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视角
i东莞 2021-12-27 10:14:06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个论断精辟地将“真正的哲学”与“假的哲学”做了区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有意义的哲学。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升华,其根本使命和价值就是用“新的文明形态”塑造和引导21世纪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伴随着回答时代之问、解决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了世界,既注重将“时代精神”进行提炼与升华用于回答时代之问,又注重用新的时代精神指导新的社会实践,新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着新的时代精神的科学性:“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继承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理论的源头,从这个“源”分支为党和国家各项理论的“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可以看出,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理性、科学的态度;一种是“本本”“教条”的态度。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所导致后果,也迥然不同。因此,我们反对那种丢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神圣的“圣经”,唯“主义”不“问题”的“本本”主义,同时我们也反对误解、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背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做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定的继承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其本身始终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一方面,在新时代伟大的实践中将理论创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在“中国化”过程中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重文化底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代”与“文化”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辉映,铸就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从思想引导视角来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芒,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深厚学养,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观察分析新时代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三个飞跃”相互间不是替代,而是传承;不是孤立,而是整体,是实现理论创新基础上的“飞跃”。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副教授)

文字:王鹏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