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报告解读|双聚焦,东莞底气何在?
i东莞 2022-01-05 10:27:53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历史的地平线上,气象万千。

2022年1月5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新发展阶段东莞建设即将踏上新的历史征程。

大会的主题是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那么,党代会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有什么样的“底层逻辑”,其对于东莞未来五年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接下来政知君和您聊一聊这个话题。

“莞味”十足的主题

今天上午,肖亚非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首先,从大背景看,市十五次党代会主题主线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呼应时代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省委要求东莞在全省大局中承担更大责任,当好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名片和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非常符合东莞今后五年建设发展定位,体现了我们东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总书记、党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完全一致。

其次,报告主题定位很准,且“莞味”十足,让人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记住了。从东莞自身来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东莞迈上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必须以新的格局,新的追求,谋划推动新一轮发展,拿出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敢闯新路的勇气锐气、争创一流的进取之心,奋力推动东莞在新征程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可以说,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是东莞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争先进位的必由之路,是东莞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的最佳策略,是东莞厚植自身高质量发展优势的根本依托。

▲厚街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制作口罩机

东莞制造到底有多强?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不是东莞凭空就喊出来的,它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东莞过去的发展一脉相承。以制造为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起步,到1994年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题,到2014年提出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到2019年确立“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都体现出东莞对于制造业的孜孜以求和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体现了一种传承和发展。

那么,作为一座地级市,东莞制造到底有多强,如果以金字塔结构来描述它,那么将是这样的:

首先,东莞拥有超过19万家工业企业,涵盖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形成完备产业链体系。它们是东莞制造的“金字塔”底座,“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是东莞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基础。比如,在2020年疫情突然暴发之下,东莞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口罩机产能瞬间飙升,东莞口罩机产能约占全国60%。

再往上走,就是1.1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仅次于苏州、深圳,三年“小升规”企业数量总和全省第一。“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有媒体将前三季度工业产值统计,我国最新的十大工业城市名单,东莞排行第六,它前面依次为上海、苏州、深圳、北京、重庆。

继续往上就是73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9万亿元。市科技局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呈“双提升”态势,2015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986家,而2020年已达到6385家,数量年均增长51.7%,位居广东全省地级市首位。

未来城市的竞争能力,重点就是高新技术的竞争。一个地级市拥有将近7400家国高企业数,甚至比一些省份的数量还多,还是很多万亿GDP城市羡慕东莞之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这才是东莞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接下来,就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东莞有79家企业入选国家“小巨人”名单,成绩位居全国第九,全省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这两年经济领域的高频热词,从数量上看,东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相比2020年实现翻倍,势头异常勇猛。从所处行业看,多数企业深耕行业多年,居广东省细分市场前列,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来到“金字塔”中高处位置,就是上市企业。东莞目前境内外上市企业66家,上市后备企业283家。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东莞还将有更多企业上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的微观主体,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而培育优秀的“上市后备军”,则是现代经济增添新动能的重中之重。283家上市后备企业,显示出东莞上市公司“后备军”实力雄厚,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正按下“快进键”。

“金字塔”的最顶端,则是头部企业,东莞营业收入超千亿企业3家、超百亿企业达19家。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聚集发展。东莞的产业发展优势也得到了显著性巩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4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形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通过这个“金字塔”可以看到,东莞制造业配套齐全、发展韧劲足、创新动力强,是东莞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与底气所在。

▲中国散裂中子源

东莞科技创新的成色如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我们同样通过“金字塔”结构,来解读东莞科技创新的成色。

在“金字塔”的最顶端,是东莞在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和省实验室等方面的布局。

对东莞,乃至引起全国科技界关注的科技创新事件是什么?2018年8月,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并对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开放。在全球范围内,这是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大科学装置的作用尤为凸显。作为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松山湖科学城“四梁八柱”体系的重要支撑平台。实验室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2020年度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

之于东莞,2021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为“国家队”,首个东莞国家战略落地。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方面,东莞正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规划建设,同时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东莞建立新型研发机构33家,累计服务企业超2万家,孵化企业1800多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方面,东莞推动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0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09家。2021年3月,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先进产业集群,莞深佛广联合的智能装备集群被纳入第二批国家先进产业集群。集群促进机构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先后牵头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示范点,建设了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点并被选为交流会唯一示范现场。

企业自主研发机构方面,东莞企业自主研发机构529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47.2%,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型企业方面,2020年全市R&D占比3.54%,全省第二;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3.58%,全省第三;PCT专利利申请量增长25.96%,全省第二;超过90%的研发支出来自企业。

东莞的企业创新和研发投入有多拼,从云鲸智能(东莞)有限公司的案例就很具有典型性。

2021年12月9日,云鲸智能(东莞)有限公司CEO张峻彬荣获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

时间回溯到5年前,研究生刚毕业的张峻彬在超级导师李泽湘的引荐下,成为第一个被引入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园的人才。第一次创业的张峻彬,带着不到十个人的团队,在简陋的办公室里研究产品。

2019年10月,亚洲最大电子展香港电子展上,云鲸智能的一款智能拖地机斩获智能家居领域的金奖。同在2019年,美国CES展(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美国知名科技媒体Ubergizmo在评选本届CES最佳产品时,入选产品除来自华为、戴尔、三星等知名公司外,云鲸智能的NarwalJ1在众多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受人关注。云鲸智能通过科创引领企业抢占市场,是东莞企业重视研发投入的一个缩影。

通过科技创新的“金字塔”可以看到,当前东莞科技基础设施加快聚集,创新企业活力持续迸发,创新生态加速打造,引领“世界工厂”加速蜕变。

2020年11月,《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榜单出炉,东莞科创实力大幅飙升——榜单显示,东莞位居2021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TOP20第20位,排名上升20位,首次挺进全国科创20强。

排名大幅飙升的背后是东莞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在建中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工程)(2021年5月11日摄)

奋楫扬帆,未来可期

2021年11月9日,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先进阿秒激光装置建设首次进行对外解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即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未来谱仪数量将在目前基础上扩建到20台左右,打靶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设备实验能力进一步提升,满足国内外更多用户需求,为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贡献。

孤木不成林,单一的大科学装置仍显“孤单”。在松山湖建园20周年大会上,先进阿秒激光装置也同步启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将成为继散裂中子源之后,又一落户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科学目标是建设国际最先进的,波段、性能以及应用终端覆盖最全的,以阿秒时间分辨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性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设施。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冯稷表示,设施建成后将能够同时从阿秒时间尺度和纳米空间尺度全面揭示自然界存在的内壳层电子、价电子、自由电子等电子形态运动规律以及与电子耦合的作用机理,实现对超快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和操控,为包括高温超导、量子计算、癌症治疗等多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提供强劲助力。

“设施的建设必将极大地促进阿秒科学及先进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基础科学、生物医药、能源、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支撑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冯稷介绍道。

可以说,全力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建设、先进阿秒激光装置等科学基础设施,推进南方光源预研测试平台建设,加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发展,将进一步突出大科学装置集聚效应,不断提升东莞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层次能级。东莞提出,将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为统领,通过完善科研创新体系、着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着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加快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新高地;坚持把先进制造作为东莞产业立市的“根”和“魂”,以产业发展“五大工程”为统揽,加快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

日月星辰,映照的是城市理想,更是人间烟火。梦想与现实在东江之畔交织,责任与担当在黄旗之麓激荡。

披荆斩棘,奋楫扬帆,山海可蹈,未来可期。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资深记者 张华侨 图片:郑志波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