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小月(化名)妈妈余秀云因“脑部左侧基底节区巨大动静脉畸形”引起脑出血复发再次入院治疗,情况危急,而家庭困难。几经思考,高三在读的小月毅然决定休学去医院陪护,照顾妈妈。
小月的情况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班级家委会积极奔走,想在多方面提供帮助;老师细心开导小月,并不断提供学业支持;社会爱心人士热心捐款……近日,了解情况后,慕思·东莞报业爱心基金理事长邱浩洋一行前往小月家看望其父黄禄兴,并送上2万元爱心款。
▲慕思·东莞报业爱心基金理事长邱浩洋送上2万元爱心款
第三次病发,后续手术费用需60余万元
黄禄兴是韶关人,在石碣镇经营着一家五金模具配件店,一家5口也住在店中。弟弟与小月一样是高中生,而10岁的妹妹在读小学四年级,还离不开人照顾。“我也很想去看护她,但小孩不能一个人。”黄禄兴是全家的唯一收入来源,无法关店离开。
邱浩洋一行来到店里,看到店门半关,店中仅黄禄兴一人。“方便有情况随时关店离开。”他坦言,近年来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目前每月收入五六千元,仅够一家人生活。此前因治病已负债不少,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在老家的老母亲患有脑梗等病,他还需要负担每月的医药费用。
“这是第三次病发。”黄禄兴告诉记者,余秀云第一次病发在2014年,因没钱,只做了穿刺引流手术,所幸术后恢复良好;第二次在去年,比上次更严重,进行了6个多小时的穿刺引流手术,7天后奇迹般在ICU醒来,但已严重影响身体,生活基本无法自理。“一年来,她没有离开过店的方圆一公里。”
去年,在妈妈转到普通病房后,小月坚决要请假去陪护,照顾了近一个月。今年,儿子得知母亲病后,把新买的羽毛球拍退了,用作生活费。孩子们的孝顺让黄禄兴既高兴又苦涩。
11月30日,余秀云转去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专家讨论研究,须开颅手术治疗,预估费用达60万余元,后续康复费用更是未知。ICU与进口药的费用无法医保报销,家庭经济压力巨大。
目前,余秀云已于上周末完成1期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截至发稿前已转至普通病房,意识清醒,但右手和右腿依旧不便。后续还需进行3期手术。
休学,但学不休
“我想作息尽量与学校保持一致。”小月每天早上6点起床,而后背一篇英语范文或政治答题模版。在母亲起床后照顾其洗漱、康复运动。如果输液时,小月便写作业或做模拟题;如果有检查,则陪着母亲下楼去做。中午吃完饭和药后,再带母亲散步半小时,下午如是。晚上母亲12点左右需做一次雾化,此外,隔两个小时需帮助母亲起夜。这便是一个多月来小月每天的陪护生活。细心照顾母亲,抓住可能学习的时间。
“白天基本不会太累。”看到母亲手术成功,术后无再出血,虽然走路仍需搀扶,仅能与她说话交流,小月也十分高兴,这段时间的辛苦迎来好结果便不算什么。一家人考虑在三个月后复查时再做一次介入栓塞手术。但思及小月学业与家庭情况,目前正与医生商量,看能否等六个月后高考结束再进行第二次手术。
如今,随情况好转,小月计划下周返校,继续备考。她计划着,利用周日、每日早上早读前及下午五点半至六点半的课余时间,慢慢将落下的功课补回。“还有一个寒假呢,而且老师也答应了给我补课”,小月十分积极乐观,“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要乐观,有压力才有动力啊。”
小月的班主任莫秋勇老师告诉记者,回来后会在课后时间给她做辅导和答疑,另一方面,因为缺课,她心里是肯定会着急,安抚等心理工作更要推进。“班上的同学们很主动地帮她整理发下来的资料。”生活固然艰难,人间自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