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作品选登
大地的飞歌﹙外三首﹚
作者:刘帆
与一座恬静安逸的城池对话
我无法不低头看看脚下的土地
神奇的生长,虽然早已零落成泥
但是温情的秋阳提醒我相遇的故事
不要想得太简单
在一座用沉重历史建造的城市
当然要把传奇的沧桑告知明天
要让柔软的灵魂和纯洁的血统
变得刺痛坚强
这样面对悲烈和青春
就不会惊慌失措
因此,在这座城市
要走得很慢,要让慢下来的时光
对峙锋芒和锋利
那骨子里迸发的坚定和坚强
那命悬一线的过往烟云
无时无刻不在敲打“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的灵魂。
让《保卫黄河》《歌唱祖国》《东方红》等曲谱
静静地躺在土地上,散发磁性的光芒
等待善良的人们缅怀与激赏
让每一个脚步随缓缓流动的音乐
伤今怀古,继往开来
这样铭记和歌唱,包含着恒远与忠诚
任何时候,回想民族黑暗中的头破血流
与不死的民族之歌保持音律一致
需要丝丝决心
妙曼的身姿和骨头里的笙歌从来
是给不愿意屈服的人的
因为他们配有奔流的勇气
以及不让生命向异族蹂躏低头的骨气
大地飞歌,关乎着运命和与生俱来的精气神
这个世界,能够让一个人倒下
和最终接纳一个人的一生
只有温热的泥土
只有她
令亿万子民安静地服气
木棉礼赞
这是二月来三月来的千树万树朱华开
人世的雨水和天空的艳阳
与心中的木棉和眼前的木棉
千百年来交替上演赞歌
不管谁与之对视 都留下声声惊叹
它生在荒山野地,又站在大路朝天的路边
行道树的芳姿,经历了栉风沐雨
春天,一树橙红
夏天,绿叶成荫
秋天,枝叶萧瑟
冬天,秃枝寒树
四季不同景象
树形却极具阳刚之美
巍峨之姿,花大而桔红地美
季节流转
老英雄的美名不胫而走
浓须大面,好英雄
壮气高冠,何落落
屹立中豪迈
花开时英气
特别是花瓣之上,快乐的蝴蝶
甘愿为你折断翅膀
追梦之人
为你讴歌
你好,木棉
为你的英雄世界
我要为你
鞠躬
在周氏宗祠
在周氏宗祠
我必须虔诚地与《爱莲说》对话
虽然时间相隔了1004年
但还不算久
莲花是我一直向往的
周敦颐老先生是我一直尊敬的
就算没有来周氏宗祠缅怀
他们也在心里活着
在濂溪,我相信一种光芒
在周屋,折服一枚圣洁
见到周敦颐,不可若无其事
走时要带走一片绿
在流年里
举着《爱莲说》朗读
秀毓钟灵
多启动心的造化
对照《爱莲说》洗个干净
让荷风净化肉身
这样才不枉走入尊贵门庭
与周敦颐邂逅

在抗日纪念亭瞻仰一片山河
走进榴花公园
不仅仅是一些花香的吸引
在这里,很容易走进明代万历年间
和抗战烽火岁月
山上郁郁葱葱,这里的水
都流向了大海。他们的胸怀
用一座塔来纪念曾经的日月星辰
塔内供奉的每一个英灵
都是有灵魂的骨头
榴花塔有理由骄傲
抗元的熊飞将军力挽狂澜,舍生取义
今天的抗日纪念亭
台阶已记不清
到底有多少脚步前来瞻仰
东莞人民在此打响抗日第一枪
生与死,那是榴花塔的重量
如果塔下留住每一滴泪水
我想数百年来一定汇成了一个湖
湖水,水灵灵的
穿过刀子、枪弹和骨骼
那样的影像和山河
一定常使人们泪满衣襟
纪念亭
让天空下的自由之民抓住了历史的缰绳
与江水、浪涛及白云在此相遇
滴滴不屈服的水落在地上
重整阳光下的山河
人生还有什么不能动容
“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有奖征文
征稿启事
本次征文投稿对象为在莞工作或生活的市民,每个作者只限一篇作品投稿;来稿要求围绕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同一座城、同一个家”为主题,或以小见大,或直抒胸臆,生动讲述“东莞是我家”的动人故事,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典范,也可讲述自己或亲友在东莞的成长进步、家庭和谐幸福及面貌巨变。
来稿须为原创作品,体裁含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投稿作品3000字以内,单首诗歌不超过50行、组诗限100行内。征稿日期从即日起至今年11月30日。征稿只收电子版稿件,投稿者请用word文档形式,将作品投送到收稿邮箱dgrbzwbs@126.com。投稿时须注意标明“同一座城、同一个家文学征文”,文末附上个人真实姓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请勿一稿多投。活动一等奖奖金5000元,优秀作品将在东莞日报、i东莞App刊发(不另计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