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位名医带动一个科室,一个重点专科带动一家医院!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莞小卫联合东莞日报推出“医技独秀”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东莞名医和重点专科的实力,深度报道名医名科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帮助市民群众快速对接医疗需求,助力“健康东莞”建设。今日推出第二篇,讲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骨科二区(脊柱专科)主任黎松波的故事。

11月17日,市人民医院门诊三楼骨科诊室,一对年轻的情侣听到叫号推门进来,女生最近腰尾椎处疼痛,已经拍了片,在男朋友的陪伴下找黎松波医生查找病因。
女生焦虑地问:“医生,我这个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
黎松波笑着说:“您是她的男朋友是吧,来,一起看下片子。”说着便把电脑屏幕转45度,对着片子向情侣分析起来:“这两个间盘都不好,正常的应该是白色、亮晶晶的,你这个退变用老了……”
随后,他对女性进行了脊椎触诊,“这里痛不痛,这里呢……”
一番检查后他有了判断:“你这个疼痛和椎间盘突出没关系,是肌间韧带损伤,病情并不重,但是你很焦虑。”
随后,他向情侣交代起注意事项:1、不要再摸它,不要随便给人按摩;2、不要好奇去试它痛不痛;3、有时会感觉涨涨紧紧的,那是修复,不要太担心;4、干活时不要拿远处的东西;5、不要挺腰;6、贴一块暖宝宝,热敷,促进血供……
最后,黎松波开出了处方,并交代情侣:这一周是最难过的,你的生活方式需要发生改变。
整个看诊过程大约10分钟,绝大部分时间,黎松波是在耐心分析病情、解答疑惑、交代注意事项。
黎松波因医术好、有耐心,患者粉丝众多。他所带领的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脊柱专科)治疗的远不止椎间盘突出这些脊柱常见病多发病,他们面对的疾病更难,风险更高。
▲黎松波
与时间赛跑抢救脊椎
11月22日晚6点,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住院部,一位40岁的女士颈部带着护具,躺在病床上和家人聊天。她是3个孩子的妈妈,国庆期间遭遇了车祸,在ICU抢救了一段时间,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颈部以下不能动,几乎全瘫,经诊断为脊髓损伤,黎松波随后接手。
接手后,黎松波团队为女士做了高难度脊柱手术,抢救损伤的脊髓,目前女士情况明显好转,手脚都能动,预计治疗后也可以走路,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通俗地讲,脊髓有点像豆腐,一损伤恢复极其困难。车祸、工伤等意外带来的脊髓损伤,属于致残的极高危病种,其直接后果就是截瘫,严重可导致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脊髓损伤的黄金手术时间是24小时内,手术可恢复血供、解除压迫。可以说,时间就是脊髓。
所以,一旦有脊髓损伤患者,市人民医院直接开通绿色通道,不管患者有没有医药费、也不管医生有没有空,都尽全力在8-24小时内完成手术,最大限度抢救脊髓。这种抢救一年有几十例。“有时我们要下班时患者来了,那大家不能回家,要手术。”黎松波说。
精准诊疗,快速康复
作为东莞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很多其他医院无法治疗的脊柱患者常被转送过来。除了脊髓损伤患者,还有寰枢椎损伤、截瘫、脊柱感染、脊柱侧弯,这些手术往往伴随着高难度和高风险。
比如,截瘫患者脊柱手术,术中死亡率很高,是外科系统最高风险的手术类型之一,黎松波团队常常要迎难而上。
81岁的冯奶奶肝功能不好、抵抗力差、经常痛风,前段时间得了败血症,并造成了脊柱感染,从谢岗转了过来。
黎松波接手后,为她制定周全方案,做了脊柱微创手术,11月22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坐着吃饭,基本康复,再调整几天用药就能回家了,“高兴,高兴!”冯奶奶握着黎松波的手说。
▲黎松波和冯奶奶
“脊柱感染的患者很多,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病多,很多是全身性的感染造成的。它可导致截瘫、大小便失禁等后果,面对这类患者,我们会尽全力让她从多疾病里缓过来,手术目标只有一个,让他们快速重新回到生活里面。”黎松波说。
什么是快速康复?他举例说,腰椎、颈椎手术后第二天让患者靠自己能力下床。
快速康复的前提是术前精准诊断。腿痛的原因要精确到腰椎哪个位置、节段;其次要精准微创治疗,只需要动刀1厘米就不要动10厘米,减少创伤;把快速康复细节做成一本小册子,患者术后怎么翻身、起床,都有精确指引;最后,从根本上让脊椎疾病不再发生。
▲黎松波
通过改变病因来改变病果
如何不再发生?这是最难的。黎松波常用“蝴蝶效应”来探究脊椎疾病发生的原因,即一个微小的生活习惯导致大的疾病。
“比如,患者说腰疼,我问每天哪个时间最疼,最疼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患者说当时刚买完菜回来,弯腰将菜放在灶台下面,那我知道,因为收菜的地方太低了,我告诉她改在80厘米以上的地方放菜。后来对方说,我再也没腰痛了。”黎松波常常称呼老年患者为“阿叔”“阿姨”,不厌其烦了解生活细节,从而发现不恰当的地方,彻底改变疾病成因。
所以出诊时,黎松波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会嘱咐10条左右的“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些嘱咐中,很多与传统认识不一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改变病因来改变病果。
在他看来,对患者耐心、态度好,是医生能力提升和修养的体现,因为人只有解决不了问题才容易发脾气,“患者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知识和技术都是从患者身上磨炼升华,没有他们我们怎么能提高?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老师发脾气呢?”
