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反响|市党代表、市金融局局长钟正良: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
i东莞 2022-01-06 11:00:47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正全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这需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作用,提供综合服务保障。《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首次单列金融章节。

东莞即将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求金融提供更为精准有力的服务支撑。市金融“十四五”规划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提出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至3200亿元,科技信贷余额冲刺2000亿元大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20家。

“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立足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大格局、大背景、大框架下去思考谋划金融工作,力争在落实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上有新作为、新突破。”市金融局局长钟正良表示。

记者:市金融局如何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钟正良: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东莞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充分发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作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1+1+6”工作部署,做到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在提振全市金融系统干事创业精气神的同时,全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奋力推动全市金融总量规模、发展质效和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我局更荣获省委授予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接下来,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立足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继续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改革开放、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方面精准发力,构建融资结构更合理、融资方式更多元、融资成本更低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立足“双万”新起点,市金融局有哪些发展规划和步骤?

钟正良:东莞即将迈入“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求金融提供更为精准有力的服务支撑。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金融工作谋在早、干在前,市金融工作局于今年上半年启动“深调研”工作,就“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发展产业链集群融资模式”“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等课题开展研究,找准工作短板、明确努力方向、梳理工作重点,切实担负起作为全市金融工作综合协调部门的责任担当,在抢抓机遇、系统谋划上体现执行力。接下来,我局将发挥好东莞金融基础扎实、发展势头强劲、地方金融齐全、金融生态良好等比较优势,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大格局、大背景、大框架下去思考谋划金融工作,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力争在落实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上有新作为、新突破。

一是聚焦“扩大增量”,巩固增强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全域统筹理念,大力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引导发挥各金融集聚区和功能区的特色优势,构建梯度协调、多点支撑、优势互补的金融发展格局。其中,支持东莞国际商务区打造成为总部金融合作载体,构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动式生态优化、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金融生态圈”;支持松山湖功能区打造成为科创金融合作载体,与证券交易所共同开展“产业孵化+项目路演+上市辅导”等系列工作;支持滨海湾片区打造成为跨境金融合作载体,探索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资金池和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等业务创新;支持水乡功能区打造成为数字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东部产业园片区打造成为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创新先行区;支持东南临深片区推广产业链集群融资新模式,促进金融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和优化配置。

二是聚焦“服务实体”,发挥好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立足我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在推动在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组合融资的服务模式上来一个转变,重点针对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构建融资结构更合理、融资方式更多元、融资成本更加低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广覆盖产业链全类型企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体系,加大对科技源头技术创新、制造业强链补链拓链的金融资源投放力度,并以数字金融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绿色金融助力低碳经济发展,以跨境金融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通过配套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对接活动,加强信息共享、完善风险补偿增信、丰富押品种类等措施,提高轻资产、无抵押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获得性。

三是聚焦“直接融资”,针对拟上市和上市企业提供闭环式服务。按照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行动路线图,以“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为工作主线,提供创投支持、上市培育、并购重组、风险处置等闭环式服务,在规范基金企业准入,在发挥好创投、风投基金的产业促进和招商两大功能的同时,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香港联交所等的合作,常态化开展上市融资政策辅导培训,并指导企业用好募投项目流转落地等协调服务机制,加强对募投项目的流转、落地跟踪,提升东莞上市企业资本运作水平,使发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四是聚焦“突出优势”,持续拓宽地方金融产业链条。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增资扩股、改制上市、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并在申请系列新型金融牌照的同时,有序将经营区域向粤港澳大湾区扩展,着力打造成为规模效益好、金融牌照全、服务支持强的总部型金融旗舰企业。加大金融招商力度,重点吸引一批金融机构区域总部、持牌金融机构以及配套中介机构落户,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加大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五是聚焦“防控风险”,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常抓不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实施细则,强化地方执法工作队伍建设和配套保障,并加强金融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非法集资监测预警系统、地方金融监管信息系统联网,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处置”有效联动,防止风险积累、传染和放大。

记者:《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东莞未来五年力争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制造业贷款余额超3200亿元,科技信贷余额冲刺2000亿元大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20家。要达到以上预期目标,有哪些发展规划?

钟正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正全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这需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作用,提供综合服务保障。对此,在《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单列金融章节,将金融业发展规划列入“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并由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负责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引导金融系统对我市所处的新发展阶段、贯彻的新发展理念、构建的新发展格局有更系统和准确的把握,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在参与金融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中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金融“十四五”规划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未来五年,东莞将围绕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进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金融强市”的部署要求,紧扣我市产业集群加速集聚、科创氛围浓厚、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等发展特点,按照“1466”的路线图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即以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为总目标,围绕产业资本集聚、科创金融发展、金融开放合作、金融生态优化4大核心任务,着力落实金融空间布局优化、发展现代金融产业、产融深度融合、服务科创能力提升、金融开放合作、金融生态优化6大重点工作措施和推进实施制造业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上市融资、金融人才、金融安全等6大专项行动计划,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增至3200亿元,科技信贷余额冲刺2000亿元大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20家,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至45%,为我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