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峰雅韵丨莞邑年俗饮食篇:食中有真意,新年好气运
i东莞 2022-01-16 18:59:56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东莞日报》“旗峰雅韵”栏目创办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深挖东莞历史文化资源,书写东莞历史故事,赓续东莞历史文脉,引领读者在字里行间重回历史,了解莞邑人文历史面貌。2021年春节前,我们追忆了东莞烟花炮竹产业繁盛的过往;品鉴了“卖懒”、开灯、瑞兽舞新春等悠久喜庆年俗;也回顾了东莞源远流长的醒狮文化。2022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继续从美食文化、民间信俗等不同角度出发,解读莞邑年俗文化的魅力。

东莞新春习俗浓重而名目繁多,饮食是最为浓厚的年之况味,是莞人置办年货最主要的项目。尤其是各种小食类,丰富多元,是人们藏在舌尖上的美好记忆。我国民俗学家娄子匡、容媛分别在《新年风俗志》和《东莞旧历年例》提到,东莞的年宵食品主要包括鱼龙、碌堆、糖环、炒米饼、粉片、鹅肠、麻葛、雪球、向丸等。其中鱼龙、碌堆、糖环等更是莞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腊月十五(2022年1月17日),莞人做完“扫尘”之后,就会开始准备制作或置办年货,尤其是腊月廿五左右更是莞人集中办年货的时间。而莞人对这些年货的置办非常讲究,一定要有“好意头”,一定要尽量完整美观,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招待客人,也能美化自己品味美食的心情。他们认为,年货办得好不好,跟自己家里来年的气运息息相关,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格外重视和小心。

办年货以“食”为主

农历十二月廿左右,莞人就开始集中置办年货以迎接春节的来临。莞人的年货清单涵盖了过节生活用品、祭祀祈福用品、食物食品等,如穿戴用的新衣物鞋帽,装饰用的年花、年画、春联,祭祀祈福用的香烛、鞭炮,以及各类食物、食品。其中,“食”是年货的重头项目。

据东莞民俗学者张铁文介绍,改革开放前,莞人以食饱食好为主,鸡、鹅、鸭、鱼、肉备足即可,故谚云:“粮油满缸,心里不慌。”此外,则以烟、酒、腊味、冬果(粉果)为主。腊味有腊肉、腊肠、油鸭。冬果是用油、糖、糯米粉做的为多,便于春节期间待客用。因为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冬果一般都是家庭自制,主要有糖环、油角、炒米饼、油锤、碌堆、蛋散、芋虾等,其中多为油炸制作,便于食物保存。而专门饼家做的冬果以花色品种为多,有雪条、雪耳、雪符、蛋扣。“雪”者,熔化了的白糖,凉后凝在油炸品上。如今,这些传统的冬果在家庭制作中逐渐被冷落,大多只能在市场上寻觅。

蛋散

“而今的冬果,更名为年果,大型商场组合供应,一篮年果,应有尽有:曲奇、朱古力等洋货成了年果的主品,加上真正的‘果’——香梨、苹果、金山橙、葡提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需花半点心思去安排。肴馔上的年货,更不是简单的腊味,而是山珍海味。海味店货色越高档,人们越向往,过去连地主也难得品尝的鲍参翅肚进入寻常人家。”

此外,莞人春节还必备各类瓜子、糖果、坚果、糕类等。其中,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糕类则有年糕、萝卜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

东莞客家人置办的食物年货,主要也是鸡、鹅、鱼、烧肉、糖果、水果等,品种也比较多,但也很有特色。以东莞清溪镇客家人春节饮食为例,鹅既是年三十祭拜祠堂时的主要祭品,又是人们在春节时享用的主菜,且清溪客家人一直有“过年杀鹅取鹅油做粄”的传统,因为鹅油是做鹅汤粄的重要材料,因此清溪客家人过年不能缺少鹅。

此外,重要的食物还有各种粄类小食,除鹅汤粄外,还有喜粄、砵仔糕、米饼、圆笼粄(黄糕)、米花。这几种食物都是圆形的,在过年的时候食用有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而又其乐融融之意,饮食中寄托着清溪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对亲人的祝福。

在张振江、麦淑贤《东莞客家民俗文化:清溪的个案》一书中提到过,春节期间,客家人的饮食有严格的禁忌,如绝对禁止用鸭。在清溪客家人的传统信俗观念中,只有鹅和鸡才可以用来敬神。此外,客家人春节期间不能用狗肉以及牛肉等祭祖拜神,因为他们感念狗看家、牛耕田有功劳,不能也不会忘恩负义,不能以之作为祭品。

