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新起点,这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辉煌成果。
@所有与东莞一起成长、奋斗过的人,感谢有您!你们的故事是东莞最重要的笔画,你们的获得感是这座正青春城市奋斗的终极目标。此时此刻,一起来聆听普通老百姓的心声,让我们更坚定地再出发!
【一】
生活在东莞@漫画小子欧迪鹏
“想用另一种方式,为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打气。”
我叫欧迪鹏,相信看到这个名字,不少东莞朋友都十分熟悉。因为我画的一系列抗疫漫画时常被大家转发至朋友圈,但我其实并不是专门画漫画的人。我今年28岁,东莞虎门人,现在在南城创业、生活,从事广告传媒行业,主要是做一些建筑摄影和视频宣传片,插画只是我个人的爱好,偶尔有空我都会动笔画一下。
▲欧迪鹏画的抗疫漫画时常在朋友圈刷屏
为什么会画这些抗疫漫画?因为我想用另一种方式去为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打气。2021年,东莞经历了两次“疫情”,每次看到各行各业人员各司其职,坚守岗位,奋斗在抗疫一线上,我就想用笔去为他们打打气。
经历过这两次“疫情”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咱们东莞的疫情控制速度快,尤其是大规模核酸既有秩序又有速度,这些都离不开每一位参与东莞抗疫工作人员的努力。其实,我最初画这些抗疫漫画的灵感是来源于之前看到武汉的“热干面”,我想着东莞各大镇街也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和地标建筑,所以就想用这种方式来表现带有东莞特色的漫画。
▲欧迪鹏画了不少漫画,为“羊毛衫”加油打气
为什么会选择在东莞创业?因为我觉得东莞机会比较多,相比广州、深圳的生活成本低一些,有竞争优势。而且,明显感受到近几年来东莞人口变得越来越多了,很多大企业进驻了东莞,我们的客户群体类型也多了,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
▲欧迪鹏在户外画画
这些年,在东莞生活得挺不错的,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工作之余还能做做自己喜欢的事,例如画画和爬山。也感觉东莞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宜居,公园绿化非常好,高楼变多了,交通更便利了,公园的智能化设计也越来越多,市民服务中心办理政务业务的效率也很高,基本实现一站式服务,总体来说,各方面性价比都比较高,幸福感也比较强。
东莞的发展,未来可期。
【二】
生活在东莞@建筑小伙罗予宏
“我今年把户口迁到了东莞,正式把家安在东莞了。”
▲罗予宏一家生活在东莞
我叫罗予宏,31岁,湖南湘潭人,三年前来到东莞,从事建筑行业,老婆孩子和我一起在东莞生活超过1000天了。
今年,我把户口迁到了东莞石排,正式把家安在东莞了。有人问我为何选择安家在东莞,因为这里发展前景和机遇多啊,像我们做工程的,在东莞就是项目比较多,个人上升空间比较大。
这些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东莞变化很大,看到了东莞各种市政配套设施的整改,包括污水管网的升级改造、道路的新建和改造,特别是交通出行方面便捷了许多,加上东莞地理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活和工作都蒸蒸日上,身边不少外地朋友都向我打听想把户籍也转到东莞来。
我们公司近几年在东莞区域的业务也是每年稳步提升,收入提高了不少。平常有空闲了,我就会带着家人自驾出去玩一下,自己偶尔喜欢打打球、看看电影。生活在东莞挺好的,目前我们已经在东莞这边发展定居了。
【三】
生活在东莞@木偶团团长陈伟明
“没来过东莞的人,可能不想来;来到东莞之后,就不想走了。”
▲大朗镇巷头木偶粤剧团团长陈伟明
我叫陈伟明,44岁,大朗人,在东莞生活差不多半辈子了,2007年开始从事木偶戏。当初我为什么要从事这么冷门的职业?因为我父亲就是木偶戏的非遗传承人,以前看他自己出钱又出力,辛辛苦苦坚持做这一行,还得不到重视,我就“看不过眼”,从父亲手里接过这一“棒”,就一直做到现在了。
