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东莞工作后,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就能真正代表中国发声。”一个阳光的午后,松山湖一间办公室里,侯晓东说起在东莞的工作,毫不掩饰内心的自豪。
侯晓东在英国工作期间,曾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长期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64“金属力学试验”技术委员会委员;自2019年3月回国后,他加入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开始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到多个工作组的标准制定中,最近刚刚当选工作组召集人并主持两项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
▲侯晓东
报效祖国更能成就自己
侯晓东是河北人,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2000年考入东北大学,学习热能与动力工程。2003年作为交换生,他进入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攻读材料科学,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是英国物理学会会员、认证物理学家,英国高等教育学院会士。
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侯晓东是纳米力学学术带头人;进入英国考文垂大学,侯晓东是制造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晓东一直致力于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测试领域的科研。通俗地讲,就是在“微米-纳米”尺度下,像检测生物的DNA一样来测量材料的微观情况,从中检测材料的“病症”,并开出对应的“药方”。比如说,钢轨断裂了,就得分析钢质材料内部的结构,找出断裂的原因,利用力学理论进行调整内部结构,从而提升钢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公共安全。
深耕材料科学领域近20年,侯晓东在标准制定方面拥有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不仅成为行业先锋力量,还曾担任先进材料与标准凡尔赛合作计划(VAMAS)第22国际工作组副主席和国际计量局(BIPM)质量及相关量咨询委员会(CCM)硬度工作小组专家,不断提升自己在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争取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事权”。
英国散裂中子源首席科学家张书彦回国后,创办了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在行业内声名鹤起。由于都在英国工作过,虽然一直没有见面,但当张书彦电话邀请侯晓东加盟时,侯晓东也心动了。
“我在国外留学工作生活近20年,但骨子里还是中国人;虽然在英国组建了家庭,有稳定的工作,但一直保留了中国国籍,就是希望有机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侯晓东说,2018年底,他特意来到松山湖,了解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一批东莞正在大力发展的高端科研平台,也对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与张书彦院长当面交流后,他深深感受到不懈的热情和诚意,下定决心回国加入张书彦团队,携全家来到松山湖。
侯晓东在英国工作时就深深知道大科学装置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英国大型国家实验室——卢瑟福实验室建设了散裂中子源,又吸引来了同步辐射光源、空间实验室、大功率激光等科学装置,逐渐形成集群,并成为英国最大的国家实验室基地;由此吸引了大批人才,获得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间接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现在,松山湖科学城以及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必将会为我国乃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中国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增加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新创业。全国各地不拘一格招才引智,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回到祖国,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更大,干事创业的平台更宽广。“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报效祖国更能成就自己。”侯晓东如是说。
在东莞工作更有归属感
四十不惑。
今年是侯晓东的不惑之年,谈起现在国外严峻的疫情,感慨地说:“赶在疫情之前,一家四口从英国回到祖国,我和家人都感到非常安心,特别有归属感。”
一方面是事业上的顺利推进。刚进入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时,侯晓东担任应力测量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应力”听起来,比较高深,事实上,应力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工艺会产生残余应力,会影响到工件的服役性能和服役寿命,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变形开裂甚至失效。
因此,通过对于应力的精确测量,深入研究应力的影响,并开发相对应的工艺来进行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侯晓东通过先进的应力测量技术研究应力分布的情况,为应力控制提供解决关键数据和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比如钢轨、齿轮、轴承、金属增材制造等关键工件,找到“病症”,制定对策“药方”,帮助客户改进工艺,优化产品质量的改进。
回国后,侯晓东入选广东省及东莞人才计划,其科研和标准化工作也逐渐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担任全国新材料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和ISO/TC164金属力学试验国内专家组成员,当选ISO/TC164/SC3C164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技术委员会SC3分技术委员会WG5工作组的召集人,领导该工作小组目前负责两项国际标准的修订工作,有来自十余个国家的二十多名专家参与,这是我国力学专家在TC164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技术委员会承担的第二个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
如今,侯晓东的角色从研究员转变成材料研究所所长,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无论是个人视野,还是发展平台,都有了全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现在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的召集人,侯晓东可以真正代表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树立业内标准,维护国内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家庭生活也步入正轨。侯晓东非常认可东莞的人才政策,东莞实施特色人才政策,各类人才可获得住房保障和生活补助,还可享受科研、创业、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税收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侯晓东的爱人在英国学习的是英语语言教育并从事教学工作,如今就在松山湖北区学校当英语老师,也能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松山湖的建设,两个孩子也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一家人在东莞团聚,日子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北方人,侯晓东感觉东莞一年四季如春宜居宜业,特别是还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装置大平台,为科研搭建了广阔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交流成长的机会。松山湖的生态环境就非常好,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到周边休闲散步,到处都是生态绿地花草树木,让人赏心悦目,格外舒畅。
如今,东莞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进一步改善工作机制,竭诚做好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在东莞开展科研、施展才华提供良好条件。“在东莞,更有归属感,希望能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侯晓东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