新春美食“意头”好

我国民间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富有广府文化特色和客家文化特色的莞邑美食更是如是。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

在广东地区,无鸡不成宴,无鱼不成席。各种鸡类食物制品花样繁多,寓意美好,东莞亦如是。如“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鱼类则多爱用鲤鱼,寓意今后生活有条有理(鲤)、年年有余(鱼)、生意有利(鲤)等。

莞邑新春小食亦繁多,也多有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东莞春节糕类食品有年糕、萝卜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东莞风俗年糕叫“鱼龙”(亦写作“贻笼”),则取鱼跃龙门之意,其制作十分考究。按照东莞习俗,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人们就开始“炊鱼龙”。鱼龙有咸甜之分,甜鱼龙食用前一般作祭祀之用,大多在中间“镶”有一粒红枣,以求早(枣)日高(糕)升。咸鱼笼不参与祭祀,只作为应节食品。此外,因为有美好寓意,鱼龙也常被本地人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东莞民谣《娶新娘》唱道:“摇咕橹,娶个孙新抱。新抱几时归,年年后日归。有乜野归?有鱼龙硬饼共生鸡……”如歌中所言,过去初嫁女回娘家探年,男家需给其带些鱼龙回娘家派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友好。

碌堆也叫“煎堆”,其外形浑圆中空,如球一样可以滚来滚去,白话便是“碌”,东莞本地人则亲切地称之为“碌堆”。“鱼龙是本,碌堆是利。”如同鱼龙一般,碌堆也是莞人不可缺少的年货(“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因为在莞人眼中,碌堆寓意生活油润富足。故有谚语曰:“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岭南各地的煎堆品种和做法略有不同,实心空心、有馅无馅皆有之,东莞的“碌堆”,一般是一种糯米粉作皮的空心煎堆,制作时将和好的糯米粉团搓成圆条状,再用刀切成均匀小块,取小块放在掌心中揉成球状,放入油锅炸至金黄即可。东莞本地人向有把碌堆作为添丁礼品之俗。当年添男丁的家庭一般要在正月十五前举行开灯拜神仪式,主人家需在开灯宴上向亲友派送碌堆,传送祝福。

糖环

糖环也是莞人的传统食品之一,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寓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糖环既是应节食品、赠送礼品,又是贺岁摆设品、祀神品。东莞歌谣有道:“添新岁,拜新年,银花嫩,菊花鲜。油煮碌堆摆正面,寸枣糖环摆两边,正处一盆金桔仔……”由此可见,糖环与碌堆、金桔仔等是莞人常用贺岁摆设品。

同时,东莞本地人也常将糖环与甘蔗一起摆供神台(供桌)上,取子子孙孙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生活幸福、节节甜蜜之意。水乡人家取糖环、甘蔗于屋前屋后祭神以其“有借有还”谐音,寄托邻里关系友好之意,希望有借有还、团结互助。此外,如同碌堆一样,糖环也作为礼品在添丁开灯宴上赠送亲朋好友,传送祝福。

从上可见,饮食是最为浓厚的年之况味,许多食物富有美好寓意,多与谐音或形态有关。如:生菜,谐音生财。发菜,谐音发财。蚝豉,谐音好市。芹菜,寓意“勤才”,要求子女、伙计勤力。如:慈姑象征着男丁,以求子子孙孙繁衍无穷等。

团年开年皆有“范”

东莞民间对节庆饮食,向来比较重视,特别是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冬至等,其中以春节最为热闹。据容媛《东莞旧历年例》记载,旧时东莞人“每年十二月底必举行一次,是日无论贫富必以三牲、酒、汤丸、寿桃、油豆腐等,祀神及祖先,祀毕除将三牲及汤丸留剩些少扎年外,其余的将来给家人父子聚餐,俗称团年,疑即完年聚餐罢?”

