确用眼
寒假来临,孩子回到家中,不少家长为孩子的视力防护问题感到“头疼”。
“近视防控,防大于控,其中家庭防控是关键。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扶城宾建议,寒假期间不要长时间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要坚持户外运动。
在家庭作业方面,每日监督孩子按时定量完成,并且要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因拖沓导致做作业的时间延长,以减少用眼负担。做作业过程中,做到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目光看向20英尺(大约6米)以外的地方;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且尽量不在晚上做作业。
同时,要养成科学用眼习惯。据介绍,青少年儿童目前面临近视的三大风险主要是持续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少、用眼行为疏于监管。因此,应纠正用眼行为习惯,可参考以下策略:
一是遵循“一拳一尺一寸”,即眼睛与书本或屏幕的距离应约为一尺(33.3厘米),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3.33厘米),以及“20-20-20”原则,即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目光离开屏幕,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不眯眼不眨眼,全神贯注凝视并辨认其轮廓,使眼睛处于一种活动的过程中,从而养成间断用眼的好习惯;
二是营造光亮学习环境,条件允许可购置专业护眼台灯;
三是定期带孩子做视力检查,跟踪孩子视力情况,及早处理。
此外,扶城宾特别提醒,春节临近,在这期间,孩子们要注意全面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扶城宾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是一个科学的体系,不仅需要在预防干预、功能检查、屈光矫正、近视防控方面有专业的知识,更需要科学的技术手段。

“建议家长从孩子3岁起就定期带他们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明确孩子的屈光系统发育情况及生理性远视储备量,每半年至少一次,做到近视危险因素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发生近视,则要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扶城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