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通过“以投带引”的“国资领投”招商引资新模式,合肥撬动了显示屏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因此一举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合肥模式”也渐渐变成了“专有名词”。
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并不占优的合肥,为什么能逆袭成功?合肥“国资领投”招商引资模式成功的精髓是什么,对东莞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近日,东莞日报社跨省调研采访组带着这一问题走进合肥,为东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寻找他山之石。
当前,资本招商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开展招商引资、聚合社会资本、助推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有力手段。在实践中,合肥坚持“以投带引”,依托三大国资平台,先后投资京东方,押注半导体,接盘科大讯飞,引入蔚来、大众,投资维信诺等,“每战必打、每打必赢”的产业投资,让合肥笑傲江湖,也给合肥贴上“最牛风投城市”标签。
一众点赞和热闹背后,有人把结果归因为堪比投行的招商能力,也有人提示政府财政资金大规模投入产业带来的负债风险,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其作为地方政府以“国有资本战略投资新机制”撬动社会资金和产业资本,共同服务创新发展之路,而这正是一条能够改变城市气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道路。
▲合肥天鹅湖夜色
招商利器
“国资领投”投出产业集群
以资本和资源引入先进生产力落地的路径,已成为合肥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关键助力。
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的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动态折叠屏手机、柔性显示电子书、双曲面显示屏手表……各式各样的柔性AMOLED显示屏让人目不暇接;展厅外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初露峥嵘。
而这离不开这家企业打造的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维信诺合肥总经理助理孙海涛介绍,这条生产线是维信诺在全国布局的第三条AMOLED生产线,也是在全国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维信诺生产线,整体产线技术规划水平全球领先。维信诺合肥项目作为安徽省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也是合肥全面深化新型显示产业布局的重要落子。今年3月,维信诺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西藏知合拟向建曙投资(合肥蜀山区国资委全资控股下属公司)转让公司股份1.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7%。
国资出手投资新型显示产业,维信诺合肥项目并非孤例。时间拉回到2008年,青岛、佛山、合肥、武汉等城市在家电产业发展上竞速,但面临的共同尴尬是,行业重要部件液晶显示器只能依赖进口。“少屏”之痛制约着家电行业的发展。为此,各地纷纷将引入“屏”项目作为家电“建链”的重点。
彼时,京东方由于财力不足,6代线的巨额投资面临困难,合肥市政府首先承诺了90亿元资金支持,随后由于成功吸引了60亿元社会资金投资项目,最终合肥出资30亿元,以购买京东方定向增发股票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市场融资模式是重大项目投融资方式的一次成功创新,在当时开创了一条地方政府资金引导、战略投资者推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新路径。
“引入京东方不是‘下注’,因为合肥要做全国家电制造中心,‘屏’是家电版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对于合肥举全市之力投资京东方建设液晶板6代线,合肥市国资委产权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到,“自始至终,合肥的投资主要有‘两向’,即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
▲合肥维信诺公司的展厅展示的产品
打开突破口,连锁反应接踵而来。
此后,以这条线为起点,合肥趟出了一条显示产业发展壮大之路,先后建成了国内首条TFT-LCD6代线、首条采用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的TFT-LCD8.5代线、全球首条10.5代线以及国内最大规模OGS触摸屏生产线……一家举步维艰、陷入困境的企业,在“合肥模式”的催化下,不仅一跃成为国际顶尖公司,也让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从一个龙头到一个产业,再到一个生态,十余年的时间里,遵循路径图,合肥国资围绕战略性新产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按图索骥选择项目,打造了国有资本引领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模式:通过政府主导融资的方式,引入众多新兴产业巨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接踵落地。如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布局已经奠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裂变,带来了城市经济的质变。2020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加值增幅16.4%,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6%。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
▲合肥华米科技公司的智能产品
操盘秘籍
“风投之城”背后不是赌乃是谋
合肥政府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用有限资源以小博大,精彩纷呈,其成功并非一种偶然。
开车经过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和文曲路交叉口,很容易看到动漫基地某栋大楼上小米的广告牌。这里并非小米的分公司,而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手环的生产商——华米科技。
一块13.5克的电子原件装进塑胶腕带,戴着它不仅可以计步、监测睡眠、来电提醒,甚至可以手机解锁、免密支付……在华米科技公司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旗下可穿戴产品,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运动耳机以及和运动、健康相关的跑步机、体脂秤、鞋服周边等健康和健身生态系统应有尽有,这些产品几乎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创新成果。
6位创始人房产全部抵押,所借贷款却只够发工资;房产被抵押后,连小贷公司都不愿意放贷。谁能想到,这是上市公司华米科技2013年遇到的窘境。“当初差一点就倒在起跑线上了。”华米科技相关负责人感叹。彼时,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直管的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旗下高新信用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公司这才从银行获得几百万元贷款。这笔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企业顺利转型,这才有了后来华米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成长为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领头羊。