如今,我是大朗镇巷头木偶粤剧团团长,这些年从事这一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以前木偶戏这种传统艺术一直受到冷落,自己就好像“独家村”一样的,近年来终于走出“冷宫”了,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一行,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和机会,重新让木偶戏焕发新活力。目前,我们木偶剧团有十多个人,年轻人只要有心来学,我们都会用心去教他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东莞生活这些年,不仅感觉到这座城市越来越繁华,幸福感更是爆棚,特别是邻里关系变得融洽起来,见面都会亲切打声招呼,问句:“食咗饭未啊?未食来我屋企一齐食啦!”居住环境也很有安全感,大家过得挺满足的。这几年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得最多的那句话就是:
“没来过东莞的人,可能不想来;来到东莞之后,就不想走了。”
他们都说,在东莞,有家的感觉,真好。
【四】
生活在东莞@模型小子范兆昆
“最喜欢你的天空和花海,你要起飞,请带上我(笑)。”
▲陈文威(左)和范兆昆(右)
我叫范兆昆,莞城人,35岁,在东莞土生土长,目前和家人在莞生活,从事模型行业。大学毕业后,我曾在广州工作过一段时间,2012年,我回莞创业,和小伙伴陈文威一起创办了“万寿模型”品牌店,主要从事科幻模型制作、销售、展览,以及美术、手工艺方面的教学业务。
创业至今快踏入第十个年头了,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打拼,为理想坚持着,虽然累,但是也感到很充实。随着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以及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我内心也感受到喜悦。东莞是一个很适合创业的地方,机遇很多,甚至条件符合的人还能得到政府扶持。在莞创业这些年,看到城市发展越来越完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我特别喜欢在这个优美的城市生活,生活节奏比起广州、深圳来说,轻松很多,让人有更多时间思考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些年,感受到东莞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环境大幅改善,例如,近年来运河的水又变得清澈起来,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这里钓鱼,这种奇妙的生态复原是我以前没想到的。道路也越来越整洁,还有很多生态公园,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即将踏进“双万”新起点上,明显感觉到东莞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新市中心高楼林立,商圈发达,国际品牌纷纷进驻,有国际化的感觉。同时,文创园、特色咖啡馆、餐厅遍地开花,城市面貌从以前的工厂风格变成小资文艺风,非常宜居。
工作之余我会玩玩音乐,背着相机去各地采风,发一下Vlog,还会教学生弹吉他。我最想对东莞说——
“最喜欢你的天空和花海,你要起飞,请带上我(笑)。”
【五】
生活在东莞@望牛墩四朵金花
“在东莞,到处都是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梁见英(右一)与三位靓师奶是望牛墩远近闻名的“四朵金花”
梁见英,63岁;黄葵兴,54岁;李款娣,48岁;黎惠青,47岁,她们是望牛墩远近闻名的“四朵金花”。
我叫梁见英,这三个靓师奶是我的邻居,同时也是认识多年的老姐妹,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东莞水乡人。街坊邻里都叫我们“四朵金花”,因为我们四个退休师奶在望牛墩振兴路市场口附近经营一家小工作坊,专门做传统小吃。一开始,我们只为应节,做来给家人和街坊吃。由于地段便利,日常人来人往,在大家的“怂恿”下,我就拉上三位姐妹在家门口摆摊经营。这么一路走过来已有10年时间了,我们根据节点做美食,粽子、冬团、手抓、艾角、油角,很多街坊都是我们的熟客,每个节令都来帮衬,有些买着买着,还不计报酬加入我们的团队,大家有说有笑忙碌着,人来人往,其乐融融,一起感叹现在东莞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对生活充满信心。
这些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四朵金花”以前都要为生计打拼,各自忙碌,现在孩子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退休了,现在又有可以自由经营的小生意,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了钱又一起组团各地出游、吃饭,很开心很满足。青姨去年还把老房子拆了,重新盖了三层高的楼房,接下来一年,款姨也要盖新房子了。
