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直属青训单位,在全校上下针对2022年广东省运会备战的火热冬训氛围中,东莞体育运动学校在岁末年初之际,再度收获闪亮荣誉: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评比,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办训办学质量试评估结果日前正式公布:在全省25家青少年体校评选中,东莞市体校位居广州、深圳3所单位之后,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四、人才效益排名位居全省第三,两项评比均为省内地级市第一,再度彰显了“运动之城”东莞的综合实力。而收获省级荣誉绝非终点,目前东莞市体校继续全力申报参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东京奥运会,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中国体育健儿带给全国人民无限鼓舞,体育的激昂力量鲜明彰显。作为有序发展的核心基础,体育人才的青训培养工作至关重要。以向省队、国家队培养、输送体育潜质选手为目标任务的东莞市体校,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近年来深耕训练、成绩频现,篮球、田径、射击、羽毛球、体操、击剑等项目不断涌现国内顶尖水平选手——
▲由东莞市体校培养、输送的李月汝,是目前中国女篮核心主力
2021年,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这两项四年一度的国际、国内最高水平体育盛会中,以李月汝(篮球,奥运会八强、全运会冠军)、王凯华(田径,奥运会第七,全运会亚军)、吴瑞庭(征战奥运会、全运会冠军);佟佳俊、徐昕(篮球,全运会冠军)、胡明轩、徐杰(篮球,全运会亚军)、雷兰曦、任翔宇(羽毛球,全运会亚军)、赖江玲(击剑,全运会季军)为代表的东莞市体校选手多线闪耀,体育成为东莞城市文化的亮眼组成部分。
▲从东莞市体校走出的王凯华,是目前中国男子20公里竞走项目的引领代表
如此实打实的成绩,也令东莞市体校在此次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办训办学质量试评估中成为领跑者,综合排名第四、人才排名第三,在广州、深圳之外,东莞体育在南粤大地的整体实力直观显现。
▲来自大朗的吴瑞庭在2021年陕西全运会中勇夺男子三级跳远金牌,2007年其进入东莞市体校,正式开启运动之路
根据广东省体育局统计,“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共有各级业余体校144所,省市两级传统校1794所(含国家级22所),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3.5万人。以省体校、广州、深圳为龙头,建立了3个省级示范基地、140个单项后备人才重点基地和135个重点班,发展效益明显。在广东各地级市中,东莞体校成为突出代表,尤以篮球、田径、羽毛球等项目突出,已成为省队青训关键保障。
同时,东莞市体校加速推进体教融合工作进程,在具体工作中,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培养模式、竞赛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着手,通过增强训练、优化选才、加强文化教育等举措,为运动员升学积极拓宽渠道。在输送选手进入省队、国家队之余,越来越多的东莞市体校学生,近年来进入大学深造。展望未来,东莞市体校将继续带动东莞体育教育、体育训练质量,全力为深化体教融合发挥助推作用。
▲目前东莞体校学生正在积极进行冬训,为2022年广东省运会进行冲刺备战
“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领导下,这次在全省评估中获得的成绩,来自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东莞市体校校长王峰介绍,近年来在具体工作中,学校积极适应竞技体育发展需要,通过与各基层镇街的长期合作,在更大范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如羽毛球、射击、现代五项、射箭等项目,均打造了更为充裕的人才库:“各地的体育运动学校,可以说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阵地,全面提升办训办学水平非常关键,接下来东莞市体校还需要继续迈进,为东莞这座运动之城、体育名城打造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