最令市场津津乐道的是,合肥专盯“走投无路”的大型困境企业大胆下注“招安”,敢于接纳“落魄新贵”。
▲合肥蔚来汽车生产车间 受访单位供图
2020年最具争议的一笔“投资”——出资70亿元“押注”蔚来汽车,也出自合肥之手。彼时,蔚来正处于低谷,市场并不看好,对蔚来汽车来说,合肥的出手无疑是“救命稻草”,而后者下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大势下,抢占先机,以期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合肥市政府的投资,让蔚来汽车在寒冬后爆发。2021年2月3日,蔚来市值达到871.5亿美元。当前,招商引资呈群雄逐鹿局面,合肥脱颖而出的秘密或许就在于共同体意识: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围绕“科创+产业+资本”三大支点,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使“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频共振,灵活运用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打造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牵引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双赢,形成了国有资本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肥模式”。
有人用‘赌’‘押宝’等词形容“合肥模式”,事实上它是建立在一套科学分析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成功,合肥产投资本副总经理吴海龙用五个“靠”来总结成功的经验。“首先是靠细致的研究论证,我们通过科学的分析研判,从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等细分层面,多维度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其次靠的是顺畅的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
第三个“靠”,靠的是健全的配套服务,“我们出台一系列产业、招商政策,给予激励支持,解决后顾之忧。”另外,合肥靠的还有专业、担当的人才队伍,“市直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锻炼出了一批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人才队伍。”最后靠的是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我们在方案论证的同时,就已预留国有资本安全退出通道。”
在此背景下,合肥国资用强烈的政治担当、精准的战略眼光、科学的投资研判、专业的资本运作,成功运作了一个又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合肥实现“弯道超车”,取得了规模增加、产业集聚和技术突破的“三合一”成果。
▲拱形大厅玻璃幕外是合肥市政府大楼,助推合肥经济飞速发展的许多政策措施在这里“诞生”
记者观察
瞄准领跑,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
在产业发展大潮涌动下,每一次潮涨潮落都将带来变革、融入创新,合肥已经站在“万亿”的赛道上,城市发展的“冒险模式”也被各地借鉴。
一个是有着深厚工业基础的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一个是位于长三角腹地的“后起之秀”,对比分析,东莞和合肥同为制造业大市,在发展路径上有着相同之处。
两座城市都将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抓手,强力实施“大招商、招大商”工作。合肥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东莞则着力推动东莞经济再立新柱,打造先进制造之都。
在深入解剖合肥新兴产业崛起之路不难发现,十余年来,合肥在国资领投新兴产业集群上亮出“三板斧”:准、狠、专。
合肥的准,既在于找准了产业方向,选择与自身基础相近、延伸的产业,选定具有核心技术、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业,瞄准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合肥的“狠”,表现为方向既定后的“舍得投入”。这种“狠”是建立在科学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严密控制资金运作流程基础上的,这需要勇气、智慧和担当。
合肥为何能又“狠”又“准”?根本在于有专业化队伍的支撑,包括把招商队伍变成产业行家,让国资公司独具创投慧眼。合肥每个重点产业链均培育了一批专业研究产业的队伍,同时,合肥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视第三方智库咨询机构的参与,从而才成功孕育出一批又一批龙头型投资成果。
随着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同质化的竞争,传统的漫天撒网式、依靠政策优惠的招商模式已经很难奏效。不只是合肥,诸多政府招商模式逐步从政策招商走向“股权投资+招商落地”的资本招商新模式。其实质是将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思维导入产业,以投行的方式培育产业,而这种模式也正在逐渐被放大。
当前,东莞的万千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同时,招商引资、配套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东莞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等诸多产业上形成了优势。目前,科技日新月异,新产业新方向新领域勃兴,在面向新选择、面向未来时,东莞应该发挥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的熟悉市场、熟悉产业链的经验优势,既保持独立的判断,又敢于选择看准的方向。
此外,几十年来,东莞形成了民间资本丰厚、熟悉企业运作等优势,学习先进城市在金融创新、国资运作等领域的做法,发挥资本更大的撬动力,带动社会资本等市场要素进入新兴产业,探索更多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显示屏、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兴起,让合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浪潮中走在前面,这得益于其十多年前的布局。东莞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细分领域寻求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有望成长为千亿级甚至万亿级产业集群。面向“十四五”乃至2035年,东莞有必要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大胆尝试、创新突破,以产投为“术”,政府与市场形成“双剑合璧”,探索出一条符合东莞实际情况的国资领投产业之路,为东莞在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的发展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蓄积能量。
栽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指导单位:市委宣传部
总策划:张树坚
策划:雷石鹏虞清萍
执行:黄涛 沈勇青 林朝丰 李金健 邓文燕 张华桥 王子玺 付碧强 刘召 王东 程永强 陈帆 陈栋 李梦颖 莫凤英