还有,东莞经济越来越好,街坊荷包涨了,都不跟我们砍价,我们的小生意一年比一年好,销量由最初的买几个,变为成千上万个的订单。
在东莞,到处都是机会,你看我们几个退休师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东莞挺好的。
【六】
生活在东莞@宠物医生邓惠群
“生活在东莞,很舒服,我愿意一直在东莞生活安家。”
▲宠物医生邓惠群
我叫邓惠群,今年44岁,从事动物诊疗21年了,是一名资深的职业兽医师。生活在东莞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工作,一直在医治动物,过得非常充实。21年来,我医治了20多万犬猫病例数,主刀超过6万台手术,挽救了大量毛孩子的生命,也得到无数毛孩子家长的肯定和认可,这是我工作的动力和最大的收获。
从事这一行最大的感受就是见证了中国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宠物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家庭的一分子。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人宠相处的喜与悲,喜的是宠物带给我们的快乐,悲是宠物生老病死的离开。这些年,宠物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保险福利,例如东莞多年给宠物免费注射狂犬疫苗,确保宠物和人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东莞养犬管理条例的发布,对东莞犬只将实行养犬登记制度和犬只狂犬免疫制度,让犬只注射芯片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规范养犬人的习惯,提倡科学养犬,预防为主……这一系列的措施,让东莞人做到了文明养犬,人宠和谐。
这些年,在东莞生活越来越舒适了:公园绿道、生态园、古村建设、城市夜景等美景常常刷屏朋友圈。东莞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政策方面都加大了发展力度,城市幸福感持续增强。就拿这两年的疫情防控来讲,东莞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担当。
生活在东莞,很舒服,我愿意一直在东莞生活安家。
【七】
生活在东莞@便利店职工刘志祥
“在东莞,不仅便利店越开越多,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刘志祥在便利店里
我叫刘志祥,今年刚好30岁了,东莞横沥人,从事零售行业,目前在一家连锁便利店公司里面任职采购总监。正式回到东莞生活和工作,是在2015年,此前我都在外地工作和生活,过年过节才会回到东莞跟家人相聚。
我的工作大概就是制定公司的商品结构,以及未来产品引进的方向。在东莞工作的感受就是工作节奏比较紧凑但又有条不紊,特别是东莞零售行业十分发达,便利店密度排名全国第一。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印象深刻,说“便利店是城市深夜里一盏温柔的招魂灯”,其实,当一座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快的时候,便利店对人们的生活也就越来越重要。便利店的发达程度,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城市的便利度和生活舒适度,也意味着城市服务功能配套的合理程度。所以,在东莞,不仅便利店越开越多,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这几年,我在东莞生活得很好,无论在职场上还是个人生活上,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又拓宽了自己的圈子,挺满足的。东莞海纳百川,外来人口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都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认识到讲各种方言的朋友,挺有趣的。工作之余,我还爱唱唱K、玩玩游戏、打打篮球和踢踢足球。未来我希望和东莞这座城市一起相互成就,一起共同成长。
【八】
生活在东莞@乐队主唱杜攀
“东莞,我的第二故乡!”
