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家长都有啥关切?
人民海军官微 2021-12-06 17:41:37

写在前面

 

今年,“一年两征”政策正式落地实施。目前入营、正在投入军政训练的秋季兵,是今年第二批应征入伍的新兵。与春季兵相比较,秋季兵的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和新生。应该说,“00后”新兵以其特有的青春活力、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为部队带来了新气象新活力。初入军营,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引导新兵尽快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再到合格战斗员的转变?近期,《当代海军》杂志联合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精心策划,集中推出一系列关于新兵的稿件,以回应社会关切。

 

图片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秋季兵的征集重点,决定了不少新兵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家长们“喜忧参半”,更多的因为不熟悉部队情况。新兵家长的担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生活条件苦,身体会不会受不了?
入伍训练狠,体能会不会跟不上?
日常管理严,思想会不会开小差?
 
图片
而上述担心,对于新兵入伍训练,又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呢?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更有利于新兵成长呢?本期将重点聚焦:父母都有啥担心?这一话题,为大家解疑释惑。

 

下面,快跟上文明君,一同去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南部战区海军某训练基地 主任

刁海东

青年离家在外,平时靠打电话与家人沟通。家长看似“鞭长莫及”,实则对孩子的成长作用很大。如果正面激励,孩子就会信心足、动力实、干劲强;如果时时处处担心,反而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影响到孩子的军政训练。
图片
▶有可能动摇孩子扎根军营的初心。 其实,有的新兵来部队是遵从了父母的意愿和建议,这些新兵在新训过程中,一旦遭受顿挫,都有可能萌生放弃服役的念头。这时,如果父母正向牵引不够有力,就有可能使得孩子失去自我突破、建功军营的勇气。
图片
▶有可能影响孩子奋发争先的信心。 除了训练和生活上的压力外,思想问题更容易成为成长进步的阻碍。一些家长缺乏沟通交流的办法经验,接打电话时,或“完美”表扬,或动辄“训斥”,结果适得其反,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受挫”。
图片
▶有可能迟疑孩子成长成才的决心。 一些青年来部队后,发现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加之,入伍动机上,或出于体验锻炼,或源于政策红利,奋斗成才的内生动力原本不足。此时,如果家长缺乏引导,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扎根军营、成长成才的决心动力。
图片
新兵成长之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军营的培养和父母的心血。我认为作为新兵家长从以下四点入手,更有助于新兵更快适应部队生活:
 
及时电话关注,掌握孩子思想变化;
减少后方干扰,鼓励孩子安心训练;
主动沟通部队,助力孩子树好目标;
配合新训工作,多给孩子提醒引导。
 
图片
我建议新兵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对头”的情况,最好第一时间与新训骨干有效沟通,共同努力,防止“退堂鼓”,避免“走弯路”。实践证明,通过针对性做好工作,大多数问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
图片
想必大家一定很好奇,部队的新训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呢?

下面,快跟上文明君的镜头,一同去感受什么叫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把开训准备做足

图片

▲新兵吃好入伍后的第一顿饭
图片
某训练基地副主任
沈江华

新训新训,受训的是新兵,考验的却是“老兵”,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把带兵骨干调配好专门组织军事骨干、政工干部、专业教员、预提班长等带兵骨干集训。从组织班务会、晚点名,到开展谈心交流、讲评训练操课等细节着手,着力提高教学、教育和管理水平。

图片

▶把营区氛围营造好 提前整修营区主干道、宿舍楼、游泳场、舢舨码头、综合演练场、战术训练场,维护翻新训练相关设施设备。将车辆“装扮”迎新,锣鼓喧天,“享受”新训骨干的夹道欢迎,增强归属感,尽快适应军营。

图片

▶把暖兵举措落实好 开展打好第一个电话、吃好第一顿饭、谈好第一次心、洗好第一次澡、睡好第一个觉、理好第一次发、唱好第一支军歌、讲好第一堂政治课、看好第一次宣传片、开好第一次班务会等“十个一”活动。倡导老兵像父母、像兄长、像挚友、像老师,爱兵暖心,及时主动,帮助解决家庭、恋爱、涉法、就医、学习成才等方面的实际间题,合力营造家的温暖。
图片

