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我的心动时刻①|脱贫攻坚“造血”增收 脱贫群众喜上眉梢
i东莞 2021-12-07 21:07:44

能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到家庭,肖永连不由地喜上眉梢;在综合市场有了固定摊位,生意还不错,蔡波丰相信以后会更好;居住的土房变洋房,孔令康脸上堆满了笑容。

在脱贫攻坚战中,东莞因地制宜,助力对口帮扶的韶关、揭阳和云南昭通等地发展多种形式产业,“造血”功能强劲。脱贫增收的群众,获得感满满,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

(资料图)

苹果红了,新房子盖起来

孔令康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下荒冲村村民,当地一名典型的种植户。

2016年,东莞开始对口帮扶昭通6个县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时,孔令康一家人的生计全部靠19亩种植烟叶来维持。种烟叶,赚的都是辛苦钱。孔令康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居住条件也很简陋。看着住了近20年的老旧土坯房,他一直想为一家人建一座像样点的房子。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推进,给下荒冲村发展带来了变化。东莞的扶贫工作队进驻后,调研发现当地种植的农产品品质虽好,但没有形成产业。因为没有技术、资金的支持,当地村民的种植养殖业呈现“小、散、弱”的局面。

经过与当地政府的协调谋划,东莞的经营发展模式引入邵阳区,规划制定出一条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径。围绕当地的苹果种植,引进知名的苹果生产企业——海升集团,运用现代化种植、管理、经营模式赋能当地“苹果经济”。

海升集团与当地政府成立合资公司,在当地的永丰镇、守望乡、布嘎乡一带规划建设10万亩苹果种植基地。在基地运转成熟后,配套建设4万吨的冷库和每小时20吨的分选包装线。去年9月底,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逐步成型后,昭阳苹果更具品牌效应,在先进的种植技术、营销思维的加持下,昭通苹果不仅价格稳定,而且供不应求。

苹果种植基地也给孔令康一家的收入带来改变。家里的15亩土地流转给基地后,每年每亩有900元流转收入。他一家人在基地务工,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计算下来,全家每年能从基地赚得10余万元收入。

荷包鼓了,孔令康盖新房的梦想也很快实现。2019年,他家建起了一栋3层的新房子。一家人的生活,红红火火。

(资料图)

在扶贫车间上班,既能赚钱也能顾家

“在这做工,每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去年7月,在韶关乐昌市坪石镇肖家湾的扶贫车间里,正在缝制宠物衣服的贫困户肖永连笑得很开心。

肖永连家在2016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家里有两个女儿要上学,还有年迈的婆婆和残疾的小叔需要照顾。全家人都靠她和丈夫的收入来维持。

曾经,她也在东莞制衣厂打工。但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她只能辞职回家。在贫困村里,她和丈夫以干农活、种菜为生。每天起早贪黑、日晒雨淋。菜好卖就多卖点钱,不好卖就少卖点钱,收入并不稳定。

扶贫车间的开设,让肖永连既能在家门口上班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也能让她有时间照顾家里。

2019年,清溪镇派驻的扶贫工作队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需求以及坪石镇充足的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创新实施“村集体+公司+车间+贫困户”模式,引进乐昌市特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在肖家湾开设扶贫车间,生产加工各种手袋、背包、环保袋等产品。村委会拿引导资金入股,村小组出租集体物业,都获得集体收入。同时,贫困户和村民可以到车间上班。

有制衣厂打工经验的肖永连,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在扶贫车间主要负责手袋里布的翻转工序。在接受采访时,她说自己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收入加上丈夫卖菜的收入,两人每个月的收入共有6000多元,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除了肖家湾,在坪石镇的莲塘村、仁里村等地也都建立起了扶贫车间。小小的扶贫车间,提升了产业造血功能,形成了多方共赢局面,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撑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梦想”。

▲什石洋村新建的大南山综合市场(资料图)

综合市场建起来,贫困户不再当流动摊贩

在揭阳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大南山综合市场,蔡波丰以每月800元的租金租下一个位置不错的摊位,从此不用再做流动摊贩。

石龙镇派出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时,大南山街道唯一的集市残破不堪,位置不佳。摊贩们不愿进集市,而是在大南山路等地占道占街经营。这既影响市容市貌,也存在安全隐患。

看到什石洋村中心区域有一块空地,工作队就想,如果用空地建一个新的综合市场,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可以服务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还可以提升村容村貌,并为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安全方便场所,一举多得。

通过摸底调研和多方协调,项目经过论证后上马。2019年初,大南山综合市场首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一百多个摊位很快全部出租,首年租金收益就超过100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近40万元,是2015年村集体收入的20倍。

项目给贫困户也创造了创业就业环境。蔡波丰就是受益贫困户之一。他的家里有10口人,父母年纪大了,哥哥和嫂子身患疾病,他的孩子和哥哥的孩子都还幼小,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他摆摊卖鱼和生鸡,生活水平低,是当时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新摊位,蔡波丰平均每天卖出七八十只生鸡,重要节假日最多可以卖出二百多只生鸡。这让他对生活充满信心。

蔡波丰、肖永连、孔令康是东莞对口帮扶的受援地众多脱贫增收群众的代表。

“十三五”期间,东莞上下同心,与省内的韶关市、揭阳市,云南昭通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四川甘孜州九龙县、雅江县携手前行,琴瑟和鸣,谱写出动人乐章,交出了高质量答卷,其中,帮扶韶关、揭阳的323个相对贫困村、1.57万相对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帮扶昭通6个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贡献了东莞力量。

文字:首席记者 林朝丰 图片:林朝丰 王子玺 李健武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