▲杜攀在演唱
我叫杜攀,来自陕西省,今年37岁,来东莞生活11年,从事过很多工作,目前开了一家传媒公司。现在和家人都在东莞生活。
来东莞11年,我做过商场策划、在地产公司打过工,2016年,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东莞有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此以外,我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唱作人和乐队主唱,在东莞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工作之余会组织一些音乐演出,和朋友们一起分享音乐。
在东莞工作体验感很好,生活很舒适,周围伙伴都比较青春、活力。这些年,在东莞生活,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改变,从工业之城转变成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大城市,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改变,整个城市都充满了青春活力,非常适合年轻人创业以及生活,自己也和这座城市一起在改变,变得越来越好。
东莞即将踏进“双万”新起点,真心祝福东莞和在东莞奋斗的人越来越好。
东莞,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九】
生活在东莞@设备电气总工程师王纯坚
“在东莞,生活和工作都很有收获。”
▲王纯坚在工作中
我叫王纯坚,湖南邵阳人,今年44岁,在东莞从事设备自动化工作,是一名设备电器总工程师,独自一人到东莞4年了。我选择这一行,最主要是因为兴趣,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上设备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动作就觉得很有意思。在东莞,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生活还是蛮幸福的,我很热爱这一行,每天都花12至14小时在工作上,负责公司涂装车间生产线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改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东莞这个城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开放包容,锐意进取。这些年来,东莞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城乡变化,以及市容市貌的变化,交通发展地铁及轻轨的建设使得东莞这座城市交通越来越便利。在东莞工作,机遇和平台也比较多。2021年,我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这其实也是因为有东莞中集公司这个平台给了我能够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是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未来,我将继续在这个平台上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美丽东莞和大湾区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在东莞,生活和工作都很有收获,希望东莞越来越美丽,发展越来越高效。
【十】
生活在东莞@玩具达人吴武强
“东莞,是我待过的最舒服的城市,有事业,还有生活。”
▲吴武强玩彩虹圈玩得十分出彩
我叫吴武强,来自广东茂名,今年32岁,目前在东莞虎门从事玩具批发和教别人怎么卖玩具。最早一次来到东莞,是2003年,之后辗转几年,不断在广州、深圳、东莞这三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最后觉得还是东莞好,于是,2010年,我又回到了东莞。
为什么觉得还是东莞好?因为之前在广州、深圳工作,特别忙,感觉只有“工作”,没有了“生活”,每天不是赶在上下班的路上,就是赶在上下班的路上,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下班回来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自己的“生活”。在东莞呢,就非常适合像我这种小本创业的人,生活节奏比较慢一点,有空还可以去喝一下早茶,让人在这个城市待得很舒服。
我在东莞创业这些年,开过服装店、烧烤店、水果店、服装批发店等,现在我就专门做玩具批发,也教别人怎么卖玩具。我玩了十几年玩具了,比较出圈的就是彩虹圈了,上过央视,也上过报纸,在东莞创业这些年,获得感很多,幸福感也很强,看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也越来越多。2003年刚来东莞虎门的时候,很多都是坡地,现在都建起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发展快速、繁华的同时,还很富有人间烟火气息,这座城市真的宜业又宜居。
工作之余,我喜欢去体育中心、广场打打球,去游泳场游游泳,还会去公园逛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晚上就会跟朋友出去吃宵夜。我特别喜欢东莞的大排档,很有烟火味,晚上坐在大排档吃东西,吹着风,看着人来人往的东莞夜色,很迷人、很繁华、很爽。
东莞,是我待过的最舒服的城市,有事业,还有生活。
我很喜欢生活在这里,这是座非常适合创业和生活的城市。
【十一】
生活在东莞@文物修复师张笑艳
“在东莞,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张笑艳在修复古籍