“千里团冬,万里团年。”对莞人而言,冬至和除夕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团圆节日。尤其是除夕当天,莞人不论贫富,必然要合家围坐吃“团年饭”。菜式必寓意吉祥,如一般用八九道菜,取义“发财长久”,也有用生菜、大蒜、芹菜(取生财、会算勤恳之意),用小红纸包好挂在厨房,也为“压年”之用。还要煎两条鲮鱼放在米缸里“压年”,取义年年有余。

咸丸

以东莞高埗镇为例,这天早上一般会在家里先宰鸡、煮咸丸、拜神祈福、放鞭炮,以感谢神明和祖先这一年对家人的庇护。在祈福供品当中,一定要有鸡蛋。祈福完毕后,大人们会叫孩子拿上鸡蛋,去“卖懒”,后把鸡蛋吃掉,意思是把小孩这一年的懒惰都卖掉了,明年勤奋读书。随后,人们会用面粉搓制“咸丸”,当中有用“花米红”染成一部分红色的,中午就煮“咸丸”,一家男女老少一起吃。一些好心人家还盛一些“咸丸”给村里的孤独者,寓意“团团圆圆”。到了晚饭,就一大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里一定要有猪肉、鸡、鱼丸、鱼、生菜等好意头的食物。

东莞清溪镇客家人的团年饭同样富有特色,主要菜式有:焖鹅、咸菜焖猪肉、盐焗鸡、圆笼粄、米肠、米饼、米花、糖环、油角钵仔糕等。同样也有许多具有好意头的食物:芹菜、葱、蒜、慈姑、发菜、蚝豉、猪手、龙骨、莲藕、生菜、鱿鱼、竹笋等。比如,葱意味着聪明伶俐,蒜意味着家中一切都合打合算,龙骨意味着过了新年龙马精神,莲藕意味着连生贵子,竹笋则意味着顺顺利利……

大年初一那天,莞邑许多人家还要吃斋,以粉丝、腐竹、金针、云耳、冬菇、发菜、瓜菜等混合煮成斋菜,等到年初二做“头牙”才吃荤,即“开年饭”,也称为“新年饭”。主要菜式为此日的祭品:素菜通常包括生菜、芽菇等;荤菜包括鸡、猪肉、鱼“三牲”。其中鱼的选用,旧时多为鲮鱼,现在多为鲤鱼,但有些地方依旧定例为鲮鱼,如厚街镇等。

据张铁文介绍,头牙风俗,追溯历史应是来自军队,旧时封建王朝的军队,每月初一、十五祭神,保佑世界太平,关公庇佑。次日,祭品当菜,开牙祭,大吃一顿。一年的第一次开牙祭便是在大年初二,被称为开年饭。当然,东莞个别地方开年饭也有不在大年初二吃的。比如石排刘屋村民旧俗却盛行大年初一,在田头开年,但吃的是腊味、咸鱼、鱼干,但不能在田头举火。传说是该村刘氏先祖南迁时到此,正是大年初一,决定不再走,将干粮集中大吃一顿。以此,纪念立村。此外,如洪梅镇梁氏,也有在大年初一开年的。

“开年饭开得好不好,预示一年的生意、生产、生活好不好,因此东莞人十分重视开年饭。开年饭,也要一年比一年好。”张铁文表示,最注重开年饭风俗的当数道滘镇,开年饭不仅自己吃,而且互相邀请,互相错开。他们的开年饭有的推迟至初八、初九,甚至还有的会推迟到接近元宵节。

相关链接

莞人春节小吃

小年过后,家庭自制年果有:鱼龙、客家喜粄、煎堆、麻橛、碌堆、油角、糖环、炒米饼、响丸、干粮、白糖饼、鸡蛋饼、蛋筒(蛋卷)、大糠团、米通、糖通、糖浮米(爆谷团)等。

油角

饼家所制冬果有:雪条、雪耳、雪符、雪扣、雪绳(即油扭枣、婆髻)、雪球、通条、蛋扣(亦称鹅肠)、油榄(即通粒)、云耳、云片(亦称粉片)等。

春节待客的八宝盒(糖果盒):有糖莲子、糖莲藕、糖瓜条、糖金桔、糖木瓜、糖椰子、糖椰角、糖柚皮。

节日喜庆“粉果”:团(红团、白团)、松糕、孖仔团、咸狗利、手揸、鹅仔、糯米糍(捏糍)等。

主要参考资料:

1.东莞市政协编:《东莞风俗叙述与研究》;2.张铁文著:《东莞风情录》;3.东莞市农业局编:《耕读杂志精华卷(2014-2016)》;4.张振江、麦淑贤著:《东莞客家民俗文化:清溪的个案》;5.何环珠主编:《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6.叶春生著:《广府民俗》;7.高埗镇文联编:《风尚高埗——高埗水乡民俗集粹》;8.厚街镇文广中心主编:《竹溪古韵》。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张洪波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沈汉炎 图片:程永强 曹雪琴 李梦颖 编辑:陈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