【知多D】
记者:日常生活中,哪些常见的习惯会对脊椎有损?
黎松波:1、错误使用凳子。并不是每个都适合你坐,要看你的身高、脚长、坐高等参数。
2、过度挺腰活动。可导致脊柱两边肌肉过度疲劳。
3、不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高度、弹性、材料都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枕头。
4、颈部运动过度。比如没有意义的甩头、挺脖子、扭腰,容易造成脊柱过早老化。
5、一些不恰当的锻炼,会让脊柱过早老化。比如一扇门每天开关四次,十几年没出问题。有一天你开关一百下,结果2个月门就报废了。所以,我不太认同毫无出处的健康理念,比如拉筋拉多少下、晃脖子晃多少下。生命在于运动,但不在于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带来很多疲劳性疾病。
记者:哪些活动对脊椎有益?
黎松波:1、恰当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好,但不能天天高强度打;游泳可以锻炼脊柱,但不要求过高速度,感觉舒适即可。
2、脊柱最喜欢散步。节律性锻炼对脊柱周边肌肉放松很好。
3、固定站或坐20分钟就要转换一下姿势,避免椎间盘压力过高,造成椎间盘过早老化。
记者:您常说,我们的脊柱不够用了,如何理解?
黎松波:我们的脊柱不够用,古代人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我们现在40岁才风华正茂。所以我说,生活在于运动,在于恰当运动,但不在于过度运动,我们经常十几个小时的手术,脊柱也会疼痛,也容易得腰间盘突出,也会得颈椎病。
记者:您如何带团队、培养年轻医生?
黎松波:我们从教、学、研全面培养。带教查房时各抒己见;定期出外学习;所有医生参加到科研中,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拿出自己成果,比如,快速康复的研发,动物实验,骨质疏松治疗项目、人体椎间盘蜕变模型、生物力学基础研究、研发人工辅助呼吸背心,等等。
记者:您花很多时间在医患沟通上,沟通有多重要?
黎松波:首先,我们不仅和病人保持畅顺的沟通,而且会和家属沟通,即使疫情下不容易见到家属,我们还是保持电话沟通,患病是一个家庭问题,必须让家庭了解患者的难处,一起用力。如果家人不懂,我们慢慢聊。
其次,我们会告诉他为什么要手术、手术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会尽100%努力,但也告知手术有不确定性,现在医学没法洞察的,有想不到的意外。万一有意外,我们的后招是什么,还有这个方案让你减轻为你带来的损害。
医生有血有肉不是神,医学没有真正达到包解决所有问题的地步,沟通是粘合剂,而不是硬碰硬的。
对于非紧急手术,我们会和家属充分沟通。对于年轻和年老患者的治疗方案,要有不同侧重点,老年人接受再手术的能力不足;年轻要考虑恢复投入生活快。
疾病会改变一人生活,生活会改变性格和想法,引起家庭改变。我们要重视看病细节,避免疾病改变家庭。
【黎松波简介】
黎松波,2001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市人民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红楼院区骨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医学硕士,东莞名医。
现担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骨科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微创脊椎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脊柱疼痛与内镜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东莞市骨病骨肿瘤学组副组长等职务。
他的临床工作重点在各类的脊柱脊髓疾病,在脊柱微创、脊柱矫形、脊柱感染、脊髓损伤、骨质疏松等各种脊柱疾病诊治有独到之处,能为广大患者提供国内先进的医疗诊治服务,系统应用镜下微创、3D打印、数字骨科技术解决各种脊柱疾病难题。
他热心投入科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骨科教育规培、脊柱微创、内镜手术、脊柱感染、脊柱肿瘤、骨科3D打印重建、骨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