把规定课目训实

图片

▲舢舨训练
图片
某训练基地班长
姚鹏
按照“前期抓适应,中期抓强化,后期抓突破”的思路开展训练。
▶按大纲设置科目。 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规范训练。区分“营—连—排—班”四级,为每名新兵设立每周小目标、阶段大目标,逐人逐日分析现状,制订措施方法。培养战场意识,贴近实战训练,确保动作做到位、练扎实,增强敌情观念。
图片
▶班长岗前先集训 坚持“持证上岗”,统筹骨干力量,明确班长资质等级,组织专长任教。特别加入常见训练伤预防及改善的内容,着力克服因训练理论不系统、训练方法不科学,而造成体能训练成绩提升缓慢、训练损伤居高不下等不足。
图片
▶每天训练有节奏 改变“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习惯,实行按能力分组的“连—组—个人”模式组训,整体筹划、区分能力、循序渐进组织军事训练,确保新兵体能素质全面发展,为将来过渡到单兵专业训练打好身体基础。提高训练积极性,注重结合训练情况和阶段测试成绩,及时调整分组,确保不同水平的新兵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图片

把训练风气搞正

图片
▲心理服务工作站
图片
某训练基地纪检干事
张芸铭

作为一线带兵人,自身廉沽与否不仅是对人格的考验,也会影响到新训工作的质效。

▶训管有规矩 学好严守海军部队尊干爱兵“双九条”“十一个严禁”。新兵一入营,就发放“新兵权益卡”。同时,逐一对表检查,从严查纠简单粗暴式管理、打骂体罚和侵占新兵利益等问题,定期暗访摸底,确保廉洁透明。
图片
▶带兵讲文明 从礼节礼貌、作风养成、言谈举止抓起,从内务卫生、军容风纪、队列口号严起,坚决杜绝打骂体罚、侵占利益、微腐败和冷暴力。就文明带兵情况,每天分析、每周讲评,机关不定期抽查,杜绝问题发生。建立“微笑墙”,拍制“笑视频”,为新兵家庭寄送“笑脸照”,鼓励新兵在“神采飞扬”中增强建功军营的信心。

图片

▶严格自身要求敬畏底线红线,真诚信任沟通,依规依据,守住底线。向每位新兵家长寄出公开信,阐明带兵纪律规定,公布举报电话等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监督,立起依法文明带兵的良好形象。

图片

把服务保障落细

图片
▲带兵骨干交流训练经验
图片
某训练基地连长
曾真

围绕吃、穿、住、医等基本需求,花心思、下功夫。

▶让新兵吃得放心按照“三组三定两验收”的办法,精心调剂伙食。结合新兵反馈,每周合理修订食谱,划分少数民族就餐区,搞好新兵伙食保障。

图片

▶让新兵穿得合体利用被装精准申领系统,帮助新兵自助性选购,实现一人一单、一人一箱精细化管理。针对缺漏件、不适体情况,及时组织被装调换,确保服装适体率达到100%。

图片

▶让新兵训得安心建设理疗室,配齐器材设备,每个连队设立兼职训练伤防治骨干,全程严格按照防护要点带训施训,协调专家全程驻点帮带。针对新兵常见训练伤,由专业理疗人员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坚持“每日体温监测、每周巡诊送药、每月病例分析”,专车接送病号转诊,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训练伤病的发生。

图片

把教育引导抓深

图片

▲知心交流
图片
某训练基地
政治工作处主任
黄琳

新兵“由民到兵”,既包含着生活习惯的转变,更意味着思想观念上的融入。

▶稳住神针对远离亲人、快节奏生活、高强度训练,给新兵带来的焦虑紧张,积极开展“打造阳光营区、培育阳光军人”活动,了解所需所求,解难帮困疏导。

图片

▶筑牢基借助正能量融媒体作品、热门军旅影视片等,持续激发参训热情。积极开展擂台比武、才艺展示,营造创先争优氛围。关注恋亲思乡、心理脆弱、悲观失落等负面情绪,关注单亲、孤儿、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加强人文关怀,耐心教育疏导。

图片

▶塑好魂通过理论“微课堂”、强军“故事会”、知识“小竞赛”,讲好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等重点内容。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国庆升旗、授枪授衔和军人宣誓等活动,激发新兵使命感、荣誉感。借助抖音、头条、微博热搜等新兵喜闻乐见的方法,引导新兵将做事做人和参军报国的道理真正入心入脑,见诸行动。

图片

下一期,海苔哥将带您走进

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②:

新兵都是啥想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