我叫张笑艳,今年36岁,东莞麻涌人,是一名文物修复师。我接触文物修复这一行已经有14年了,很多人问我,为何会选择如此冷门又特别磨时间、磨性子的行业?有句话可以回答——“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东莞从事这一行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的是太小众了!但这些年来,在东莞,我修过各种古籍文献、古画古书、族谱家谱、丝织品文物等,随着修复的文物越多,我对东莞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其实东莞不仅经济发展好,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文化底蕴,只是这些历史文化底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传播。
这些年,找我修复的民间藏家也很多,修复这些文物的时候,我不仅看到了不少东莞文物遗珠洒落民间,也看到了有心的东莞人真不少,文物代代相传,得以一直被保护、被传承,足见东莞人对本土历史文化的珍惜与守护。
我这几年在东莞生活挺好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能在紧张的工作节奏当中,放慢脚步来生活,工作之余还能游山玩水看看世界。其实,现在我的工作和生活是连在一起了,平时会写字画画呀,捣鼓各种工艺呀,或者走访工艺呀,这些事情也是我目前甚至接下来几年业余时间最大的一个爱好,既是兴趣,也是工作。传统文化是个特别博大精深的事情,我觉得它的面非常广,而且每一个点,当你真的感受到它的有趣的地方的时候,就是尝到甜头的时候了,你就会更加沉迷其中。
这三十多年来,我很荣幸能跟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我家乡在麻涌大盛村,我记得2000年初,村里家家户户的新楼房都盖起来了,家乡的变化其实也是东莞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东莞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东莞正在飞速发展,经济也越来越好了,大家日子也越过越安稳。
在东莞生活那么多年,最喜欢就是东莞的生态环境,例如我的家乡麻涌,以前就是一个鱼米之乡,背水靠海,还有大片大片香蕉林,生态环境非常棒。未来,希望靠着这座城市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每个人也能成为东莞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同时,也希望,这座城市能一直保持、保留、传承好属于自己的文化和生态特色,让东莞这座美丽的城市散发她独一无二的气质。
【十二】
生活在东莞@文化志愿者周金凤
“忙碌穿梭的外乡人,都在东莞置业,安居落户了。”
▲文化志愿者周金凤
我叫周金凤,来自贵州省都匀市,今年58岁,是一名机械工程师。199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来到东莞。最初是进了一家电子厂做技术管理人员,1997年,和先生一起创业开了一间模具厂,一直经营了18年。2012年,我加入了文化志愿者,并热爱上了这份“退休工作”。文化志愿者这个身份,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每次出去做志愿服务,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还让我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学到的东西,感觉非常的开心。感恩,感谢东莞这座城市,让我有了满满的感动!
在东莞风风雨雨26年,我从最初的陌生感到渐渐的熟悉接受,再到衷心的热爱,现在全家生活居住在这个城市,已然成了真正的新莞人,而且是骄傲的新莞人。记得刚来到东莞的时候,到处都是工厂、工棚,工人的生活除了上班就是加班,没什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自从修了东莞大道之后,感觉东莞真的变样了,而且是日新月异的巨变,马路越来越宽,房子越来越高,街道也越来越干净整齐,住宅小区,商圈超市配套齐全,市政府广场成了市民休闲的打卡地,之前忙碌穿梭的外乡人,很多都在东莞置业,安居落户,过上了稳定的幸福生活。曾经的世界工厂不再只有冷冰冰的机器轰鸣声,而是有了更多的温馨的生活气息。
这么多年来,感觉东莞变化最大的就是生活节奏慢下来了,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玉兰剧院,文化周末剧场,市民大舞台,城市空间……还有众多公益惠民演出,让市民目不暇接,享受到了艺术熏陶的同时,又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我自己就是文化惠民的受益者,参加过文化馆公益培训班,合唱班和书法班的学习。生活在东莞真的太幸福了!
【十三】
生活在东莞@海归学子余旸
“到这座城市来,你一定不会失望!”
▲余旸
我叫余旸,40岁,浙江杭州人,是一名数据科学家。我2017年从美国回国,2018年选择到东莞创业,现在是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回国创业之初,我考察了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多个城市。但最后我被东莞这座城市吸引住了,把这里作为了我和团队创业的地方。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城市,经济活跃、生机蓬勃。我和团队到东莞考察期间,政府部门对科技创新的欢迎态度和务实的作风,以及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基础,让我们对来到这里创业充满了信心。
这三年,东莞让我们充满了惊喜。在这片热土,我和团队施展所学,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为国计民生各行业领域的决策赋能。我们的企业也在快速健康地成长,目前已成为了同行业头部企业,正处于科创板IPO筹备阶段。
来莞半年后,我把妻子和孩子们也接到了这里,如今一家人在这座城市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我和家人也能感受到,这几年东莞的城市品位度在不断提升,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从事创新创业的人们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也越来越多。
到这座城市来,你一定不会失望!
策划/虞清萍 黄涛 沈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